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姚枝仲:預計2019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約為3.5%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機構 四十人論壇

  姚枝仲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2018年世界經濟整體增速與上一年持平,但是大多數國家出現了經濟增速回落。2019年世界經濟增速下行的可能性較大,金融市場可能進一步出現劇烈動蕩,各主要國家應對下一輪經濟衰退的政策空間受到限制,貿易摩擦和逆全球化趨勢還會帶來較大負面影響。預計2019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約為3.5%。

  2018年世界GDP增長率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約為3.7%、按市場匯率計算約為3.2%[1]。增速與上一年持平。2017年世界GDP增長率從2016年的3.3%快速上升到了3.7%,提高幅度達0.4個百分點。2018年並沒有持續這種GDP增長率快速提高的趨勢。世界經濟增長動能開始減弱。未來世界經濟增速下行的可能性較大。

  01

  世界經濟總體形勢

  一、經濟增速出現下行跡象

  2018年世界經濟增長並沒有持續2017年各國同步強勁回升的勢頭,除美國等少數經濟體的增速繼續上升之外,其他大部分經濟體的經濟增速出現了回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數據顯示,2018年世界GDP增長率與2017年基本持平。其中,2018年發達經濟體GDP增速為2.4%,比2017年上升0.1個百分點;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GDP增速為4.7%,與2017年一致[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總量數據掩蓋了大部分經濟體增速回落的事實,且可能高估了2018年世界GDP實際增長率。在主要發達經濟體中,只有美國經濟增速表現出上升趨勢,歐元區和日本等其它經濟體均出現增速回落現象。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2017年出現了經濟增速普遍回升,但2018年明顯分化。除印度、越南等極少數國家之外,其他主要亞洲新興經濟體均有一定程度的經濟增速回落。新興與發展中歐洲地區經濟增速在2018年出現大幅度下降。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多個國家出現經濟動蕩,阿根廷和委內瑞拉GDP負增長。中東北非地區和俄羅斯經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升,但是伊朗重新受到美國製裁,經濟形勢再一次惡化。

  二、失業率保持低位運行

  儘管世界經濟出現了增速下行跡象,但是除少數經濟形勢嚴重惡化的新興市場國家之外,全球總體上處於失業率相對較低的時期。這種狀況表明世界經濟處於從繁榮頂峰剛剛出現回落跡象的階段。美國失業率持續下降。2018年11月美國失業率為3.7%,相比2017年11月,下降了0.5個百分點,為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美國勞動市場的積極變化也體現在工資變化上。2018年9月美國私營企業全部員工平均時和平均周薪同比漲幅分別為2.8%和3.1%。歐洲的勞動力市場也處在持續改善過程之中。歐盟整體失業率已經從2017年10月的7.4%下降到了2018年10月的6.7%。日本季調後的失業率2018年10月為2.4%,處於本世紀以來的低點。新興經濟體的勞動力市場除少數經濟形勢惡化的國家之外,大部分國家也出現了失業率下降的現象。

  三、通貨膨脹率稍有提升

  美國季調後的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率從2017年6月1.6%的近期低點,逐月上升至2018年7月的2.9%,此後稍有回落,至2018年11月,CPI同比增長2.2%。美聯儲用於設定通貨膨脹目標的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指數,從2017年7月的同比增長1.5%,上升到2018年7月的2.4%,此後也有所回調,至2018年9月,美國PCE價格指數和核心PCE價格指數同比增長率均為2.0%。歐洲總體物價水準稍有上升,但主要由能源和食品價格上升引起,其核心通脹率相對穩定且略有下降。歐盟的消費價格調和指數(HICP)2018年11月同比增長率為2.0%,比上年同期略有提高。但是扣除能源和季節性食品的核心HICP沒有表現出同樣的趨勢。歐盟核心HICP月度同比增長率曾在2017年8月達到1.4%,但此後14個月均在1.1%-1.3%之間波動,2018年10月同比增長1.2%。日本物價水準繼續回升,其CPI增長率2017年為0.5%,2018年1月至11月,各月同比增長率均在1.0%左右波動。主要新興市場國家的通貨膨脹率均有小幅上升,個別國家存在嚴重通脹。阿根廷和土耳其受貨幣大幅度貶值影響,其CPI同比增長率2018年11月分別達到48.5%和21.6%。

  四、國際貿易增速放緩

  2018年前三季度,世界貨物出口額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4.3%、12.7%和8.4%。增速呈逐步下降趨勢。排除價格因素後的實際世界貨物出口總量同比增長率分別為3.7%、3.1%和2.7%,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1、0.8和2.3個百分點[3]。分地區來看,亞洲地區國際貿易量增速回落幅度最大。2018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亞洲貨物出口總量季調後同比增長率分別為4.7%和3.8%,比上年同期增速分別下降3.6和2.9個百分點。歐洲整體國際貿易量的增速也有一定回落。2018年一季度和二季度,歐洲貨物出口總量季調後同比增長率均為2.8%,比上年同期增速分別下降0.2和0.3個百分點。中南美洲出口總額增速快速回落,實際出口量在2018年二季度還出現了1.8%的負增長。美國對外貿易形勢相對較好。2018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美國貨物出口總量同比增長率分別為4.5%和7.1%,比上年同期分別提高0.1和2.8個百分點;出口額更是分別增長了8.0%和11.2%,比上年同期分別提高0.5和5.4個百分點。

