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千面周小川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李虹含

  對周小川來說,他對中國與世界的金融業的貢獻絕對已經超越了格林斯潘——這位全球歷史上任期最長的央行行長。因為,他用貨幣政策支持中國經濟速增長了十五年,且未出過系統性金融風險與大的經濟泡沫。

千面周小川千面周小川

  如今鮮有人再提起,周小川自然科學家的身份了,這位掌舵共和國央行十五年的慈藹長者優異地完成了其金融監管掌門人、身為官員近四十餘年的歷史使命。

  生於1948年與共和國共同成長的科學家、金融家,他集學者、教授、官員的身份於一身。

  遙望五十年前,也許年輕的周小川自已也無法預知:一個學習工科自動化、立志成為科學家的學生,可以掌管中國金融界最高權秉這麽多年。

  世事浮雲蒼狗,歷史無法預知今日金融的變化:正如我們無法預知金融今天的樣子,銀行日漸衰微,而支付寶、微信支付還是互聯網金融,P2P網絡借貸大行其道。

  而歷史總會將合適的人推上合適的位置。

  能夠坐得穩泱泱十數億人口大國金融掌門位子的人,必有其超乎常人之處。

  多數外媒提起周小川都用:儒雅、睿智、學者風范幾個詞來形容,這些詞公允但不夠客觀。

  金融監管者

  你們不要誤會,周小川仍然是雷厲風行的監管者與中央監管政策的有效執行人。

  熟知周小川履歷的人都會發現,其1983年的碩士畢業論文就顯示了其清晰的監管思路。

  當年自動化研究生畢業的他,選擇將科學應用於經濟理論的解釋,這在中國無出其右。

  也許,我們都應當感謝他,正是他對科學思維的推崇可以給予金融科技發展的寬厚土壤,讓金融科技在試錯中前行,而不至於被扼殺於搖籃,才給了我們現在便捷的金融支付生活。

  梳理回顧小川的生平,在其謝幕於金融監管舵手與大管家之時,除了對他數十年保障了中國貨幣政策穩定與金融穩定的感恩之外。

  更需要回顧是他做為一名成功的學者、老師、官員,在其職業生涯中霸氣側露出的智慧。

  有一點首先毋庸置疑:周小川帶領中國央行完成了國外近百年才能完成的金融改革任務。

  如今,我們購物可以刷支付寶、貸款可以用網絡、在海外可以用人民幣買買買,沒有哪一件事情與周小川在任時的努力無關。

  時光倒回至1947年,周小川生於建國前夜,長於美麗新中國。

  據說:在那個年代出生的人,骨子裡都帶著一股書卷氣,建國初年,峰火暫熄年代裡私塾先生教授的“三字經、弟子規”為其一生正直為人打下童子功底。

  私塾裡的朗朗書聲,千秋家國的顛沛流離使周小川身上濃濃的書卷氣從未化開,其濡染了才子捧卷讀書的翩翩情懷,又植入了沙場將士盛世守土的錚錚傲骨。

  這為其學習西方科學調控中國金融,堅守中國金融利益,奠定了豐沛而強大的人格基礎。

  數十年緊張、高強度的工作不可能不辛苦,但他從意氣風發、身姿挺拔的青年才俊到道骨仙風、矍鑠開朗老先生一直能保持旺盛的工作熱情與經歷與其深厚的童子功底密不可分。

  熱詞締造者

  很多人都說聽周小川講話,像在聽古語古訓,歷數周小川的經典詞匯包括:系統工程、泡沫經濟、金融生態、巨集觀審慎、明斯基時刻等等,都已經變成學術論文裡經常出現的關鍵詞。

  而且,他也善於創設典型新鮮詞匯,2003年,周小川就曾向房地產開炮,提出房地產泡沫論,他也被稱為向房地產開炮的第一人。

  每一次國際國內重量級會議:包括兩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達沃斯論壇、博鼇亞洲論壇、APEC會議等等,只要有周小川出席的場合,必然是記者雲集,鎂光燈閃耀。

  他的每一句話都會被記者深度解讀翻譯,希望能從中得到巨集觀調控與貨幣政策的蛛絲馬跡。然而,他儒雅風致的談吐,悠然大度的言辭就是金融市場的定海神針。

  總結來看,周小川創新了許多金融界的學術詞匯理論:例如,在2004年12月初召開的“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上,周小川首次提出“改進金融生態”的說法。隨後,他在多種場合闡述這個概念,金融生態逐漸形成統一認識。這也是周小川在深刻認識到中國金融改革的艱巨性和複雜性的前提下提出改善金融生態的思想。

