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嘉誠澳洲收購受阻 海外投資超4800億背後的邏輯

世界的李嘉誠。

李嘉誠長江實業集團斥資130億澳元(約656億人民幣)收購澳大利亞最大燃氣管道公司APA集團初步受阻,澳洲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反對本次收購,最終結果預計在兩周內由財長公布。

雖然收購受阻,但長江集團仍在聲明中表示,這一初步觀點並非對長江集團存在不好的看法,澳洲政府歡迎長江集團在澳投資,對當地經濟產生更大貢獻。

公開資料顯示,APA集團擁在澳擁有1.5萬公里的天然氣管道,佔據全澳輸送系統56%,長實近年在澳洲展開了大量基礎設施收購。如果李嘉誠收購APA成功,長江基建在澳洲天然氣管道市場份額將從現有的15.2%增加到59.8%,這意味著李嘉誠將控制大半個澳洲天然氣管道。

此次收購APA集團受阻對近年來大舉進攻海外的李嘉誠來說,似乎不足掛齒。有媒體統計,他五年間拋售國內資產約1700億港幣,收購的海外資產則超過4800億港幣。持續的出售國內資產,大舉海外並購,這一舉動使得以“愛國商人”形象示人的李嘉誠一度承受著輿論壓力。其內在投資邏輯到底如何呢?

出海傳媒合夥人黃河對時間財經表示,李嘉誠在國內布局的能源、港口、地產三大模塊的發展基本到了一個臨界點,再有高速的發展可能性不大。而海外布局主要集中在供電、燃氣和通訊等公共領域,此類公用事業如果在遭受經濟危機衝擊時,也不會受到沉重打擊。李氏家族可憑借這些國外優質資產,或許能成為重返亞洲市場的跳板,打造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局面。

曾拋售套現1700億港元

2013年以來,隨著他不斷拋售國內資產,撤資中國的“跑路”質疑瞬間襲來,各路媒體跟進,一時間批評聲音不絕於耳。五年來,時間財經根據其公告和媒體報導整理後,發現其出售的資產至少1700億港幣。

(時間財經製表)

尤其在2015年更是動作頻頻。2015年初,宣布長江實業集團及和記黃埔重組方案,分別以“長和”“長地”兩家加勒比地區注冊的新公司來取代上市地位後。相關資料顯示,合並後,長和系共有10家上市公司,長和、長實地產、長建等公司注冊地均在海外。電能實業是僅存惟一一家在中國境內注冊的長和系公司。

緊接著,9月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長江基建”)以及電能實業有限公司(下稱“電能實業”)發布聯合公告,擬將長江基建及電能實業合並。

李嘉誠長子、長江基建董事局主席李澤钜對此表示,之所以選擇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合並,是因為合並完成對於公司市值、信貸能力都有所利好,有利於今後收購大規模資產。合並計劃預計將在2016年初或之前完成,計劃完成後,電能實業將退市。電能實業退市標誌著李嘉誠全部資產外遷。

針對這次重組,摩根大通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合並對於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股東都是雙贏局面,不僅可以幫助電能更有效地使用現金,長江基建也可通過兩家公司坐擁750億元現金用作未來並購。

有評論將李嘉誠重組方案概括成了16個字,“超高財技,更國際化,大勢所趨,精明投資”。

身處巨大的輿論漩渦中的“亞洲首富”李嘉誠還是坐不住了,通過旗下的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簡稱“長和”)和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簡稱“長地”)發表聲明。

綜合上述聲明,李嘉誠核心意思大體是這樣的:“他並沒有撤資,只是根據經濟形勢,重新配置了國內外的資產;在減少對內地房地產投資的同時,加快了在內地零售業的布局;並積極推動“走出去”戰略,在全球52個國家投資多種業務。”

李嘉誠長和系在拋售套現整個過程是有邏輯可尋的,根據統計的16筆筆交易中,有10筆出售的標的為商業地產,這多少意味著李嘉誠對商業地產前景看衰,尤其是內地商業地產的前景看淡。

這一點也可以在李嘉誠發布的相關聲明中得到進一步印證,“過去兩年,集團對全球地產業務持審慎態度,加上內地房地產方面,部分城市出現供求失衡風險,故減少買入土地”。

而在對上述交易的出售動機進行分析後,可以看到李嘉誠出售的主要是三類資產,第一類是項目收益率下降或一直不理想的資產,包括出售廣州西城都薈廣場、亞洲貨櫃碼頭權益、和記港陸和港燈電力的股份等;第二類是項目已經獲利豐厚且估值理想的項目,東方匯經中心、南京新街口國際金融中心、北京盈科中心、盛邦國際大廈及長園集團股份等。;第三類是通過出售項目為未來的資本運作留下太空。

業內人士認為,李嘉誠的項目出售絕非簡單的不看好某個行業,相反他的每筆交易都有著清晰的目的、思路或長期的計劃。

海外狂砸4800億港元

李嘉誠在拋售套現內地和香港項目時,長和系資產海外布局更是激進。時間財經根據相關報導和公告,大致梳理出近幾年李嘉誠海外投資並購案例,發現其涉及金額超過4800億港幣。

根據上述統計,2010年到2017年間,長和系公司主要在海外開展了16筆大規模的收購,涉及交易金額約超4800多億港元。

收購資產的主要類型是電網公司、水務公司、配氣公司、垃圾處理公司、電信公司、鐵路車輛租賃公司、停車場設施公司等,大部分屬於政府管制行業,但同時,這些行業進入門檻較高,需要大量資金,所以李嘉誠選擇逐步出售內地資產以換取充足現金流用以支持其海外投資布局。

目前,李嘉誠商業帝國的海外投資版圖已經遍布歐洲、開曼群島、亞洲、澳洲等國家和地區。

尤其在英國的投資更是大手筆,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李嘉誠56%的投資在歐洲,而其中有37%在英國。其在英國投資涉及基建、水務、電網、電信、管道燃氣等各個行業。曾有人戲稱,李嘉誠“已經買下了半個英國”。

一位研究李嘉誠的學者表示,李嘉誠麾下的長和系已經將業務重心從中國轉向了歐洲。

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劉春生認為,李嘉誠通過多元化投資降低風險。

對於這些海外資產的收購,李澤钜曾在長江基建的年報中多次闡述其戰略意圖。李澤钜認為集團目前的主要目標是尋求能提供強勁,經常性及穩定現金流的投資良機。因而在投資地的選擇上,長江基建偏好那些具有契約精神、法律清晰透明、財務制度健全且歡迎海外投資的成熟市場。

而在行業選擇上,有四個標準:(1)有監管框架及長期合約為依據,以確保未來回報的穩定性及可靠性;(2)能提供即時現金流和利潤貢獻;(3)屬於集團具備經驗及熟悉的範疇;(4)能與長江基建或長江集團其他成員公司的子產生協同效應。從上述標準看,能提供穩定現金流和利潤來源,且受政府管制的公用事業行業是標的的最佳選擇。

劉春生還認為,近幾年來,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熱情不斷高漲,李嘉誠的成功經驗給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也提供了不少經驗,中國企業應該結合自身的經營情況,降低高負債率,進行理性的海外投資,避免盲目跟風,高杠杆、高溢價收購。要做好前期投資並購的調查和準備工作選擇優質資產進行收購,要做好對投資收購後企業未來的管理和經營目標的規劃及應對。

曾經“香港的李嘉誠”“亞洲的李嘉誠”正在一步步成為“世界的李嘉誠”。(時間財經 李洪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