  五、全球債務水準繼續上升

  2018年全球政府債務仍處於較高水準。發達經濟體政府總債務與GDP之比從2017年的104.5%輕微下降至2018的103.8%,新興市場與中等收入經濟體總債務/GDP從2017年的48.7%上升到2018年的50.7%,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的政府總債務/GDP從2017年的42.8%上升到2018年的44.1%。各國居民和企業債務也不斷累積,導致全球非金融部門債務總額與GDP之比不斷攀升。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估計,從2016年至2017年,全球非金融部門的債務總額與GDP之比從234.4%上升到了244.5%,2018年一季度進一步上升到了246.1%。發達經濟體非金融部門的債務總額與GDP之比從2016年的264.4%上升到了2017年的276.0%,2018年第一季度又回升到了276.2%。新興市場經濟體非金融部門的債務總額與GDP之比從2016年的183.3%上升到了2017年的193.8%,2018年一季度又上升到了198.2%。全球債務總水準的持續攀升,正在威脅全球經濟穩定。

  六、金融市場出現動蕩

  2018國際金融市場呈現兩大主要特徵:一是全球股市震蕩,二是美元持續升值和其他貨幣不同程度的貶值。截至2018年12月21日,以摩根斯坦利資本國際公司編制的明晟指數(MSCI指數)來衡量,全球股指從年初以來下跌13.3%,其中新興市場股市指數下跌17.4%,發達市場股市指數下跌12.8%。全球股票價格震蕩與世界經濟中隱含的風險有密切關聯。2018年美聯儲已經四次加息,歐洲中央銀行和日本銀行仍然維持負利率環境,美元明顯升值。2018年11月相對於上年底,名義美元指數升值7.0%,實際美元指數升值6.5%。美元升值導致世界其它主要貨幣相對於美元均有不同程度的貶值。從2018年年初到12月14日,歐元兌美元匯率貶值了5.8%,日元貶值了0.6%。新興經濟體貨幣出現了更大幅度的貶值,其中人民幣兌美元貶值了5.0%,巴西雷亞爾貶值15.0%,印度盧比貶值11.3%,南非蘭特貶值13.9%,俄羅斯盧布貶值13.0%。另外,土耳其裡拉和阿根廷比索分別貶值28.9%和50.8%。

  02

  影響世界經濟的

  幾個關鍵問題

  一、美國經濟下行的可能性

  2018年世界經濟中除美國等少數國家還在強勁增長之外,大多數經濟體的經濟增長率均已經開始下行。如果美國經濟持續強勁增長,有可能再一次帶動世界經濟增長率回升;如果美國經濟近期內出現增速下行,則世界經濟有可能陷入新一輪衰退。因此,美國經濟走勢對2019年世界經濟具有重大影響。美國GDP季度同比增長率已經連續9個季度不斷上升。2016年2季度的增長率為1.3%,至2018年3季度已達3.0% 。從採購經理指數(PMI)等景氣指標來看,美國經濟在短期內仍然非常強勁。

  但是,美國也已經出現繁榮到頂跡象。首先,美國失業率已經處於最低水準,勞動力已經被充分利用,工資已經開始上漲,且工資上漲幅度超過物價上漲幅度,企業盈利空間下降。其次,美國股票市場價格開始出現高位回落,股市泡沫破裂風險加大。一般來說,微調型的貨幣政策能夠延長繁榮時間,防止經濟出現快速過熱和過熱後的硬著陸。美國歷史上最長的加息周期是3年,即連續加息3年後經濟會出現回落。這一輪加息周期是從2015年12月開始的,到2018年12月就是3年。加息周期的結束將伴隨著經濟增長再一次明顯下行。美聯儲預測聯邦基金利率的長期值應該為3.0%,離目前2. 5%的政策利率還有0. 5個百分點的差距。再有1至2次加息就能達到長期值。可見,從加息節奏上看,美國經濟增長出現下行的時間不會太遠[4]。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美國GDP增長率將2018年的2.9%下降至2019年的2.5%;美聯儲也預計美國GDP增長率將從2018年的3.1%下降至2019年的2.5%[5]。

  二、金融市場動蕩的影響程度

  當前的世界經濟面臨三大金融危機的誘發因素。

  一是美聯儲進一步加息縮表引起其他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貶值和貨幣危機。土耳其和阿根廷等國發生了貨幣危機。貨幣大幅度貶值破壞了土耳其國內的經濟秩序,其生產活躍程度大幅度下挫,GDP增長率也大幅度。阿根廷貨幣危機也引起經濟嚴重收縮,2018年2季度其GDP季度同比甚至出現4.2%的負增長。未來美聯儲進一步加息和縮表的可能性很大,這將引起資本進一步回流美國和美元進一步升值,新興市場國家進一步爆發貨幣危機的可能性在加大。對於那些具有經常账戶逆差的國家,在資本流入減少而資本流出增加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一個國家貨幣大幅度貶值引發類似國家同樣發生貨幣大幅度貶值的現象。

