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畫家程多多:從出身名門的尷尬到“另辟蹊徑”成大家

程多多,著名畫家。1947年出生於上海松江,父親為當代國畫泰鬥程十發先生。自幼受父母影響,程多多喜愛繪畫。1981年前往美國舊金山藝術研究院深造,並於1986年獲該校美術碩士學位。現任上海中國畫院海外特聘畫師、上海東華大學顧問教授、上海松江程十發藝術館名譽館長、上海書畫院畫師。

程多多與父親程十發在法國盧浮宮

訪談上半部分

在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上海國畫界,不同於有些人開口閉口動輒“家師某某”來裝點門面,程多多異常低調。曾經,他為電視台拍攝自己的一部紀錄片起名《出身名門之尷尬》,頗有幾分幽默與自謙,卻又是不折不扣的肺腑之言。作為海派畫壇一代宗師程十發先生的兒子,對旁人來說或許是莫大的榮耀,但對於同是畫家的程多多來說,是多了幾分如人飲水,甘苦自知的意味。父親無疑是程多多學畫的第一位老師,教給了他國畫的筆墨基本功,但這座巍巍大山,也實實在在給他帶來了很大的挑戰與困難。

眾所周知,程十發是著名的當代書畫大師,被譽為“海派最後的輝煌”。出身名門,自然為程多多增添了一絲光環。然而,父子兩代都從事丹青藝術,面對這樣一位只能用“高山仰止”來形容的偉大父親,如何突破其影響,不至於畫到最後只能是其風格的模仿與複製,著實頗傷腦筋。幾十年來,為了拉開與父親的距離,在新時代的環境下傳承發揚“程家樣”繪畫藝術,程多多費了一番功夫,他希望通過自己的畫筆,將現代人對生活的直接感受,化為文人氣息和理想情懷的筆墨詩意。傳承家學,融合中西,孜孜以求,是程多多的藝術追求。

程多多作品《荷花鴛鴦》

程多多作品《山水》

程十發先生有三個孩子,屬豬的程多多是最小的一個。從小聰慧的他,興趣廣泛,無線電、航模、小提琴……幾乎樣樣精通。儘管家裡的父母都是畫家,自小耳濡目染深感興趣,但真正靜下心來走進繪畫藝術的天地,已經是十來歲的時候了。當時,發老見小兒子有興趣畫畫,自己卻沒有很多時間教授,就采取有的放矢的教學,先是安排多多練習白描、色彩、寫生,然後開始要他臨摹宋人團扇、李公麟的《五馬圖》以及《八十七神仙卷》等。

有趣的是,當時程十發已是聞名天下的大畫家了,其風格鮮明的“程家樣”藝術,引得許多青年學子喜愛與效仿。多多本可有著“近水樓台”之便,一窺父親繪畫的奧秘與法門,走走“捷徑”。可發老卻堅決不允許兒子臨摹自己的風格,始終強調“畫畫絕沒有捷徑可走”,並且鄭重其事地告訴兒子四個字——“師法自然”。

訪談下半部分

在改革開放的東風下,懷揣著當時在國內兌換的36美元,程多多走上了遠赴美國的求學之路。他至今記得父親在自己臨行前所說的那番話:“你跟我學,學得太像了,這不好。應該出去,換一下創作思路。”

帶著父親的期許與對未來的憧憬,程多多來到了舊金山藝術研究院。一方面要盡快學習語言,拉近差距,一方面又要如饑似渴地學習西方當代藝術精神,學習之餘,還要勤工儉學賺取學費與生活費,從刷油漆到做家教……日子過得充實而精彩。

入學伊始,五光十色、光怪陸離的現代美術作品讓程多多感覺看都看不過來,一下子很不適應,甚至頗感無從選擇,但幾年堅持下來,他慢慢有了領悟與體會。說到底,藝術無論古代還是現代,萬變不離其宗,在形式上可以變化無窮,但最終落筆的還是筆墨、線條、造型與色彩。正如發老經常說的那樣:“只有帶有強烈民族風格的藝術作品,才具有世界性”。 他希望兒子去異國他鄉學習另類繪畫時總不要忘了自己民族的藝術。要有“為我所用”的想法,去將別國的藝術觀念、技巧、新的繪畫材料等等用到自己的中國畫裡去,充實自己的繪畫語言,而不是把中國畫畫成了西方的繪畫作品。

程多多在舊金山教美國人畫中國畫

融合中西,古調新彈。從出走到回歸,這條道路,程多多走了幾十年,最終不僅形成了屬於自我的藝術風格,也在繼承“程家樣”藝術精華的過程中,真正做到了與父親的繪畫“拉開差距”。

走進《申音》,關於父親,關於傳統文化,關於美國的求學生涯,關於繪畫的中西融合,且聽程多多娓娓道來。

策劃 | 錢亦蕉

採訪 | 王悅陽

攝製 | 賀 信

編輯 | 唐夢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