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兒科專家支招:家長做到這幾點,讓早產寶寶發育直追足月兒!

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NICU的副主任醫師茹喜芳。每年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借著這個機會,我想和各位準媽媽及早產寶寶的家長,聊一聊如何正確的照顧早產寶寶,讓早產寶寶和足月兒一樣健康成長。


一、多少周出生算「早產兒」?

早產兒是指出生胎齡<37周的新生兒。

低危早產兒:胎齡≥34周且出生體重≥2000g,無早期嚴重合併症及併發症、生後早期體重增長良好的早產兒。

高危早產兒:胎齡<34周或出生體重小於2000g,存在早期嚴重合併症或併發症、生後早期餵養困難、體重增長緩慢等任何一種異常情況的早產兒。

通常情況下,早產兒與足月兒有明顯的差別,出生時的胎齡越小,體重越低,其各臟器的成熟度越差。


二、什麼情況下,早產寶寶要住院?

由於早產兒的各系統、臟器發育都還不成熟,功能不健全,無法像足月寶寶那樣很快的適應外界環境,而且很容易發生一些威脅生命的嚴重問題。一般來說,出生體重小於2500g或胎齡


1.體重低

早產寶寶出生時的體重往往低於足月寶寶。低於2500g稱為低體重兒,其中1000-1499g之間稱為極低出生體重兒,<1000g稱為超低出生體重兒

新生兒體重過低是很危險的,這樣的寶寶體溫中樞發育不成熟,甘糖和皮下脂肪少,體表面積相對大,保溫調節能力差。而且,早產兒呼吸、免疫、代謝等各項身體功能都比較弱,特別容易感染疾病,死亡率比正常體重的新生兒要高得多。

因此,出生體重


2.支氣管肺發育不良

我們知道,寶寶在出生前氧氣和營養都從媽媽的血液中獲得,不需要自己呼吸,肺也是未張開狀態。而出生後,寶寶需要立即開始呼吸,由肺完成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才能生存。

而孕晚期是胎兒肺發育的關鍵時期,早產寶寶的肺發育尚不成熟,肺泡內缺乏一種使肺泡張開的肺表面活性物質,出生後肺無法正常呼吸,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直接威脅到寶寶的生命。而且,寶寶出生時的胎齡越小,呼吸中樞發育越不完善,發生原發性呼吸暫停的幾率越高。因此,早產兒生後可能需要醫生及時給予呼吸機輔助通氣、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和咖啡因治療。


3.感染

正常的足月新生兒雖然免疫系統發育還不成熟,但出生前會通過胎盤從媽媽體內獲得很多免疫球蛋白,以抵禦各種病原體。

而早產兒由於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均不成熟,缺乏來自母體的抗體,IgG含量少,容易發生各種感染性疾病,甚至敗血症/膿毒症。

早產兒皮膚也不成熟,角質層薄,皮膚屏障功能差;消化道黏膜發育不完善,免疫和防禦功能也差,這些都讓早產寶寶容易發生感染並至感染擴散。

有很多家長抱怨,為什麼寶寶住院不讓家長多多探視呢

關鍵就在這裡:新生兒病房都是層流病房,空氣都經過凈化消毒,所有醫護人員進入病房之前必須洗手消毒,寶寶使用的各種醫療器械、用品也要消毒,最大限度降低感染的風險。這就是爸爸媽媽們不能夠頻繁探視寶寶的原因之一。


4.黃疸

很多人都聽說過「十個寶寶九個黃」。

絕大部分的新生兒都會出現黃疸,但早產兒的黃疸,往往會比足月兒出現得更早、更嚴重,容易引起膽紅素腦病,也不容易消退,需要特別警惕。醫生會根據早產寶寶的胎齡,體重,生後的日齡等判斷早產兒的黃疸是否在正常範圍內,是否需要進行光療。

一般來說,當寶寶體重≥2000g,生命體征穩定,可以經口足量餵養,體重持續增長,室溫下能維持正常體溫,疾病已愈或可進行家庭序貫治療時,就可以出院回家了。

那麼回家後,家人照護寶寶時,又該注意哪些呢?


