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光明時評:為“溜索村”的孩子們再加把勁

作者:李思輝

媒體報導,貴州省畢節市地處牛欄江大峽谷的花果村大石頭組,被稱作溜索村。村裡的孩子每天凌晨四點多打著手電,從谷底趕到谷峰的小學去讀書,路程大概8公里,攀升高度達1100多米,沿途要摸黑攀爬陡峭的山崖,溜索過江。

八九歲的孩子,為了上學,每天凌晨即起,抹黑趕路,翻山越嶺,溜索過江,一幅幅自現場發回的照片令人心酸,催人落淚。如果不是媒體的報導,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當下中國還有這麽貧瘠、閉塞、艱苦的地方,還有一群每天冒著滑倒、墜崖、落水等危險艱辛往返上學的孩子。可這確實存在於深山一隅,這就是中國局部地區的現狀。

從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懸崖村”的孩子們靠17條藤梯攀爬懸崖上學的膽戰心驚,到雲南昭通魯甸縣新街鎮“冰花男孩”王福滿凍腫凍裂的手腳,再到溜索村孩子們翻山越嶺、溜索過江的羸弱身影,正是在一次次震驚和心酸中,人們看到了貧困山區孩子上學的艱難,看到了大城市繁華背後的另一面,看到了中國扶貧事業的任重道遠。

中國實施的精準扶貧方略,是世界減貧史上的一次壯舉。確保數千萬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是億萬人民的期盼,扶貧工作越是往下走,越是面臨艱難挑戰,越是需要攻堅克難,越是應該重點關注懸崖村、溜索村這樣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令人欣慰的是,在這些偏遠艱苦的地方,都活躍著扶貧幹部的身影。很多一線扶貧幹部在高山陡路上跋涉,在懸崖峭壁上攀岩,在山谷纜車上滑行,為當地脫貧出主意、找項目、搞幫扶,推動貧困地區一點點發生改變。

據媒體報導,在當地幹部和社會各界的幫助下,懸崖村已經建成了結實的上山棧道;“冰花男孩”所在地區的孩子們獲得了政府和外界的物質資助;在扶貧幹部的努力下,溜索村很多有孩子的家庭已搬遷到谷外,迎來了新的生活。在許許多多地方,原來閉塞的村子通了路,曾經貧瘠的土地引進了項目,以往的窮山溝變成了旅遊景區,過去死氣沉沉的農村煥發了勃勃生機,這些改變,看起來發生在一夜之間,實際上是扶貧幹部帶領群眾一起乾出來,是好幾年甚至十幾年來,一任任幹部群眾一點點累計起來的。中國的扶貧事業如燕子銜泥點滴累起。這個久久為功的滄桑歷程,在很多小小角落裡一一呈現。

“只要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扶貧路上,還有不少令人心酸的故事沒有被發現,還有很多“最難最險的路”需要踏平。貧困地區孩子們凍傷的手腳、攀爬上學的艱難、渴望改變命運的眼神忽閃在人們眼前,它凝聚起人們關心扶貧、助力扶貧的共同意志,堅定著扶貧幹部“不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不丟下一個貧困群眾”的乾事信心。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寬敞的校舍、平整的書桌、溫暖的早晨,都免受翻山越嶺、溜索過江、受傷受凍之苦,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