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可怕!身體出現這11種癥狀,小心是癌症信號~

近年來,我國的肺癌、乳腺癌及結直腸癌等癌症發病呈顯著上升趨勢,肝癌、胃癌及食管癌等的發病率仍居高不下。世界衛生組織曾提出,45%的腫瘤是可以預防的,它們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如果對早餐、運動程度等生活細節進行調整,有助於降低患癌風險。

其實,癌症的治療效果和生存時間與癌症發現的早晚也密切相關。事實上,癌症早期是有跡可循的,如果身體出現了腫塊、潰瘍、頭痛等11種癥狀,那就一定要小心了!

體出現哪11種信號需要儘早診治?

「如果身體出現這11類問題就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治。專家詳細介紹了這11類「危險信號」:

①身體淺表部位出現的異常腫塊;

②體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內色澤加深或迅速增大;

③身體出現的異常感覺,哽咽感、疼痛等;

④皮膚或黏膜經久不愈的潰瘍;

⑤持續性消化不良和食慾減退;

⑥大便習慣及性狀改變或帶血;

⑦持久性聲音嘶啞,乾咳,痰中帶血;

⑧聽力異常,鼻血,頭痛;

⑨陰道異常出血,特別是接觸性出血;

⑩無痛性血尿,排尿不暢;

?不明原因的發熱、乏力、進行性體重減輕。

作為自我發現的有效補充,規範的防癌體檢也是早發現的利器。

症是不是完全沒辦法預防?

「這是非常典型的認識誤區。事實上,致癌因素十分複雜,包括化學、物理和慢性感染等外部因素以及遺傳、免疫、年齡、生活方式等自身因素。其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煙限酒、平衡膳食、適量運動、心情舒暢可有效降低癌症的發生率。」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胰胃外科副主任趙東兵特別指出,癌症防控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情,因為癌症的發生是全生命周期相關危險因素累積的過程。要從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觸煙草、酒精等致癌因素。

症會不會傳染?

「癌症是由於自身細胞基因發生變化而產生的,是不傳染的。家人沒有必要與患者隔離。但一些與癌症發生密切相關的細菌、病毒是會傳染的。如幽門螺桿菌和人乳頭狀病毒、肝炎病毒、EB病毒等。」趙東兵介紹,需要明確的是,目前已經有兩種癌症可以通過注射疫苗大幅降低發生率,這兩種疫苗一個是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另一個是人乳頭狀病毒(HPV)疫苗。

趙東兵說,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種需要3針,一般按照0、1、6個月的程序接種,同時新生兒接種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宮頸癌是目前唯一可以通過接種疫苗預防的癌症,當前主要有3種HPV疫苗,分別是二價、四價和九價疫苗,分別適用於9歲~45歲、20歲~45歲、16歲~26歲的女性,要按年齡接種。

癌體檢是不是需要每年進行?

「要結合個體差異選擇合理的體檢間隔時間。不同的器官間隔時間也不同,不是每年都要把全身的檢查都做一遍。比如胃鏡可以3年檢查一次,腸鏡可以5年檢查一次,X光可以2年檢查一次,宮頸癌篩查可以根據情況3年~5年檢查一次。」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副主任徐志堅還指出,防癌體檢專業性強,應選擇專業的體檢機構,針對個體情況進行檢查。

生活中哪些不良習慣容易引發癌症?

1. 吸煙

吸煙是引發癌症的最主要不良生活習慣。吸煙可以誘發多種癌症,有專家研究發現,長期吸煙者的肺癌發病率比不吸煙者高10~20倍,喉癌高6~10倍,食管癌高4~10倍,胰腺癌高2~3倍,膀胱癌高3倍,血癌危險性增加1.78倍。另外,吸煙也會導致肝癌。

2. 肥胖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研究表明,肥胖與乳腺癌(絕經後)、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癌、食管腺癌等13種癌症發生有密切關係。衡量肥胖的標準有很多,最常用的是BMI,即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我國人群的標準BMI範圍是在18.5~24之間,24~28之間為超重,超過28則為肥胖。從防癌的角度上來看,體重應控制在標準範圍之內。運動與體重指數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同經常運動的人相比,缺乏運動的人更容易變胖,新陳代謝緩慢,免疫力低,更容易生病,而這些因素都會增加患癌的風險。

兒童和青少年每天要保證60分鐘以上的中強度運動,成年人每周要保證30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外,還要加強平衡、防跌倒能力和肌肉力量的鍛煉,才能保證健康。那挑選什麼樣的運動方式比較好呢?建議只要是強度和時間達標,任意適合自己的運動都可以。慢跑、騎車、游泳、羽毛球、跳舞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3. 飲酒

有充分證據表明,酒精會升高食管(鱗)、胃、肝、結直腸、乳腺發生癌症的風險,還有部分研究顯示酒精還可能導致肺癌、胰腺癌和皮膚癌。另外,喝酒臉紅並不是代表酒量好,恰恰是人體乙醛脫氫酶基因突變,乙醛轉化障礙的危險表現,這樣的人更應限制飲酒。

4. 熬夜

有研究發現,經常熬夜、生活不規律會增加患癌風險。另外,經常熬夜除了讓患癌風險提高,還會讓癌症更加難以控制,耐藥性更強。值得注意的是,作息不規律也是致癌的因素。頻繁的改變生活和睡眠節奏,使生物鐘混亂到「不知所措」,這樣長期混亂的生物鐘才是導致患癌風險提高的「罪魁禍首」。

5. 蔬果攝入過少

增加日常果蔬攝入可以降低諸如口腔、鼻咽、食管、肺、胃和結直腸的腫瘤發病風險。食物當中富含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可以通過改善腸道菌群產生有益的短鏈脂肪酸,抑製腸癌細胞增殖;同時這些食物中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A/C/E、硒、酚酸類、黃酮類、硫甙類化合物,通過抗氧化等途徑,具有潛在的預防細胞突變作用。

6. 紅肉攝入過多

紅肉指的是所有哺乳類動物的肉,常見的主要是豬、牛、羊肉,每周推薦的攝入量為350~500克熟肉。研究顯示食用過多的紅肉會增加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每日每增加100克紅肉,結直腸癌的風險就會上升12%。一方面在高蛋白高脂肪紅肉烹調的時候大多會採用煎、烤等高溫烹調方式,這過程中就會產生雜環胺、多環芳烴等致癌物質。同時,紅肉當中富含的血紅素鐵會通過刺激亞硝基化合物的內生形成,促進結直腸的癌變。

往期回顧

01

這東西1毫克就致癌,煮沸殺不死,你家也有!

02

03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