三、照顧早產寶寶,要特別注意的問題

1.餵養

對於早產或出生時低體重的寶寶,目前國際上推薦母乳+母乳強化劑餵養。

如果因為各種原因不能進行母乳餵養的早產兒,可能需要早產兒配方奶或早產兒出院後配方奶餵養。

1)母乳餵養

對於出生體重>2000克、無營養不良高危因素的早產兒,母乳仍是出院後餵養的首選。

如果寶寶的吸吮力量小,很難吃到奶,媽媽可以先將乳汁吸出或擠出,再用小匙慢慢地餵給寶寶。如果媽媽母乳不足,在讓寶寶多吸吮、刺激泌乳的同時,也可以適量補充一些低體重兒專用奶粉,保障孩子的吃奶量和體格發育。

2)混合餵養/人工餵養

如果用奶瓶給寶寶吃配方奶,要特別注意挑選奶嘴。奶嘴太軟,孔徑太大,會使奶液流速太快,引起嗆咳;奶嘴太硬、孔徑太小,寶寶吸吮又會特別費勁,影響吃奶量。因此,給早產的寶寶選奶嘴一定要選早產兒專用的小孔徑奶嘴。

另外餵奶時要注意奶瓶傾斜的角度,應盡量把奶瓶豎起來,讓奶液充滿奶嘴,奶嘴裡不能有空氣,避免寶寶吞入過多氣體,出現嚴重的吐奶、嗆咳甚至誤吸。

3)補充多種營養元素

在孕晚期,胎兒體重迅速增長的同時,也會從媽媽體內獲得很多「儲備糧」,包括各種維生素、微量元素,所以足月出生的寶寶通常只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

但早產寶寶的儲備糧很少,而且需要更多的營養來「追趕生長」,一出生就面臨缺乏各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的問題,尤其是維生素A、D和鐵。

維生素D為例,足月兒從出生後數天開始,每天補充400國際部門即可。而早產兒最初3個月應每日補充800~1000國際部門的維生素D,出生3個月以後減至每日400國際部門/天,至少補充到2歲

另外,家長除了正常餵養之外,還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寶寶的體重,補充鐵劑。

4)耐心餵養

早產兒力氣小、吃奶慢,在吃母乳時容易疲勞,吃一會可能就需要休息一下,單次的吃奶量會比較少。

因此給早產寶寶餵奶的次數、時間都會比足月兒要多一些,需要媽媽付出更多的耐心。在每次吃完奶後,要給寶寶拍嗝,避免嚴重吐奶嗆咳、甚至誤吸引發肺炎。


2.日常護理

1)適宜的環境

因為早產寶寶維持正常體溫的能力比足月兒差一些,所以出院回家後,要特別注意保暖。

一般室內溫度26-28℃,濕度55-65%之間是比較適宜的,寶寶體重越輕,環境的溫度應該越高。冬季給早產寶寶更換尿布、衣服、包被時,需注意保暖。

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早產寶寶的抵抗力較差,在新生兒期要特別注意衛生,家人給寶寶餵奶、換尿布前一定要洗手,奶瓶、玩具要消毒,衣服洗凈後充分晾乾。

3)洗澡的頻率

體重<2000g的早產寶寶,在床上擦浴便可;用小毛巾洗臉,大小便以後洗洗屁股就可以。

體重>2000g之後,室溫若能保持26-28度,可以在澡盆中洗澡,若環境溫度達不到,洗澡間隔可以拉長,不必每日均進行洗澡,但衣服一定要勤洗勤換。

4)使用安撫奶嘴

一般情況下,我們不建議給1個月以內的新生兒使用安撫奶嘴,以免寶寶出現乳頭混淆、阻礙母乳餵養,但早產、低體重的寶寶是個特例。

對於發育比較差的新生兒寶寶,住院期間醫生就會使用安撫奶嘴,來幫助提高早產寶寶的口腔吸吮功能,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胃食道反流,有助於體重增長和提早出院。

出院後家長也可以給寶寶繼續用安撫奶嘴,給寶寶更多安全感、減輕緊張情緒,減少哭鬧。

5)細心觀察

家長可以每天給寶寶量一下體溫,在36.5-37℃之間屬於正常,並觀察身體和四肢的皮膚溫度、顏色是否正常。看臍帶殘端是否脫落,是否有異常的紅腫、滲液等。

6)減少探視

寶寶出生,親朋好友來探望是難免的,即使是看起來健康的成年人,也可能攜帶致病的細菌病毒,對新生兒,尤其早產寶寶有很大的威脅。所以特殊情況特殊對待,為了寶寶的健康,還是應該避免外人和早產寶寶頻繁或過於親密的接觸。

7)接種疫苗

與足月兒相比,早產兒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早產兒罹患疫苗可預防疾病的風險升高。早產兒免疫接種可以產生一定的免疫應答,部分疫苗,早產兒較足月兒需要更多次的接種。

