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下周氣象真好!秋凍,應該注意什麼?

播放GIF

好消息!下周蘭溪氣象陽光明媚,特別適合洗洗曬曬和出遊,不過早晚氣象涼,要注意增減衣物哦!

播放GIF

接下來都是大晴天,但早晚涼

今天最低10℃,雖然氣溫挺低,但早晨醒來,陽光明媚,暖洋洋的照得人還挺暖和。這樣的秋高氣爽你喜歡嗎?

蘭溪市天氣台發布的氣象預報 ,接下來一周蘭溪都是好氣象,但晝夜溫差稍微有點大。今明兩天白天要暖和一點,今天傍晚到明天晴到少雲; 後天晴到多雲,偏北風1~2級。明天早晨最低溫度10~11℃,明天白天最高溫度25~26℃。

蘭溪一周氣象預報

氣象趨勢預報:

預計未來七天前晴後雨,前期早晚氣溫較低,後期3~4日受偏東氣流影響,雲系增多,部分地區有雨。

具體分日預報:

10月29日(星期一):晴到少雲,溫度10~24℃,偏北風1~2級

10月30日(星期二):晴到多雲,溫度12~24℃,偏北風1~2級

10月31日(星期三):多雲,溫度11~22℃,偏北風1~2級

11月01日(星期四):多雲到晴,溫度10~21℃,偏北風1~2級

11月02日(星期五):晴轉多雲,溫度10~20℃,偏北風1~2級

11月03日(星期六):多雲到陰,部分地區有雨,溫度13~21℃,偏北風1~2級

11月04日(星期天):多雲到陰,部分地區有雨,溫度15~22℃,偏北風1~2級

晝夜溫差大的季節,又是大家亂穿衣的時候了,大街上穿短袖穿皮衣的都有。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春不減衣,秋不加帽」、「熱不馬上脫衣,冷不立即穿棉」。這個時候應該如何科學的「凍一凍」呢?

春捂秋凍的意義是什麼?

秋季是夏季與冬季的過渡期,氣象由熱轉冷,秋凍是為了增強人體對寒冷的耐受性,以便應對更為殘酷的嚴冬。如果此時過早穿上棉衣,便無法讓身體得到鍛煉,不能很好地增強身體抵抗能力。

適當讓身體承受一下秋凍,能起到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防禦機制的作用。同時,秋凍也有防止穿衣過多引起出汗生病的作用。

秋凍的原則是什麼?

「秋凍」不意味著要挨凍

從中醫角度講,「秋凍」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秋不忙添衣」。

初秋,暑熱未盡,涼風時至,當氣象突然變冷時,適當地增加衣服是必要的。「適當增衣」以讓自己略感涼而不寒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嚴嚴實實。

另外,晚秋氣象較涼,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嚴,避免過多出汗,使陽氣外泄,但也不能凍得打寒戰,這樣不但不能增強抵抗力,反而會被凍出病來。

「秋凍」的第二層含義是「拖延添衣時間」。晚秋可以適當拖延增加衣服的時間,適當地接受寒冷的刺激,但要以自己能夠接受為限度。

有些部位絕不能「凍」

「秋凍」並不是全身各個器官都要凍,有些部位,如頸部、腳部、腹部和肩膀等部位應根據氣溫變化注意保暖。

腹部

上腹受涼容易引起胃部不適,甚至疼痛,特別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

下腹受涼對女性傷害大,容易誘發痛經和月經不調等,經期婦女尤其要加以重視。

雙腳

腳被稱為人的第二心臟。腳是人體部位中離心臟最遠的地方,血液流經的路程最長,而腳部又彙集了全身的經脈,所以人們常說「腳冷,則冷全身」。全身若冷,機體抵抗力就會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虛而入,容易導致疾病的發生。

脖子

這個部位受涼,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癥狀的感冒;向上則會導致頸部血管收縮,不利於腦部供血。

肩膀

肩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相對比較脆弱,容易受傷。

秋凍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適當秋凍可以增強身體抵抗能力,促進身體血液循環,但秋凍需要接受寒冷刺激,並不是所有人群都適合。

一般而言,患有鼻炎、心腦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體虛老人、兒童等人群都不適合「秋凍」,秋季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氣壓、風速等天氣要素變化很大,容易引起舊病複發,或者出現新的疾病。

所以,對於有些患者來說,「秋凍」要適度;尤其對患有慢性病的老人來說,不僅不能「秋凍」,反而還要注意保暖。

以下五類人不能秋凍:

1.心腦血管病人

深秋季節,變化多端的氣象會使人的皮膚、皮下組織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大,導致血壓升高,也會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嚴重時還會導致冠心病患者發生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癥狀,甚至還會使血管脆裂發生中風,引起偏癱,危及生命。

所以,凡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在深秋季節不但不應該秋凍,相反還應該注意保暖,隨著氣象的變化及時增添衣服,以免舊病複發影響身體健康。

2.哮喘、支氣管炎病人

對於一些有慢性支氣管炎的老年人,本身氣道的防禦功能較差,著涼時身體的抵抗力大大下降,被病菌病毒入侵後易引起感冒、咳嗽,還會引起扁桃腺炎和肺炎。哮喘病人對季節氣溫、濕度的變化極為敏感,抵抗力弱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誘發哮喘。

另外,食物和空氣中的過敏物質大量增加也是該病易發的重要原因。「有哮喘和支氣管炎的病人,主要的一點就是不能感冒,因此保暖對他們很重要,要及時地增減衣物。」有哮喘、支氣管炎的病人一定要注意預防感冒。

3.胃病病人

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由於深秋時節氣溫變化無常,特別是冷空氣驟襲了胃腸,如果防護不當,就會使舊病複發。而且有些人在深秋還吃冷飲,有些人則喜食辣椒等辛辣食物,這些飲食習慣都極容易引發胃病,尤其要注意。

而患有潰瘍病的人不宜秋凍的原因是,人體受寒冷的刺激後,血液中的組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使原有的胃潰瘍再次發作,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嚴重併發症。

4.老寒腿病人

老寒腿患者在受寒時會使癥狀加重。老寒腿屬於中醫「痹症」範疇,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骨關節病。受累的關節以膝關節為主,常出現關節疼痛,有時伴有腫脹,上下樓或下蹲時疼痛加劇。得了老寒腿病的老人,從秋季開始就應該注意腿部保暖。

5.體寒的女性患者

對於一些本身身體寒冷的女性朋友,尤其是一到冬季就手腳冰涼,小腹寒冷的女性,秋季務必要注意自己腳踝、腹部、腰部等部位的保暖,避免加重體寒,甚至造成宮寒、月經不調等疾病的侵擾。

杭小微再次提醒大家,就算對體格健康的人群,「春捂秋凍」也是有條件的。一般情況下,日照溫度在15℃-20℃時,人們可適當減少穿衣,但真正到了接近初冬時,這一原則就不再適用。秋凍要順應自然變化,盲目「秋凍」,切不可取。

綜合蘭溪市天氣局 人民日報

編輯 黃浙川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