  雖然同為央行行長,但在這方面,周小川要付出的精力遠非其他國家的央行行長所能想象。

  隨著其擔任央行行長時間的增長,每一年都會有新的經濟金融形勢出現,比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周小川將巨集觀審慎、微觀審慎、系統性風險等詞匯貫穿於其講話的脈絡,2017年他口中的中國經濟的明斯基時刻也讓眾多學者紛紛解讀。

  如果要去追溯中國金融調控的起點,周小川的著作一定是必選書目,因為他是第一位將金融數理化踐行於中國經濟金融研究的學者。

  他在本科畢業就發表了多篇有影響力的系統工程應於經濟範疇的論文,以系統工程方法來分析和解決經濟領域的最優化、預測等技術層面的問題。

  《MF-GERT與貨幣流通網絡分析》體現了他作巨集觀經濟操盤手的氣魄與能力。1985年,周小川又以《國民經濟模型與經濟大系統的分解途徑》在清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如果真的要去追根溯源,毫無疑問,這些都是必讀書目。

  改革推動者

  無論是其在經貿委任職部長助理,還是在證監會任職主席,或者是到人民銀行任職行長。周小川始終如一堅持的調控理論與方針可能只有一條:那就是市場化的調控理論方針。

  眾所周知,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西方經濟學分為國家乾預主義與市場主義。

  周小川從來不是照搬照抄國外的調控政策與理論,其任職央行十五年來的,對於西方化的調控理論與政策總是批判吸收。

  中央銀行的三大政策法定:法定存款準備金、再貼現再貸款、公開市場操作,周小川想盡各種方法讓他們的形式更加中國化、市場化。

  其所應用的:中國式貨幣政策調控,成功引領著我國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人民幣國際化,實現了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的調節與貢獻。

  可以證實,完全追隨西方經典經濟理論的調控策略在歷次危機的調控中已經失效。

  根據周小川在其多篇學術論文裡面的總結來看:從經濟學範式的層面來講,根本原因在於不符合中國的國情,從經典經濟學基礎範式方面來說,過分重視程式貨幣政策調控而不考慮傳導分析,西方經典經濟理論中不符合人性的假定和致力於最優化資源配置的供給制度研究也是其不適用於中國貨幣政策調控的錯漏之處。

  經濟金融學者

  直到現在,周小川依然不斷在《金融研究》、《經濟研究》、《中國金融》等雜誌不斷撰文。

  這一習慣始於其學生時代,特別是1979-1985年間面對改革開放,他發表了大量在經濟政策研究方面很有影響)的論文,其中最為重要的觀點是主要有關全局性改革問題。

  在1986年到1987年間,周小川與國內經濟學大家吳敬璉先生共同完成研究課題,並任國務院體改方案長官小組成員,其縝密的系統論數理思維及經濟數學化的研究思路在課題出版著作《中國經濟改革的整體設計》裡有充分體現,因此吳敬璉課題組包括周小川在當時得到了“ 協調推進派”的別稱。

  後來他在國家體改委依然筆耕不停, 保持學者本色,並且學術成績得到了學界的充分肯定,《走向開放型經濟》一書獲1994年度安子介國際貿易獎, 論文《企業與銀行關係的重建》和《社會保障: 體制改革與政策建議》分獲1994年、1997年度中國經濟學界最高榮譽獎——孫冶方獎。

  無論是其2002-2017年擔任央行行長期間,還是其1998-2000年在央行擔任副行長與外管局局長,他始終在思索人民幣國際化的問題,在建行接任行長時考慮商業銀行的接軌與激勵約束問題;同樣,在2000-2002年擔任證監會主席期間,他也深入推動了市場化的改革。

  其所有學術研究基本都集中於如何將經濟調控、企業經營、金融市場發展更加市場化三個方面。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周小川將國外中央銀行市場化的作用與研究逐漸引入到國內。

  2002-2017年間周小川在中央銀行工作期間,提出了“研究立行”的思路。正如美聯儲與歐洲央行的許多主席都出身學界,為著名經濟學家一樣。周小川對研究的重視源於其自身對獨立思考的認識,也與其高級別的國際化程度相關。

  周小川在任期間送走了他的美聯儲老對手——格林斯潘,迎來了新對手——伯南克,然後是——耶倫和羅姆·鮑威爾,這四位美聯儲主任無一例外都是國外知名高校的教授與金融學專家,他們的論文出現於JF、JFE、AER等國際頂尖級期刊。