早產兒應儘可能及時、全程接種疫苗。醫生根據早產兒的胎齡,體重和病情評估決定是否可以進行疫苗接種。

TIPS:

B肝疫苗:母親HBsAg陰性的早產寶寶,生命體征平穩後接種首針B肝疫苗;母親HBsAg陽性的早產寶寶,無論生後身體狀況如何,生後12h內肌肉注射100IUB肝免疫球蛋白,若生命體征穩定,無需考慮出生體重及胎齡,應儘快在不同(肢體)部位接種第1針B肝疫苗,若生命體征不穩定,待穩定後,儘早接種首針B肝疫苗。

早產兒或低出生體重兒,出生時接種的疫苗劑次不應計算在必須的3針次程式內,在滿1月齡後,再按0、1、6月方案完成3 劑次共4針B肝疫苗接種程式(足月兒接種3針次B肝疫苗)。

卡介苗:對胎齡≥37周且出生體重≥2500g的新生兒出生24h內進行卡介苗接種,接種部位在左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處皮內注射。未接種卡介苗的早產兒在出生3個月內滿足校正胎齡和體重要求後可直接進行接種;3月齡~3歲兒童結核菌素純蛋白衍生物(TB PPD)或卡介菌蛋白衍生物 (BCG PPD)試驗陰性者,應予補種。≥4歲兒童不予補種。

(參考:國家免疫規劃兒童免疫程式及說明(2016年版)和新生兒期疫苗接種及相關問題建議)。


四、早產寶寶的生長髮育

1.早產寶寶發育能追上足月寶寶嗎?

家有早產寶寶,很多家長最擔心的問題就是,早產兒在生長髮育上和足月寶寶有多大的差別?

其實,醫生通常不會把早產兒和足月出生的寶寶來進行對比。對於早產兒,有一個專有名詞-校正胎齡/校正年齡,來表示寶寶的年齡。舉個例子,孕32周時出生的寶寶,在出生8周後,較正胎齡是40周,相當於胎齡40周的足月寶寶,在體格發育、智力運動發育等方面,不能跟足月出生後2個月的寶寶對比。 一般情況下,使用校正年齡至生後24月齡,小於28周出生的早產兒,可使用校正年齡至36月齡。

在住院期間,醫護人員會每天給寶寶測體重,每周測身長和頭圍等生長髮育情況,並參照正常胎兒宮內生長速度,採用Fenton曲線(2013版)進行評價,看他的百分位數以及增長情況是否理想。

Fenton曲線的橫坐標代表胎齡縱坐標是體重、身長和頭圍

根據早產兒出生時的胎齡,我們來判斷他的體重、身長、頭圍在第幾百分位。例如,胎齡32周,女孩,出生體重1700g,頭圍29cm,身長41cm,就都位於大於第50百分位(P50)。

對於情況穩定,已經出院的寶寶,家長需要定期帶寶寶體檢,體檢時醫生會把寶寶的體重、身長、頭圍等數值按照校正年齡記錄,並畫在相應的生長曲線上,即可看到寶寶的生長髮育情況是否理想。根據寶寶發育的情況進行餵養方式的調整及輔食添加的調整。


2.關注早產寶寶視力發育

隨著醫學的進步,早產兒存活率正在逐年提高,但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的發生也隨之增多,我國每年有100萬早產兒面臨發生ROP的風險,可能導致視力障礙甚至失明,但大部分家長對這方面還缺乏認識。

無論是ROP還是其他新生兒眼病,有效治療的視窗期很短,但可乾預性較強,如果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將會導致不可逆轉的視力損傷。因此早發現、早治療非常關鍵。

出生胎齡≤34周或出生體重


3.定期到醫院複診

根據早產兒保健工作規範(2017版),我們醫生建議直到寶寶的校正年齡24-36月齡(2-3歲)之前,家長都應帶寶寶在能夠進行早產兒隨診的正規醫療機構進行隨診,以免遺漏體格、運動、智力發育或其他更嚴重的問題。

3歲以後,如果寶寶的體格發育和智力運動發育以及其他臟器的評估都處在正常範圍內時,可考慮酌情不再進行隨訪。

袋鼠麻麻有話說:

通過精心的治療、護理和餵養,早產寶寶出生後在體格、智力運動方面都有追趕性生長,完全可以在2歲左右追上足月出生的孩子,但需要家人付出更多的關心和愛護。

參考資料:

《中國新生兒營養支持臨床應用指南》

《新生兒期疫苗接種及相關問題建議》

《早產兒保健工作規範(2017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