  二是高債務國家出現債務違約風險甚至債務危機。一些重債的新興市場國家和低收入國家政府債務激增,容易引發主權債務的違約風險和債務危機;美聯儲加息引起的全球利率水準上行,導致各國債務負擔加重,加上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下降引起的償債能力下降,也可能導致發達經濟體出現債務危機。

  三是美國實體經濟增速下行引起其資產價格暴跌並向其他國家傳染。美國股市從2009年以來持續牛市,股票市值從2008年的11兆美元上升到2018年的40兆美元。美國金融危機以前股市最繁榮的2007年,其市值最高也沒有超過19兆美元。美國股市泡沫風險已經開始顯現。如果美國股市價格暴跌並引發其他國家股價同步暴跌,則世界經濟將再一次面臨較嚴重的金融危機衝擊。

  這三類危機可能以個案的方式發生,但也有可能在一系列國家引起連鎖反應造成較大影響,甚至可能三類風險疊加造成大面積深度危機,對世界經濟以及對我經濟安全造成重大負面衝擊。

  三、應對下一輪衰退的政策空間

  如果世界經濟進入下一輪衰退,各主要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刺激經濟的政策空間不如10年以前。這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國際巨集觀政策協調方面都有體現。

  美國在金融危機以前的聯邦基金利率是5.25%,從2007年9月開始,美聯儲在15個月的時間內將利率降至0.25%,其降息空間鋼彈5個百分點。而當前的聯邦基金利率僅有2.5%,即使再有兩次加息之後美國經濟才開始下行,估計也只有3個百分點左右的降息空間。英格蘭銀行目前的政策利率僅有0.75%,降息空間不足1個百分點。而歐洲中央、日本央行目前還是實行負利率的貨幣政策。如果近期出現經濟衰退,則意味著這兩個經濟體還沒有退出寬鬆貨幣政策、又需要實行新一輪寬鬆政策。此時,歐洲中央和日本央行完全沒有降息空間。當然,在基準利率降息空間有限或者沒有降息空間的情況下,各央行還是可以繼續使用量化寬鬆政策。量化寬鬆政策產生效果的一個重要機制是通過降低長期利率來刺激消費和投資。然而,當前美國和日本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為3.0%和0.1%左右,歐元區10年期公債收益率為0.4%左右,長期利率進一步降息的空間也有限。

  美國金融危機以來,各國政府債務沒有明顯下降,大部分國家的政府債務均比危機以前高。各國財政擴張的能力受到高債務規模的製約,尤其是歐盟國家。

  另外,在國際政策協調方面,當前的國際格局也不如10年以前那麽有利。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美國宣稱要實行“美國優先”的政策,國際政策協調不是其優先政策選項。危機催生的G20首腦會議機制,目前也難以發揮其在全球巨集觀政策協調上的作用。如果下一輪衰退來了,各國政策缺乏協調和約束,則以鄰為壑的政策很可能成為個別國家的選項,並逐漸蔓延到多個國家。

  四、貿易摩擦和逆全球化的演變

  貿易摩擦對世界經濟的負面影響逐漸顯現。世貿組織已於2018年9月27日將2018年全球貨物貿易實際增速預期由4.4%調低至3.9%,同時也將2019年增速預期進一步調低至3.7%。

  貿易摩擦打破了世貿組織營造的安全和可預期的貿易環境,給國際商業活動帶來不穩定因素,降低了投資信心。美國發起的這一次貿易衝突還通過提高關稅和原產地標準,阻礙中間品貿易發展,從而阻礙國際分工擴展和全球生產率的提升,這將對世界經濟造成長期不利影響。貿易摩擦可能演變為全球經濟規則的重新設定,也可能演變為金融衝突、政治與軍事衝突等,如果是後者,世界經濟將受到災難性的影響。

  當然,美國也可能和中國達成停止貿易摩擦的協定,並和主要貿易夥伴達成鋼鋁和汽車關稅方面的協定,這將對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產生正面影響。但是,不管中美之間,還是美國和其他主要貿易夥伴之間,達成終止增加關稅的協定都需要經過艱難的談判和妥協,未來的演變充滿了不確定性。

  03

  2019年

  世界經濟展望

  2018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9年按PPP計算的世界GDP增長率為3.7%,與2018年持平。其他國際組織預測2019年世界經濟形勢與2018年基本一致。世界銀行預測2019年按PPP計算的世界GDP增長率為3.8%,也與2018年持平。經合組織預測2019年按PPP計算的世界GDP增長率為3.93%,上2018年提高0.11個百分點。我們預計,2019年世界經濟按PPP計算的增長率約為3.5%。我們的預測低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其他國際組織的預測。較低的預測主要反映了我們對美國經濟下行風險、金融市場動蕩風險、應對衰退的政策空間受限、貿易衝突的影響等問題的擔憂。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是一家非官方、非營利性的專業智庫,定位為“平台+實體”新型智庫,專注於經濟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