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美國小學這樣做

“數感”的概念在美國小學非常重視。“數感”的英文是Number Sense, 字面意思就是對數字的感知能力。我第一次接觸這個概念,是在一位幼兒園老師的教室聽課時,看到的美國小朋友學數學的情景:

老師不僅告訴孩子這是1,這是2,這是3,還一定會讓孩子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比如擺玩具,擺數字塔)的形式,來理解數字元號和數量之間的關係。

老師告訴我說:“你別看他們在擺數字,其實他們在一點點地探索數字元號和數量間的關係,而這種“關係”只有通過自己的動手體會,才能變成自己的理解。”後來自己當了老師才知道,這位老師說這種數字間的內在關係就是數感,它是美國從幼兒園到小學2年級的數學教育的重點。那麽什麽是數感呢?

什麽是數感?

美國的百科全書Wikepedia對於數感是這樣定義的: "an intuitive understanding of numbers, their magnitude, relationships, and how they are affected by operations"數感是一種對於數字的直觀理解,包括數字之間的關係,大小以及它們的運算。

數感的建立從哪裡開始?其實,小朋友在幼年時期就有了一定程度的數感。面對眼前的好幾塊蛋糕,孩子選擇了最大的一塊,這是他們對於“多”和“少”的最初認識。本來有5個心愛的玩具,一個不見了,孩子會哭鬧,這是他們對“減法”的初體驗。同樣地,媽媽說“今天晚上要多讀一本書”,小朋友的小腦袋裡在默默做著“加法”。

雖然,幼年時期的數感認知是很淺顯的,但我們卻可以抓住孩子在這個年齡段與生俱來的數字感知能力,指導孩子進行系統的數感訓練。美國的著名數學家John A Van De Walle,在他所著的教科書 《Teaching Student Centered Mathmatics》中就有提到,數感的訓練,從3~5歲開始最佳,要想系統培養,需要搞清楚以下四種數字間的關係,它們是培養數感的基礎:

空間關係

第一種關係就是視覺上的空間關係。試想以下,當一個從沒有接觸過數字的孩子看到數字3和4的時候,他們看到的只是一個像耳朵的3,像紅旗的4,到底3和4代表的是什麽?我們需要用圖像表示出來3和4的數量內涵:

多少的關係

數感建立的第二種關係是能比較兩個數字的大小。如果我們告訴孩子比6多1是7,因為6+1=7,孩子並不能很好地感受。如果有了下面這個很好的圖像輔助“算盤”,小朋友就可以直觀地感受到為什麽6和7,中間多了一個1。

與數字5和10的關係

比如在學習數字9的時候,我會讓孩子把數字圓片擺在這樣的十方格上,因為我們要讓孩子以5和10為基準(benchmark),來感受數字與其的關係,如9比5多4, 比10少1。

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最後,建立數感要從小培養訓練孩子對數字的劃分。比如數字7,有不同的劃分方式:0和7,1和6,2和5等等。這樣的組成也可以用視覺圖像來表示。

熟練掌握數字的整體與局部的關係,讓孩子在運算時能夠遊刃有余的拆分數字,比如在運算8+7的時候,小朋友就能立刻在腦海中吧7拆成2和5,來和8湊成10。

如何培養數感?

既然數感如此重要,那麽我們如何培養孩子的數感呢?數感只能通過學校教育培養嗎?

