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深網丨華為正式出售榮耀:手機市場重洗,任正非戰略退卻

作者:馬圓圓

編輯:康曉

出品|深網·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

傳聞已久的華為出售榮耀一事終於大地長征落定。

11月17日上午七點,多家企業在《深圳特區報》發布聯合聲明,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與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簽署了收購協議,完成對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的全面收購。出售後,華為不再持有新榮耀公司的任何股份。

聲明稱,此次收購既是榮耀相關產業鏈發起的一場自救和市場化投資,能最大化地保障消費者、渠道、供應商、合作夥伴及員工的利益;更是一次產業互補,全體股東將全力支持新榮耀,讓新榮耀在資源、品牌、生產、渠道、服務等方面汲取各方優勢,更高效地參與到市場競爭中。

聲明稱,所有權的變化不會影響榮耀發展的方向,榮耀高層及團隊將保持穩定。投資新榮耀的經銷商和代理商也承諾:未來隻享有財務上的投資回報,在業務側將遵循公平交易的市場化原則,與其他經銷商、代理商享受同等機會。

上午八點,華為正式發布申明,回應出售榮耀一事。華為表示,“在產業技術要素不可持續獲得、消費者業務受到巨大壓力的艱難時刻,為讓榮耀渠道和供應商能夠得以延續,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決定整體出售榮耀業務資產,收購方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對於交割後的榮耀,華為不佔有任何股份,也不參與經營管理與決策。”

華為還表示,“共有30余家榮耀代理商、經銷商聯合發起了本次收購,這也是榮耀相關產業鏈發起的一場自救行為。”

不過截至目前,包括交易金額在內的具體收購協議仍未公布。

“出售榮耀目的是穩定渠道和用戶”

華為出售榮耀是芯片斷供危機下迫不得已的選擇。今年9月15日,針對華為的禁令生效,儘管華為此前囤積了大量的芯片和相關零組件,但仍然無法滿足華為和榮耀兩個品牌的生產需求。

在此背景下,庫存麒麟芯片只能優先供應給華為Mate和P系列手機的生產。從9月份開始,榮耀就沒有發布任何新款手機,PC、平板、耳機等產品的發布頻率也明顯降低。

華為出售榮耀的傳聞始於今年10月,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在一份研報中分析,華為應對美國禁令的潛在對策,有可能出售榮耀手機業務。

郭明錤認為華為出售榮耀有這三點好處:如果榮耀從華為獨立出來,在採購零組件上將不受美國的華為禁令限制,這將有助於榮耀手機業務與供應商發展;在華為體系下,榮耀目前僅被定位於中低端機型,若獨立,則可發展高端機型;對榮耀品牌、供應商和中國電子業是多贏局面。

此後,路透社接連發布消息稱,“神州數位、TCL和小米都曾參與榮耀的競購”;“榮耀出售價格為150億美元,即1000億人民幣”。

值得思考的是,如此絕密的消息為何會提前洩露?一位消息人士對《深網》表示,“這麽絕密的消息之所以被外界知道,說明這件事遇到了阻力,榮耀從華為獨立後的前景還是未知數,有人故意把消息透露出來,目的是要促成這件事。”

從交易雙方公布的申明來看,參與收購方包括華為重要的渠道商。跟據收購方發布的聯合申明,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與30余家榮耀代理商、經銷商共同投資設立,包括天音通信有限公司、蘇寧易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松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順電實業有限公司、山東怡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冀順通投資有限公司、河南象之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瑞聯優信科技有限公司、內蒙古英孚特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哈爾濱金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

企查查的信息顯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9月27日,其股東包括兩家機構: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持股98.6%,深圳國資協同發展私募基金合夥企業持股1.4%。

“華為現在不缺錢,出售榮耀主要目的是穩定渠道、用戶與員工。這些渠道商和華為長期合作,有很強的信任關係。”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向《深網》表示。

交易價格取決於具體收購協議

自從榮耀將被出售的傳聞流出,外界對於榮耀價值的討論就一直不斷。有人認為是1000億,有人認為是2000億。

交易價格取決於標的物本身和相應的附加條款,在具體收購協議公布之前,顯然很難確切評估榮耀的價值。一方面,申明中“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包含的具體標的物尚未明確;另一方面,榮耀與華為共享資源和技術,在成本核算上與獨立運營的公司截然不同,如何切割是關鍵。

