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績:我也沒什麽,只不過是大唐第一詩人

王績是誰?王通的弟弟。

王通又是誰? 王勃的爺爺。

王勃是誰?

麻煩去把《滕王閣序》背三十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背二十遍。一般介紹王績得拉出他這個侄孫子來,大家才會恍然大悟:哦……

然而他又是幹什麽的呢?最簡單的回答,也是個詩人。他經常被選用的一首詩大概就是那首《野望》: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童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王績在《新唐書》《舊唐書》上是被列入隱逸傳的,說直白點:隱士。

他可不是一般的隱士,他還是一個愛寫詩的隱士。隱士+愛寫詩應該等於陶淵明。沒錯,他的偶像就是陶淵明。

陶淵明種豆南山,王績躬耕東皋。陶淵明有避世的《桃花源記》,他有杜撰的《醉鄉記》。陶淵明有《五柳先生傳》,王績有《五鬥先生傳》。

陶淵明愛喝酒,王績也愛喝酒。愛喝到什麽程度呢?別人當官為了天下為了政績,而王績卻為了酒再三出來當官。

他三次出來當官,一次因酒主動辭職,兩次為酒而工作。王績第一次當官是在隋朝,先是在中央任職,嫌棄中央管得的太嚴。

主動要求下放到南方的六合縣,天天喝酒不好好工作,結果被人彈劾。不等人家動手,他把領的工資留下,深夜駕一葉小舟,不告而別。

到了唐朝的時候,他又出來當官了。當官的理由是唐朝的公務員有一項福利,每天供應三升好酒。

免費酒估計喝來喝去老是一個味,王績喝煩了,乾脆辭職,理由是腳病。

但過幾年他又出來當官了。這次是因為他聽說管音樂的焦革善於釀酒,就主動要到這個部門上班。

王績簡直如魚得水,以官謀酒,一直喝到這個下屬死了,下屬的妻子也會釀造,繼續為他供酒,好景不長,這個妻子也死了。

王績感歎一聲:“這是上天不讓我喝酒了啊。”然後就辭職回家了。

這是正史裡王績的形象,也是王績想讓別人看到的形象。

但這不是真正的王績。真正的王績才不是這樣的。

王家是個世家大族,是書香門第。王績的理想是建功立業,他無所不學,就為了等待皇帝召喚,登台拜相。

他十四五歲的時候就受到隋朝權臣楊素的賞識,二十多歲就出來做官。按說應該走上一條正規的光明大道,但為什麽後來跑偏了呢?

他二十多歲出來當官的時候,是個九品小官,本職工作就是校對圖書。官雖然不大,秘書省位在中樞,靠近皇帝,搞不好就能混出個名堂來。

但很可惜,他的老闆是隋煬帝。隋煬帝最煩別人提意見,他說:“誰給我提意見,我就弄死他。”有個叫崔民象的勸他不要南巡江都,就被他割掉下巴……

面對這樣的領導,王績怎麽敢提意見?

所以他的詩裡寫滿了恐懼:“有用雖自傷,無心複招疾。不如山上草,離離終保吉。”

他出於遠離災害的目的才離開了首都,自請到縣城去任職。但是沒有想到在這裡還被各種舉報。

他想說又不能說出來,只能托名好酒,不慕功名,小舟從此逝。

他把自己比作斷了根的孤蓬,完全沒有一點喝酒的瀟灑。

他弟弟問他怎麽樣,他說有酒喝,恐怕也是強顏歡笑之詞吧。再多的苦,也只能自己吞了。

這些年消磨了他所有的英雄氣,這一生徹底放棄將相的夢想。他說禮樂詩書都是束縛人的東西,所以“不如高枕枕,時取醉消愁”。

大丈夫,不為良相,便為名士吧。回到鄉下,他自己動手釀酒。不僅如此還寫了兩本心得:《酒經》和《酒譜》。

當時的風水大師李淳風看到他的著作,激動的說:“你是酒類方面的司馬遷啊,填補了當前學術空白啊。”

在鄉下,自己的地,不用交房租,家裡還有仆人——似乎不多,但足夠他使喚。

也正因為此,他才能在鄉下過得優哉遊哉。

他的主要是工作就是釀酒、喝酒,處處給人炫耀自己的釀酒方法。

酒釀好了,他就召喚朋友過來坐坐。找不到朋友也不勉強,就自己喝。

歸隱後,王績再沒有走向世俗。但他的詩卻橫空出世。他的詩中有惆悵,有落寞,有從容,有無奈,有仰天長嘯,也有仰天大笑。

公元644年,王績重病,預料到自己命不久矣,給自己寫了墓志銘,並囑咐家人薄葬。

王績一輩子喝了太多的酒,卻越喝越清醒;王績和陶淵明也不一樣,陶淵明飲下的是魏晉風度的最後一杯,而王績舉起的,則是大唐氣宇的第一杯。

他喝了一輩子酒,也越是對事情更具清醒。正如其所行為伴隱於世,保持風骨,獨飲自酌,自有性情。

來,乾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