  周小川的研究實力亦不弱於國際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央行主席,無論是國內的獎項,還是在國外頂級經濟研究期刊上的檔案無不彰顯著其卓越的研究能力。並且其學術觀點,全部沿著工作鋪展開來,學術觀點總體來說相信市場的力量,不願意輕易實施政策性調控。

  所以,周小川不僅是一名金融高官,更是一名獨立公允客觀的學者。

  分業監管與巨集微觀審慎監管者

  2000年初,周小川在中國金融機構高管遴選中出任第四任中國證監會主席。

  短短兩年的證監會履職期間,其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包括:變“審批製”為“核準製”、引進國際會計準則、頒布“退市令”、對操縱股價的違現行為進行嚴厲處罰等使得中國的證券市場在深化改革、加強監管和規範化建設方面前進了一大步。

  自2002年周小川出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以來,其在任的十五年間,前面十年分業監管適應了中國金融業快速發展的階段與監管的需求,最後五年則回歸於巨集觀審慎與微觀審慎相結合。

  他作為金融監管高官運籌帷幄的能力與協調大局的能力可見一斑。

  特別是2003年銀監會與人民銀行分家,保監會也與人民銀行分家。周小川從未計較自己一畝三分地的得失,永遠以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為先。

  周小川主政央行多年,中國人民銀行針對保護金融消費者利益、規範金融市場發展的,真正讓市場開始變成監管措施落實的主戰場,使市場化成為金融市場發展的方向。

  支持實體經濟者

  無論是在對待房地產的態度,還是對待人民幣國際化的態度上,周小川一概都始終如一地堅持:反對泡沫。即使在他的任期裡,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從10兆上漲到200兆。但他也一如既往地認為,防控泡沫是貨幣政策的重要使命之一。

  然而,為什麽他的努力,市場沒有看到?

  我們來看一段2003 年周小川曾經在《中國的漸進式改革與匯率體制的演變》的一段話,他在這篇文章裡寫道:“你不需要確切地追求登頂的最佳路線,但你要保證每一步都在向上前進”。也許,周小川在保持穩健貨幣政策與廣義貨幣增長的兩難的選擇中做出了權衡,並有效地使貨幣政策刺激維穩了經濟體系。

  正如格林斯潘的話需要讓市場反覆琢磨、解讀一樣,身為大國的央行行長,他的一言一行都備受關注。但周小川仍然是國內向房地產開炮的第一人:2003年他始任央行行長時就說房地產存在虛火。即使放到2017年的如今來看,這些話仍然鞭辟入理,絕對適用。在中國複雜的改革與發展過程當中,他能屹然任職十五年,與其充分的政治智慧及與時俱進的調控理念密不可分。

  然而,無論在任何時候,周小川從來都是反對泡沫經濟,認為風險極大的,這在他的多部論著裡都可以得到非常深刻的論證。

  比如,每次兩會,他都會提到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與調控的責任。而面對犀利記者的問題與質疑,他仍然可以永遠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式地回應,這種耐心而又充滿人生睿智的態度正是他學者型官員的最好體現。

  熱愛生活者

  他初任央行行長時,人們說他越來越像格林斯潘,但值此謝幕之際。

  對周小川來說,他對中國與世界的金融業的貢獻絕對已經超越了格林斯潘——這位全球歷史上任期最長的央行行長。因為,他用貨幣政策支持中國經濟速增長了十五年,且未出過系統性金融風險與大的經濟泡沫。

  周小川在音樂方面的素養也極高,這一點與格林斯潘極為類似,格林斯潘早年在美國著名的朱莉亞音樂學院學習,夢想成為一名職業音樂人,他也曾在紐約時報廣場派拉蒙劇院下面的一家時尚夜總會裡演奏薩克斯管。而周小川(也)曾經想開辦朗誦音樂會,也是一位極富生活情趣與藝術色彩的的金融界高級管理人員。儘管人生忙碌,但還是會想到要擁抱生活的美好。

  正如一名哲人所說:熱愛生活的人才能熱愛生命,熱愛生命的人才會熱愛祖國,熱愛祖國的人才會以身報國。

  謝幕時刻來臨,歷史的車輪轟轟的朝前開,像小川這樣擁有撥開歷史風塵睫毛,穿越歲月篇章瞳孔眼睛的人,才能夠開著車帶大國金融走更遠、走更穩、走更強。

  小川,再見!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所研究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