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突發!95後小夥跑步猝死,還不止一例……只因生活習慣隱患大

這兩天有一條新聞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與惋惜:

在5月29日晚十一點,在杭州錢塘江提上,一名正在跑步的小夥子突然倒地不起。市民發現後,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但等急救人員趕到現場時,小夥子已經沒有生命體征。送往浙醫二院濱江院區繼續搶救,人還是沒救回來。

據了解,出事的小夥子是建德人,20歲,據說平時身體還不錯。

新聞來源:都市快報

這幾年「猝死」相關的新聞,幾乎每天都在更新和增加。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每年猝死人數達55萬,這意味著每天有1000多人猝死。

而在年輕人突然死亡的原因當中,猝死是僅次於自殺和意外死亡的第三大殺手。還有不少是因運動而猝死的案例。

可能就會有人說,「怎麼看我也不像是會猝死的人啊!」然而事實卻是,猝死最常發生在那些貌似健康的人身上!

並且越來越有年輕化的趨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為什麼猝死會有年輕化的趨勢?

浙大一院心血管內科的王齊齊醫生說:「猝死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冠狀動脈疾病,有些年輕人動脈裡已經有了斑塊,在高強度運動下斑塊破裂了,就有可能引起猝死。」

而疾病年輕化的罪魁禍首,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王齊齊說:「現在年輕人經常熬夜,這對身體的損害是很大的。還有就是飲食,很多年輕人吃得太油,經常喝飲料,這些都會引起疾病,所以現在心臟方面的疾病也是年輕化了。」

注意!心臟問題發生前的5個明顯信號

據統計,在猝死的所有病因當中,心臟疾病佔到了80%-90%,尤其是冠心病和各種未知的心律失常。

那麼,猝死到底有哪些先兆呢?

首先,若運動時出現頭暈、心慌、胸悶、胸痛、渾身無力等,那麼此時身體已經明顯支撐不足如此高強度的運動,那麼這時候就一定要停下!

其次,我們也應該注意日常生活中,心臟發出的這5個信號:

身體水腫

心衰可能會引起全身水腫。其中,下肢水腫比較明顯的癥狀就是,身體部位,用力壓會出現一個坑。

肺水腫的癥狀一般是呼吸困難、急促並伴有胸悶,大多還會伴有咳粉紅色泡沫狀痰。

焦慮失眠,神經衰弱

臨床統計發現,心梗患者在發病前幾個月,會出現極度焦慮感和失眠的癥狀。

睡眠中無徵兆驚醒,思緒停不下來或是湧現出莫名的恐懼感。如果這種焦慮不是來自於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壓力,那就要注意儘快去檢查一下了。

心慌、心悸

如果你發現自己常常無緣無故地心跳加速,持續時間在1分鐘到10分鐘之間,並且常常是在體力活動、情緒激動或過度飽餐後出現,應警惕。

轉移性肩頸臂痛

毫無徵兆的肩頸臂痛也是心臟求救的信號之一。

心臟原因產生的肩頸臂痛,發作特點常常是今天脖子疼,第二天改成了下巴疼,或是今天疼,第二天又不疼了。

出現這種疼痛的人,尤其是年齡大的人,一定要及時就醫檢查。

因為心臟缺血時,會將疼痛信號通過神經傳遞反映在水準相同的脊髓段區域,附近的器官如肩膀、脖子、下巴、手臂就在這個範圍內,因此這些器官會感覺到痛感。

長期反覆過度出汗

明明沒有進行劇烈運動,卻在脖子、後背、頭皮、手心、腳掌大量出汗的話,可能是心臟病發作信號。

這種情況通常會持續超過一周的時間,或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反反覆復的出現,這種出汗類似感冒發熱,卻沒有其他感冒癥狀。

身體發出的資訊是最為真實,若此時身體出現一些警告,那麼就必須停止運動,該放棄的時候就得放棄。

如果你的身體在短期內經常出現以上癥狀中的任何一個,就應該立即到醫院去做檢查。

保護心臟,從改掉5個壞習慣做起!

