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沒學過中醫的人,也知道用「陰陽」來調理不適 !

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雖然難以用語言描述道,但「道」還是有大致可歸納的部分。孔子在《易傳》裡,以「一陰一陽之謂道」點明了陰陽兩個方面的對立統一、相互作用,是宇宙的根本法則。

道可道,非常道

對中國人來說,「道」從古到今都是一個熱門話題。坐而論道從來都是一件非常高雅而且有境界的事,論道雖然高、大、上,但感覺上卻是一個只可意會而難以言傳的玄妙東西。

想說清楚,連老子這麼一個有大智慧的人也來了一句:「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說說得清楚的就不是道,但是,「道」難道真的是不可道嗎?

其實未必如此,雖然以語言來描述博大精深的道永遠都詞難盡義,但「道」還是有大致可歸納的部分,我們不妨稱為——可道之道。以現代人的理解來論道,道大體具有宇宙本原、萬物之始以及天地自然規律這麼一些基本含義。

古人論道的目的

古人討論宇宙奧秘實際上是以人為中心圍繞著天人之間的關係這個核心來展開的。就這樣,「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這種思想就逐漸由潛在變得明顯。而在實用領域,「道」的根本意義就很容易被歸結於「天之道」中,天作為自然界最大的一個「象」,一直是古人效法的終極目標,《道德經》就有「執大象,天下往」這麼一說。

那麼,天人合一就意味著學科的道理必須與天道相合,這也可以說是中國古代自然科學各學科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中醫學當然也不能例外,中醫以天道推人事,就是以天地變化之大象中所蘊含的「道」來推及人生各種「象」中所含的理。

天人合一無非是「象」與「象」之間相類而已,這樣,「推天道以明人事」就成了古代各個學科領域的價值取向。中醫所涉及的正是典型的天道與人事,這就是所謂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作為宇宙本源,萬物法則的「道」在中醫理論體系構建中自然就成為了所效的規律與準則,這裡就帶來一些問題:可法之「道」必須是明白之「道」?可法之「道」有沒有一個簡明的表達?假如有,誰又有資格來歸納這個「道」?

一陰一陽之謂道

不用說,敢歸納而又能歸納的人,只能是智慧與老子相近而又喜歡教導人的人,那是誰呢?——孔子!

孔子在《易傳》裡,以「一陰一陽之謂道」點明了陰陽兩個方面的對立統一、相互作用,是宇宙的根本法則。

為什麼是陰陽?

陰陽的最原始理念,實際上是源於日光的向背,其中,向日為陽,背日為陰。

為什麼以太陽為參照?

我們不妨看看地球與太陽的關係。太陽系是由宇宙大爆炸過程中的一團星雲形成,太陽可以說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而質量中的99.87%都集中在太陽,包括地球在內的其他星體的質量隻佔0.13%,而外星系對太陽的直接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樣一來「人法地,地法天」這個天,實際上就相當大部分的體現在太陽上,而地,就是地球,所以如何法道就成了尋找太陽與地球相對運動中產生的各種可效法的規律問題。

醫學作為實用之學,在不忽略本原特性的前提下,更關注的是可循之道,也就是規律之道。醫學研究的對象是天、地、人,既然人的行為以地球生態或規律為法則,而地球的規律又必須遵循著天運行的規律,那麼觀察天地自然的規律就成為了必然。

天地自然最明顯的規律:陰陽

就人能感受到的道而言,莫過於寒去暑來,四季交替,或者日升月落,晝夜往來。

春夏秋冬是地球在圍繞太陽不停地轉。節氣與四季是由於地球地軸與公轉軌道的夾角,使太陽在地球表面的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而形成;而晝夜晨昏,當地球自轉的時候面向太陽那面是晝,背向太陽的那面是夜。

由於中國的地域很大,東南西北的日照時間長短與溫度也是不一樣的,那麼這樣,太陽與地球有關的基本時空模型就產生了。

這些現象都可以用一陰一陽來概括,再進一步,把陰陽的規律又可以凝練為:相互交感、對立製約、互根互用、消長平衡、相互轉化、陰陽互藏這麼一些原理。

陰陽的規律

什麼叫陰陽交感?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二生三」,這個「二」指的是陰陽,「三」不是指三樣東西。

我們畫一個太極圖,太極圖裡面有一個白魚、一個黑魚,白魚代表陽,黑魚代表陰,這個就是「二」;這兩條陰陽魚是用一個圓圈把它們圈起來的,這叫作在二在一中,一中有二,就是三。所以,三的意思就是交感。交感的意思是陰陽兩者在一個統一體之中相互發生關聯、發生了作用。

有了陰陽的交感作為這個前提,才有它們相互作用的對立製約、互根互用、消長平衡、相互轉化、相互互藏。

為什麼是對立製約?

