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房企降速成共識:“港股新兵”弘陽地產不再提千億目標

時代財經APP記者 黃昱

去年四季度開始,中國樓市出現明顯回調,對市場最為敏銳的上市房企紛紛開始“踩刹車”。時代財經統計發現,目前已公布銷售目標的房企大多放緩了增速,定在20%左右。

在此背景下,去年7月登陸港股的弘陽地產在其業績發布會上也不再提及2020年衝刺千億的計劃,將2019的銷售目標定在了600億,增速從2018年的84%降為了26.8%。

布局城市翻倍

3月22日,弘陽地產董事長曾煥沙攜一眾管理層亮相香港四季酒店,耗時近1個小時為外界詳細解讀弘陽地產上市後的首份年度業績報告。曾煥沙在開場致辭中謙虛地表示:“過去半年,弘陽就像小學生一樣,每天都在學習。”

弘陽地產公布數據顯示,2015年-2018年其分別取得合約銷售84億元、133億元、257億元以及47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78%。但值得注意的是,弘陽地產的合約銷售額中南京、蘇州所佔比重較大,2017年和2018年的佔比分別達到63%和49%,存在風險集中的問題。

弘陽地產自身也意識到了這一點,近兩年來不斷加快全國化布局。2018年弘陽地產新進入杭州、成都、武漢等13個城市,2019年以來又新入6個,截至目前共布局城市達34個。

在土地儲備方面,2018年弘陽地產新增了31幅地塊,共取得土地面積184萬平方米,截至2018年底,弘陽擁有1308萬平方米土地儲備,其中江蘇地區、長三角(除江蘇)、全國其它重點城市的土地佔比分別約為70.4%、14.4%、15.1%。

弘陽地產總裁何捷表示,“深耕長三角、走出大江蘇”是弘陽地產的戰略核心。“華北、華東、華南三個城市帶的樓市周期是不一樣的,我們要考慮不同的周期、不同的發展帶、不同的潛力進行布局,只有這樣才能對衝未來市場政策變化時的風險。”

對於未來是否還會進入更多城市的問題,何捷指出,弘陽地產全國化布局的大框架已經基本完成了,不排除進入新城市的可能,但不會像去年那樣大規模地進入新城市,現在更強調的是在已進入城市的深耕。

弘陽地產能夠在2018年搭建好全國化布局的大框架,與其在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密切相關。在公開招股中,弘陽地產募集資金淨額17.12億港元,並計劃將其中的60%將用於開發物業項目或項目實施階段的建造成本。

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家急速擴張的房企所面臨的資金壓力。截至2018年底,弘陽地產總有息負債從2017年的116億元上漲219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達到62.3億元 ,同比增長151.2%,淨負債率為68.3%,同比減少19.4個百分點。

弘陽地產首席財務官申廣平透露:“有息負債增加與業務規模增長是相關的,另外,公司在境外發美元債以及IPO後資金入境的時候存在資金外貸,大概32億元,如果剔除這些,有息負債增長還是比較低的。”

降速發展

在業績會上,弘陽地產將自己2019年的銷售目標定為了600億,同比增長僅26.8%,大大低於其過去幾年的增速。據時代財經了解,曾煥沙曾為弘陽地產定下了2020年衝擊千億的銷售目標,按此計算其2020年的增速需達到66.7%。

何捷對時代財經表示:“千億目標目前不會去提了。”他認為,2017年以來,整個房地產市場開始慢慢進入穩態,不像前兩年突飛猛進,所以弘陽地產並非主動“踩刹車”,而是為了能更好地跟市場進行匹配。

事實上,弘陽地產並非今年唯一一家降速發展的房企。據時代財經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恆大、雅居樂、中海地產、富力地產、雅居樂等超過10家房企調低了2019年的銷售增速目標。

自2017年起向規模增長髮起衝刺後,中海地產在2018的銷售增速達到了29.8%,創下其近五年來銷售增速新高,但在近期的業績發布會上,中海地產將2019的銷售增速目標定在了16%。

中海地產董事會主席顏建國指出,房地產行業已經從高速增長進入到平穩發展的階段,未來要想維持一個特別高速的增長可能性不大。“持續的淨利潤增長,以及穩健的銷售增速是中海始終追求的。”

去年增速高達100%的中國奧園也決定放慢增長速度,2019年的銷售增速計劃為25%。除此之外,恆大今年的銷售增速目標不到10%,碧桂園不設目標,而據財聯社記者報導,萬科今年的銷售回款目標被定為6000億元,相比2018年的6300億元目標減少300億元。

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曾明確表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L”型走勢尚未探底,宏觀形勢並不樂觀。2019年充滿了高度不確定性,不要期待市場觸底反彈,應該摒棄一切投機、僥幸心理,跳出路徑依賴和牛市思維。

閩系房企中駿集團去年合約銷售額同比增長54.5%到514億元,其2019年的增速調低到36%,但這一增幅也比許多頭部房企的目標都要高。中駿集團高管坦承這一目標確實比較高,但現階中駿集團還需要抓緊機會追趕大部隊,否則三年後就沒機會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