榮耀的研發和供應鏈此前依靠華為體系。榮耀總裁趙明接受《深網》採訪時曾將華為和榮耀的關係比作大眾和奧迪,“華為和榮耀在品牌和銷售渠道上都徹底分開,但在研發方面會共享一些基礎性的技術。”

“原來榮耀不完整,只是華為消費者業務下的一部分。華為劃入多少研發、技術人員是關鍵。另外,兩家之間業務切分也很重要,如手環、大屏、平板等還是兩家一起做,還是全部劃給新榮耀。”上述業內人士向《深網》表示。

2011年,榮耀作為華為旗下的產品推出,2013年12月,成為獨立的互聯網手機品牌,主打性價比和年輕市場。

除了手機之外,榮耀品牌還包括PC、平板、智能電視和手錶等產品線。由於市場定位和產品體系都極其類似,榮耀也被公認為是華為對標小米的品牌。

今年4月榮耀從華為體系脫離,成為獨立的實體公司。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二季度,華為共銷售了5580萬部智能手機,其中榮耀系列的銷售量為1460萬部,佔其總銷量的26%。

“榮耀估值應該是參照小米,用營收和淨利潤的評估方法,取一個中間值。”上述業內人士向《深網》表示。

從營收來看,2019年小米智能手機部分的收入1221億元,在總營收中佔比59.3%。如果從營收來看,在小米5000億的總市值中,手機部分對應的市值大概是3000億。

而據公開數據,榮耀2019年營收為900億元(絕大部分為手機業務營收),簡單對照小米,榮耀對應的估值應該是2000億左右。

從淨利潤來看,據公開數據,榮耀2019年的利潤為60億元,外界按照消費電子品牌平均16倍的PE值計算,認為榮耀對應的估值約為1000億人民幣。

手機市場重洗,華為戰略退卻

成立七年,榮耀從一個單純的互聯網手機品牌,發展成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綜合消費電子品牌之一。圍繞榮耀出售一事的任何進展,也牽動著全行業的神經,而最終的出售對相關參與方和行業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對於華為來說,外界的普遍看法是,出售榮耀所獲得大量現金讓華為有更多資金投入技術和研發領域,度過未來幾年可以預見的沉寂期。當然,與此同時也意味著華為失去了消費者業務雙品牌的聯動,失去了榮耀業務帶來的利潤。

獨立後的榮耀而言,則面臨新的挑戰。

榮耀獨立後,需要重建供應鏈體系,包括芯片問題。新榮耀與華為無關,急需獲得不同的芯片、作業系統。

除此之外,“成為不再依賴華為的獨立品牌,榮耀能否快速完成團隊建設,彌補短板,保持中國市場TOP6的地位(目前的TOP6為華為、VIVO、OPPO、小米、榮耀、蘋果);是否進軍高端手機市場,或何時進入高端,會不會和華為品牌的終端形成競爭關係,會不會發展成為另一個新華三(原來華為的數據通信業務部門,出售給3com後逐漸成為華為在該領域的競爭對手,現在被紫光收購);在AIoT領域,新榮耀和華為之間會不會形成競爭關係等等。”分析師付亮認為,都是新榮耀需要面對的。

而對於陷入寡頭競爭格局的中國手機行業來說,脫離華為的榮耀如果能夠解決供應鏈問題,將成為小米、OPPO、VIVO的直接競爭對手,很大程度上,這也是中國手機市場的一次重新洗牌。

華為歷史上一直有通過出售非核心業務渡過難關的策略。2019年4月,面對愈發複雜的國際形勢,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表示“不懂戰略退卻的人,就不會戰略進攻。”他說華為要堅持“有所為為所不為”的理念,不能在世界戰略領先的產品,就應該戰略性退出。兩個月後,華為將持有的華為海洋51%股權出售給了江蘇亨通光電。

更早之前的新世紀初,全球IT泡沫破裂,通信設備業需求低迷,任正非寫下著名文章《華為的冬天》,2001年,忍痛將華為電器以7.5億美元的價格賣給艾默生。兩年後,面對與思科的知識產權糾紛,又將數據通信業務部門出售給3com,回籠了10億美元的資金。

出售榮耀被外界視為華為近年來的重大戰略收縮。在外部壓力下,華為更加聚焦起家的B端業務,同時加大雲和軟體投入,打造物聯網生態。有觀點認為,出售榮耀有助於改善華為和國內手機廠商的關係,而這將有助於華為物聯網生態的建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