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齊白石靠這半部奇書,成為當代大家

一位湖南湘潭鄉下的小木匠,

偶然得到半部《芥子園》,

從此進入繪畫的天地,

後來成為婦孺皆知的大畫家,

他就是齊白石。

陸儼少稱《芥子園畫傳》

為“啟蒙之良師”,

何鏞(清代傳奇作家)

稱此書“足以名世,足以壽世”。

黃賓虹潘天壽傅抱石

等近現代畫壇名家

當初入門皆得惠於此

究竟是怎樣一本“奇書”,

能被如此多的大家“寵幸”呢?

《芥子園畫傳》的由來

《芥子園畫傳》主要作者有王氏三兄弟王概、王蓍、王臬,還有諸升等人,主持畫傳編著的沈心友,是清初著名文士李漁女婿。

李漁竭力支持女婿沈心友,於清康熙十八年出版了《芥子園畫傳》

《芥子園畫傳》

書名取自他在南京的

一處私家園林的名字——芥子園

取“芥子納須彌”之意。

“芥子納須彌”是佛家語,

意謂小小芥子能容納巨大的須彌山,

人的小小頭腦其實比整個世界還大。

《芥子園畫傳》畫傳集明清二代中國畫名家的傑作和智慧,歷經二百多年的增補和完善,詳細地講解了中國畫的用筆、寫形、構圖等基本方法,受到眾多學畫者的喜愛。此書也是官吏商賈、文人墨客最熱衷收藏的極品。

此書輾轉到了日本,日本的政界、政府、文化人、庶民深受喜愛。相互借鑒,影響日本的各種行業“紡織、陶瓷、園林、茶道、染繪、手工工藝品等”,加快日本的經濟發展。

它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間,也叫德川幕府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在臨摹中國李漁的《芥子園》的基礎上,技巧和顏色不斷地創新。

國畫界丹青聖手的搖籃

《芥子園畫譜》成書於清代,自此便風行了300余年,毫不誇張地說:它是藝術名家的搖籃,可以快速培養藝術修養。

齊白石“ 恨不得臨它幾十遍 ”

齊白石家貧,但好學,年輕時在家鄉湖南湘潭做木工活雕花為生。20歲那年,在雇主家中做活時無意見到一部《芥子園畫傳》,如獲至寶。

翻閱畫譜後,齊白石發現“以前畫的東西,實在要不得:畫人物不是頭大了,就是腳長了;畫花草,不是花肥了,就是葉瘦了。較真兒起來,似乎都有點小毛病。有了這套畫譜,好像是揀到了一件寶貝,就想從頭學起,臨它幾十遍。”

徐悲鴻“ 畫家們的大束縛 ”

徐悲鴻反對畫家一味崇古,認為這樣會“建立一種風氣,乃畫家可不解觀察造物,卻不可不識古作家作風與派別,否則便成鄙陋。”將自己限於古人的種種技法與風格,阻礙了人們真正地把目光投於自然造物。“遂有投機事業之《芥子園畫譜》。”

於是在徐悲鴻處,《芥子園畫譜》成為了畫家們的大束縛。然而徐悲鴻從9歲起與父親學畫,每天中午吃過飯後都要臨摹晚晴名家吳友如的畫作一幅,同樣都是臨摹前人作品,得出不同的評價,倒也有趣。

豐子愷“ 從 鄙 夷 到 興 味 ”

“我以為學畫不須學畫譜,因此,我一向鄙視《芥子園》。我所以肯買這冊書,為的是有一天,我偶然看到一條蘭的立幅旁邊的花盆架上供著一盆真的蘭花。把實物與畫對照地看了一會,覺得中國畫的象徵的表現法,真是奇妙:並不肖似實際的蘭花,卻能力強地畫出蘭花所有的特點。”

“這有些兒近於漫畫手法,比石膏模型寫實的畫法輕快得多。此後我對中國畫漸漸地懷著好感。對《芥子園》的鄙視也漸漸消失了。偶然遇到這部書,我也仔細地翻閱。覺得這是一部中國畫的教科書。分門別類,擇要示範,雖非名家真跡,也可謂具體而微。”

讓豐子愷對《芥子園畫譜》漸漸懷有好感的那些蘭花

快速進入藝術殿堂的指南

《芥子園畫傳》較為系統介紹了中國畫的基本技法及繪畫、品畫的基本技藝。繪畫基本技巧介紹科學合理,淺顯明了,使初學者易領會、易臨摹。

在康熙年間,《芥子園畫傳》原版初集就已稀貴如金了,常人難睹其真容。清末時,芥子園舊版已毀廢,直至上世紀七十年代《芥子園畫傳》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發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