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海農商行IPO“攔路虎”:股權整改尚須完成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上海農商行的A股上市之路提速。

6月25日,上海銀保監局公告稱,同意上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農商行”)在境內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並上市,發行規模不得超過28.93億股。本次發行所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應全部用於充實資本金。

不過,上海銀保監局明確要求上海農商行“在正式發行A股上市前必須完成相關股權問題的整改工作,將單一非銀行股東及其關聯方的持股比例壓降至10%(含)以下”。

1

起步晚進度快

官網信息顯示,上海農商行成立於2005年8月25日,是由國資控股、總部設在上海的法人銀行,是全國首家在農信基礎上改製成立的省級股份製商業銀行,也是上海唯一一家農商行。

在規模上,上海農商行居於國內農商行的龍頭之列。在2018年全國農商行資產規模排名中,上海農商行以8337.13億元的總資產,僅次於重慶農商行和北京農商行,居於全國第三。

經營業績上,已在A股上市的農商行———常熟銀行、紫金銀行、無錫銀行、江陰銀行、張家港行、蘇農銀行,2018年淨利潤分別為14.93億元、12.57億元、10.93億元、8.57億元、8.36億元和8.02億元。而上海農商行去年的淨利潤為74.02億元,超過這6家上市農商行之和。

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18年末,該行不良貸款餘額為38.7億元,比去年初減少0.41億元;不良貸款率0.97%,比去年初下降0.11個百分點,實現“雙降”。

資本方面,近兩年來該行保持增長的趨勢。截至2018年末,上海農商行資本充足率為15.75%,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2.57%,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2.57%,較去年初分別增長1.54%、1.7%和1.7%,資本水準較為充足。

從上市時間來看,上述6家農商行多數於2016年A股上市,張家港在2017年,紫金銀行則在今年初剛剛上市。而與上海農商行屬於同一梯隊的重慶農商行,也早在2010年於香港上市,去年10月又披露了A股招股說明書,踏上“A+H”之路。

相比而言,上海農商行的A股上市籌備並不算早。該行在2016年制定的“2017-2019年發展規劃”中,將2018年設定為“實質性啟動上市的關鍵一年”,並在今年初審議了《關於制定上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A股上市後三年股東分紅回報規劃的議案》等多項議案。

不過,儘管起步相對較晚,但上海農商行的上市進展較快。據悉,上海農商行於2018年12月在上海證監局完成輔導備案登記,並開始接受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證券的上市輔導,於今年5月底完成輔導。

根據披露的輔導總結報告,在過程中發現的“設立時股東超200人”、“職工保障基金代持股份”、“發行人部分設立文件遺失”等三個問題已整改完成,整個輔導歷時約半年,中間提交過兩次輔導進展報告,速度較快。

證監會網站顯示,上海農商行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申請材料於6月21日被接收。

2

面臨股權整改

雖然輔導進程順利,但上海農商行仍面臨農商行股東“10%持股限制”。

上海銀保監局在公告中指出,明確上海農商行在正式發行A股上市前必須完成相關股權問題的整改工作,將單一非銀行股東及其關聯方的持股比例壓降至10%(含)以下。

上述規定追溯至2014年3月,原銀監會發布的《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中規定“單個境內非金融機構及其關聯方合計投資入股比例不得超過農村商業銀行股本總額的10%”。

根據上海農商行2018年年報,該行2.46萬戶股東中,法人股股東217戶,自然人股東24382戶,打包股統算為1戶。

具體來看,該行前十大股東分別為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持股9.22%),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持股9.22%),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持股9.22%),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持股6.45%),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持股5.55%),上海國盛集團資產有限公司(持股5.46%),浙江滬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36%),深圳市聯想科技園有限公司(持股5.28%),上海申迪(集團)有限公司(持股4.12%),覽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3.87%)。

其中,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上海國際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持股3.69%)均為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這三家合計持股比例為18.46%。

此前,上海農商行的輔導工作總結報告指出,該行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且股權結構較為分散,不存在單一股東持股比例達到30%的情形,任何股東及其關聯方均無法控制股東大會或對股東大會作出決議產生決定性影響。

上海銀保監局則表示,上海農商行應嚴守法律法規,按規定程序和要求完成相關工作,待首發完成並驗資後,再提交變更注冊資本的申請。同時應嚴格執行批複要求,及時報告相關問題整改落實與上市發行進展情況。

針對將如何壓降相關股東的持股比例問題,《國際金融報》記者向該行發去採訪提綱,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銀行研究中心研究員遊春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股權結構沒有統一的標準,只有合適的股權結構,沒有最優的股權結構。一般來說,監管機構不希望一股獨大,以避免銀行出現被操控的情況。

“可以通過股份轉讓減少持股比例,原有股東轉給其他股東或者對外轉讓。但對外轉讓的話,受讓人要符合入股商業銀行的股東條件。”遊春指出。

一位券商人士則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股權結構一定要以降低經營風險為前提。現在中小銀行正處於風險防控的風口浪尖,防止類包商事件再度發生是監管考慮的重中之重。

3

16家銀行IPO排隊

今年以來,已有紫金銀行、青島銀行、西安銀行和青島農商行四家銀行相繼成功登陸A股,蘇州銀行已過會並在準備發行程序中。

截至6月21日,證監會官網最新披露的名單顯示,目前處於A股IPO排隊隊列中的銀行為16家。此外,近期證監會還接收了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廣東順德農商行、上海農商行的IPO材料。

上述等待加入上市審核隊列以及已經等候審核的將近20家銀行中,只有郵儲銀行是國有銀行、浙商銀行是股份製銀行,其他的均為城商行和農商行。

中小銀行的“上市潮”此前也引發關注,不過從另一方面看,與目前全國1427家農商行、134家城商行的存量相比,正在準備上市的中小銀行的數量並不算多。

“一些經營狀況良好、公司治理結構完善的中小銀行紛紛選擇登陸資本市場來補充資本、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肯定是未來的重要趨勢。”遊春表示。

證監會披露的信息顯示,正在排隊審核的16家銀行裡有11家的狀態為“預披露已更新”,佔比近七成。此外,安徽馬鞍山農商行、東莞銀行、廣州農商行3家銀行為“已反饋”,最新加入排隊的廣東南海農商行和齊魯銀行顯示為“已受理”。

根據審核工作流程,預披露已更新後即為初審會和發審會流程,也就是說有11家銀行已經在等待臨近最後階段的過會審核。

對於銀行的上市審核節奏是否會加快,上述券商人士認為有可能,但銀行短期內還會是“嚴進”,審核標準不會放鬆,這是考慮到銀行這個行業特殊性的結果。

記者 范佳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