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3月M2增速8.6%創13個月新高

每經記者:邊萬莉 每經編輯:姚祥雲

日前,央行發布了2019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報告、2019年3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統計數據報告、2019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數據報告以及2018年末金融業機構總資產。

數據顯示,3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8.6%,創下13個月新高。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4.6%;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08.41兆元,同比增長10.7%。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5.81兆元,同比多增9526億元;外幣貸款增加461億美元,同比多增137億美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8.18兆元,比上年同期多2.34兆元。

3月末M2同比增長8.6%

數據顯示,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88.94兆元,同比增長8.6%,創下13個月新高,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個和0.4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54.76兆元,同比增長4.6%,增速比上月末高2.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2.5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餘額7.49兆元,同比增長3.1%。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3月M2創下2018年3月以來的最高增速。主要原因包括,3月外匯儲備規模繼2018年11月以來取得“五連升”,外匯佔款有望實現正增長,有利於流動性投放;財政存款減少6928億元,同比多減2126億元,加大貨幣投放力度;信貸增長較去年同期加快,派生能力增強。此外,本月M0同比增速由-2.4%回升至3.1%,M1由2%回升至4.6%,反映企業流動性有所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5.81兆元,同比多增9526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1.81兆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292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38兆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4.48兆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05兆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57兆元,票據融資增加7833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4879億元。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連平、高級研究員陳冀分析道,三月信貸在沒有了二月春節季節性因素影響後,通常又為財政存款下放月,加之在多次定向降準後銀行體系流動性也相對充裕,都給三月信貸超預期反彈創造了良好的流動性環境。而從信貸投向結構上看,顯示出2019年信貸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明顯增強。未來仍不能忽視政策偏鬆調整背景下,居民中長期貸款的變化情況。

此外,3月份銀行間人民幣市場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42%,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47%;3月末,國家外匯儲備餘額3.1兆美元;一季度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12917.1億元,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5906.2億元。

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增強

初步統計,3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08.41兆元,同比增長10.7%。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額為140.98兆元,同比增長13.8%;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餘額為2.18兆元,同比下降11.3%。

溫彬認為,整體上看,本月社融增速逐漸企穩回升,市場流動性較為充裕,居民部門和企業部門信貸都有改善,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增強。下階段,預計貨幣政策仍將保持鬆緊適度的穩健基調,近期降準概率下降,但在融資規模“量”改善的情況下,宜更加關注政策傳導的通暢性和“價”的合理,不斷推進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降低。

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8.18兆元,比上年同期多2.34兆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6.29兆元,同比多增1.44兆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增加241億元,同比少增251億元。從結構看,一季度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76.9%,同比低6.1個百分點;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佔比0.3%,同比低0.5個百分點。

連平、陳冀表示,綜合一季度的整體情況來看,人民幣貸款在社會融資規模存量中的佔比為67.6%,而表外融資中信託、委託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的佔比都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人民幣貸款在社融中佔比下降,主因在於新增入社融統計中的地方政府債今年發行較早且進度較快。

此外,2018年末,我國金融業機構總資產為293.52兆元,同比增長6.4%,其中,銀行業機構總資產為268.24兆元,同比增長6.3%;證券業機構總資產為6.95兆元,同比增長1.7%;保險業機構總資產為18.33兆元,同比增長9.4%。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