當然不是!數感的培養從家裡就應該開始。

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培養數感的第一步是讓數字變得有意義。在孩子眼裡,數字不再是一個個的抽象符號,而是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工具。

比如,在學習"倍數相加"的時候,我就和學生們一起做了個“買東西”的活動。我告訴們:”老師要去參加一場派對,我要帶一道沙拉,可是我發現去派對的人很多,我的食材不夠,需要加倍,請小朋友來幫忙!“這下,在小朋友的眼裡,他們不是在做數學,而是用數學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啦。

我在班裡模擬了一個沙拉Bar,小朋友用小正方塊,擺出如何讓每個食材加倍。

然後在下面的“水果沙拉Double”練習紙上,小朋友記錄下加法加倍的運算方法。

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比如,班上的Olivia同學就對時間非常敏感,她能很好地判斷做一件事大約花多長時間。小O告訴我,在家裡,媽媽常常讓她來做Time Tracker (計時員),比如從家到超市,媽媽會讓小O來追蹤時間。久而久之,小O對於時間的長短就能有很好地判斷。

注重過程,而不是結果

培養孩子的數感,要注重運算的過程,而非結果。當小朋友學習2+3=?的時候,我們不急於告訴他答案,而是讓小朋友通過不同的方式,去探索數字背後的意義,到底什麽是2,什麽是3,為什麽2+3=5?

當問孩子什麽是17的時候,我們希望Ta能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示,可以用計數符號、十方格、手指、還有骰子。

在比較大小時,不是告訴孩子6>2,而是讓孩子用數字塔把數字給擺出來。這個過程看起來有些“多此一舉”,但其實在擺放的過程中,孩子在不斷內化對數字大小的感受。

豐富的數感小活動

為什麽這麽多的數學教具呢?因為美國老師全靠它們來上數學課,這些教具是幫助孩子建立“數感”的最大助力。

用樂高將數字排序:小朋友一邊數數,一邊感受數字的順序和大小。換句話說,樂高塔越高,代表的數字越大。

用"百數表"建立數感。很多美國老師會把百數表掛在教室,讓孩子熟悉數字間的關係。無論多1, 還是少1,多10,還是少10,都可以用百數表輕鬆找到。

同一個數字,不同方式來表示。這種方法讓孩子了解每個數字背後的意義,數字不只是一個書寫符號,而是用來計數的工具。

用位值(Place Value)來表示數字:把數字每10個分成一組,15就是一組10和5個1。用位值來表示,小朋友能深入理解兩位數中的個位和十位的關係,這為今後學習進位和借位打好基礎。

用珠子算盤劃分數字:把數字劃分,鍛煉孩子對“整體”和”部分“的理解。這裡有個美式算盤,小朋友通過移動珠子,把數字7分成了不同的部分。

最妙的是,這個算盤也可以DIY。小朋友只要拿一個硬紙板、20個手工珠子和一條結實的線,就能做出。小朋友一邊玩算盤,一邊發現了個重要規律:2+3=3+2,這不就是我們學的加法交換律嘛!

迅速識別數字。

數感訓練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能迅速識別出少量數量的能力。舉個例子,在下圖第一排中,我們一眼就能看出每個方框裡有多少黑點,這是數感作用的結果。然而,第二排就很難一眼看出,如果硬要用眼睛看,可能只能看個大概。

為了培養孩子“一眼就看出”的數感,老師從一年級開始,就訓練孩子識別骰子上數字的能力。老師沒有讓他們做加法,而是把骰子上的陣列成了一個兩位數:

估算:曾和學生做過這樣一個活動:準備裝有100個玻璃球的瓶子,讓小朋友猜猜有多少個。這時候大家的答案不一,相差很大。

接著,我會抓一把玻璃球握在手裡,讓小朋友再猜猜有幾個,最後通過數數證明有9個。這時,再抓一把提問:會不會有20多個?小朋友紛紛搖頭:“不會,因為剛才那一把只有9個”。

這樣抓了幾次之後,小朋友就會明白抓一把大概是10個左右,從而建立起一個比較穩定的“一把大概抓多少個”的直觀感覺。這是數感的另外一種形式。

數感---這概念聽起來容易,卻常常被忽略,因為我們大人常常將它習以為常,卻忘記了孩子眼中的數字,有著不一樣的精彩。如果有時間,別忘了陪孩子做一做遊戲,或者用數學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種靈活的、直觀的、傾心投入的方式,會是培養孩子數感的最佳方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