太極圖一白一黑兩條陰陽魚,各有魚頭、魚尾,一般是魚頭大、魚尾小。假如白魚佔的位置多了,黑魚就只能是尾巴,佔的位置少;反之亦然。

從面積上來看實際上是呈現一個意象:我進你就退,你進我就退。所以,陰陽的對立是通過相互製約,互有進退來表達的。

什麼是陰陽互根互用?

互根的意思是陰或陽任何一方,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就像太極圖之中假如只有白魚或只有黑魚都不構成陰陽,必須白魚和黑魚同時存在才構成陰陽。

互用就是兩者相互支撐、相互為用。比如陽化氣,陰成形(無形的,以功能的形式呈現出來的屬陽;有形的,以物質形態呈現出來的屬陰),一般來講,功能強大,體內化生的物質也多,同時假如反過來我們物質基礎豐厚,產生的功能也強大。

什麼叫消長平衡?

一年四季,冬天到了最冷的時候,假如它向春天發展是轉暖,再到夏天,那是變熱。這個從冬天到夏天的過程,我們叫作陽長陰消;那麼,到了夏天最熱的時候開始向秋天發展那就轉涼,秋天再向冬天發展那就轉冷,這個從夏天到秋天再冬天這個過程,是陽慢慢減少陰慢慢增加,叫作陰長陽消。

但是有些地區,比如廣州,常年的溫度是最熱38℃,最冷2℃~3℃之間,來回運作,那麼,2℃~38℃這個空間就屬於廣州地區的平衡範圍。

也就是說中醫講的平衡不是一個絕對的平衡、靜態的平衡,而是有一定度一定範圍的、可伸縮的、可調節的一種狀態。

那麼相互轉化跟相互消長其實是有關係的,我們可以把相互消長的消長看作量變,那麼,陰陽轉化就是質變。

還是用回剛才的例子,從冬天到春天到夏天,熱到頂點了,這個時候,從陽轉陰往秋天往冬天的寒涼方向去,冬天冷到極點了,又開始轉。

什麼是陰陽互藏?

「陰陽之道」有簡單的表達模型嗎?有!最簡單的表達模型就是太極圖模形。太極圖之中白魚的魚頭之中還有一個黑色的魚眼,黑色的魚頭之中還有一個白色的魚眼,這就是陰陽互藏。

就這樣,陰陽之道就成了醫學領域最常遵循的法則

《黃帝內經》說:「明於陰陽,如惑之解,如醉之醒。」

沒學過中醫的人,也知道用「陰陽」來調理不適

比如:對立製約在醫學上怎麼用呢?

其實很簡單,比如說我們上火了,就算沒學過中醫的人,都會下意識地喝些涼茶,這暗合了中醫「熱者寒之」的原理。熱性的病、熱性證候用寒涼的藥物來對抗它,這就是陰陽。

比如我們受了風寒,就算沒學過中醫的人,也會想到煮「薑絲可樂」來祛寒暖中,這也暗合了中醫的「寒者熱之」的原理。寒性的病、寒性證候用溫熱的藥物來對抗,這也是陰陽。

你說我們不學陰陽,我們也懂?確實是,這就是「道」所講的:「百姓日用而不知」。但是假如你學了陰陽,你明白了它的道理,你會很自覺地去用它而推廣到很多領域。

比如:陰陽互用在醫學上怎麼用呢?

比如中醫面對一個血虛的病人,他除了補血,他經常也補氣。

血屬陰,氣屬陽,氣是無形的,氣能生血,用當歸補血湯,除了有當歸(補血),它還加黃芪(補氣)。

反過來,當氣虛的時候,我們要補功能,用藥時我們也加點補物質的藥物。比如補中益氣湯裡面就有當歸(補血),其實補氣的時候來點補血藥。這就是互用。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