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季該如何養生?聽聽中醫專家怎麼說


文/省中醫藥文化科普專家

熊霸醫生


夏季萬物生長,是一年中最有生氣的季節,人體代謝最旺盛。同時,夏季驕陽似火,熱氣熏人,也是讓人不舒服的季節,很多人關心如何安度夏天,那麼夏季要如何養生呢?



夏季養生四原則



1健脾除濕


濕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氣,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們經常感覺胃口不好,容易腹瀉,出現舌苔白膩等癥狀,所以應常服健脾利濕之物。一般多選擇健脾芳香化濕及淡滲利濕之品,如藿香、蓮子、佩蘭等。


2清熱消暑


夏日氣溫高,暑熱邪盛,人體心火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熱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藥物,如菊花、薄荷、金銀花、連翹、荷葉等來祛暑。



3補養肺腎


中醫認為,按五行規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腎水虛衰,要注意補養肺腎之陰。可選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氣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過,耗傷津氣。


4冬病夏治


所謂冬病夏治,即夏天人體和外界陽氣盛,用內服中藥配合針灸等外治方法來治療一些冬天好發的疾病。如用鮮芝麻花常搓易凍傷處,可預防冬季凍瘡;用藥膏貼在穴位上,可治療冬季哮喘和鼻炎。


學會吃


夏季蔬菜瓜果種類繁多,營養豐富。市面上常見的苦瓜、冬瓜、番茄、絲瓜、南瓜、黃瓜、西瓜等,有清涼祛暑的作用。


尤其是一些深色的果蔬,如胡蘿蔔、芒果、紅黃番茄等,它們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及植物化學物質,有助於增強免疫力,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


吃油膩食物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人們會感到腹脹,不思飲食,疲倦感加重。夏季飲食應以清淡平和為主。



夏季時節,人們往往喜歡生吃瓜果、海鮮等食物。值得注意的是,夏季氣溫高,各種病菌和寄生蟲容易繁殖。


如果不注意飲食衛生,特別是到「三無」攤點吃不衛生的食物,很可能會染上疾病。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另外,吃些醋,既能生津開胃,又能抑製、殺滅病菌,預防胃腸道疾病。


1護心食物


夏天養心安神之品有茯苓、麥冬、小棗、蓮子、百合、竹葉、柏子仁等,這些都能起到養心安神的作用。


在飲食方面,應多吃小米、玉米、豆類、魚類、洋蔥、土豆、冬瓜、苦瓜、芹菜、蘆筍、南瓜、香蕉、蘋果等,少吃動物內臟、雞蛋黃、肥肉、魚子、蝦等,少吃過鹹的食物 ,如鹹魚、鹹菜等。


2護心瓜果


以下四種夏日常見護心瓜果大家可以多多食用。


西瓜:除煩止渴、清熱解暑。適用於熱盛傷津、暑熱煩渴、小便不利、喉痹、口瘡等症。



黃瓜:皮綠汁多脆嫩鮮美,含水量約為97%,是生津解渴的佳品。鮮黃瓜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對除濕、滑腸、鎮痛也有明顯效果,夏季便秘者宜多吃。


桃:生津、潤腸、活血、消積。適用於煩渴、血淤、大便不暢,小便不利,脹滿等症。每日午、晚飯後食用兩個。


苦瓜:苦瓜味甘苦性寒,老瓜逐漸變黃紅色,味甘性平。它能除熱邪、解勞乏、清心明目,工作勞累的人可以多吃些。


學會喝


有些人在天熱的時候,喜歡來一大碗冰鎮啤酒或冰鎮飲料一飲而盡,以為冰涼食物就可以降溫,卻忽略了體內溫度更高(有時高達37度),突然喝下冰水往體內澆,五臟六腑可受不了,並且容易耗傷陽氣。


這種「刺激性」降溫的行為會刺激脾胃,影響胃液分泌而使食慾減退,造成消化不良、厭食、腹部脹痛、腹瀉等胃腸道疾病。


此外,冰冷食物雖可暫時緩解燥熱,但口腔受冰冷刺激後,容易造成唾液腺及舌部味覺神經、牙周神經迅速降溫,有時甚至出現麻痹狀態,還會刺激咽喉,引起咽炎或牙痛等不良反應。



要消暑又鎮定,不妨喝菊花茶、金銀花茶、綠豆湯、酸梅湯或含水量多的水果。


不過,胃寒者少喝,可以多喝溫開水,甚至生薑紅糖水。夏季多喝湯能調節口味,增強食慾。


體質屬陰虛火旺的人,不妨食用茅根水、甘蔗汁、銀耳、蓮子或百合等養陰清火之物。


學會睡


作息經常顛倒和長期熬夜的人,往往情緒也不會很穩定,容易煩躁發怒。


因為在11點至凌晨1點的時候,即夜半子時,在這段時間內,血迴流到肝臟即將儲存精氣的時候,如果人不睡覺,等於強迫自己的肝繼續分解工作,精氣無法被貯藏,肝盛陰虛,陰陽失和。


解毒、儲存和分解膽汁是肝臟主要工作,長期虐待肝不給休息,肝火上升,易疲倦、氣虛體弱。



中醫藥古籍《內經》提到人體三寶,「精、氣、神」,精足則氣充,氣充則神旺。


反之,氣弱則神傷,精神容易不濟,情緒也大受影響。養精蓄銳,就是這個道理。別總熬夜,適當午睡利健康。


良好的睡眠品質,睡好自午覺,對解除「苦夏」十分重要。


學會動


運動量別太大過猶不及,且行且珍惜


夏天炎熱,盡量從事溫和運動,太激烈的運動造成大量流汗,消耗性大,流失大量體液等於流失大量體力,心情也易煩躁不安。


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所以過多出汗,耗傷心陰,會出現心慌心悸、怔忡、虛勞、不寐、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口渴咽乾、面紅耳赤、舌紅少苔。


此外,從現代醫學講,出汗過多會導致體內必需的微量元素流失和電解質失衡。



打太極、氣功或八段錦都是不錯的靜心運動。選擇和緩的運動,保持呼吸平緩從容不迫,身體內極細微的血管或經絡,才有機會得到足夠養分。


聽音樂散步、游泳也是不錯的選擇。要保持恬靜的心理狀態,不要過於激動,更不要發怒急躁。


煩躁、心境不佳時可通過散步、聽輕快的音樂等方式來舒緩負性情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