壞習慣一:久坐不動

美國《JAMA心血管》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天坐6小時以上,1~3年內,會增加罹患糖尿病和肥胖的風險,10~20年,因心臟病死亡的幾率會上升64%,得攝護腺癌或乳腺癌的幾率增加30%。而針對女性的研究表明,每天久坐超過6個小時,骨質每年減少可高達1%。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建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合理搭配飲食,少吃高熱量、含糖量高的食物,保證三餐規律飲食,少油少鹽。同時,保證每天的運動量,建議每天活動6000步。

壞習慣二:持續熬夜、不眠不休

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睡眠時間過短不利於心臟健康:與每天睡8個小時的人相比,每天睡眠時間低於5小時的人,罹患心臟病的概率會增加40%。

熬夜會導致心臟跳動的節律發生混亂,長期下來會引發心率失常,導致心臟功能下降,誘發心臟病的危險性增加。

建議:即便是沒有心血管病史的健康人,為了身體健康,也要杜絕不加限制的熬夜,避免過度勞累。

壞習慣三:持續處於「高壓力」狀態

很多猝死的人就是因為把自己逼得太緊,造成心理疲勞,最終引發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突發致死。

如果近期你處在極度勞累、壓力山大的狀態,而且總是出現不明原因的胸悶、心絞痛、精神不振、嗜睡、疲乏無力、情緒易激動、頭暈等癥狀,那就要非常小心了!

建議:適當減壓,偶爾給自己放個假,哪怕是看看書、散散步、聊聊天都能讓精神得到緩解。

要知道,工作是永遠都做不完的,身體遠比金錢重要。

壞習慣四:忽視心臟的求救信號

偶爾出現胸口不適、身體酸痛的情況,很多人會自我寬慰:「最近太累了,忍一忍就過去了。」但其實,這是心臟發出的求救信號。

壞習慣五:戒不掉的「煙酒癮」

煙草中的尼古丁會使血管收縮,甚至痙攣。而酒精則會導致心跳過快,血液也會急劇升高,從而引起心血管方面的問題。

人群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長期過量飲酒會使血壓升高,長期喝酒,還會導致心臟衰竭。

建議:慢跑是戒煙、戒酒的一個神秘藥方。很多人在愛上跑步之後,成功戒掉了煙酒癮。

跑步會使大腦加速分泌內啡肽,內啡肽在中樞神經系統與受體作用,使人產生欣快感,變得情緒高昂、精力充沛,從而抑製了煙癮和酒癮的發作。

什麼時候更容易發生猝死?

美國心臟協會主任導師李永生則用數據解釋了什麼時候最容易發生猝死,這也是跑者需要注意的地方:

「跑步速度方式變化的時候,是最容易發生猝死的。我做過138場馬拉松的急救工作,救活過10名跑者。

半馬,16-20公里時最容易發生猝死,全馬是在37公里左右,10公里的小馬則在7.5公里左右,跑者在這些距離開始衝刺了。

一些跑者有心臟疾病,突然加速是誘發因素,它會加快心率,增加耗氧量,這時候就容易出現問題。」

李永生補充說:「所以我建議在跑步的時候,心率不要頻繁超過『170-年齡』這個數字。」

提醒!心電圖檢查需重視

據調查顯示,有6成的運動性猝死死者都出現心律不齊現象、因此如果有頭暈和胸悶的朋友們,就一定提高警惕。這樣的胸悶會持續5-10分鐘,很容易被忽視。

體檢,可別忘了心電圖檢查!

由於在正常情況下,人們都不太容易清楚聽到自己心跳聲,如果經常聽到,則有可能是心律不齊。

因此,建議在體檢時最好進行心電圖檢查,進一步查出心臟是否存在哪些隱患。

定期體檢、合理安排運動和及時識別危險,才能以最大程度去保護自己。

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才是對愛你之人最好的回報。

END

本文素材源自網路 侵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