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膽結石,您想好手術了嗎?

什麼樣的結石最危險?

什麼樣的患者必須手術?

什麼樣的手術最合適?

什麼時候接受手術呢?

膽結石,您想好手術了嗎?

——訪交大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普外科

行政主任黃新余教授

膽道結石是外科常見疾病, 尤其廣大市民飲食結構發生變化後,膽道結石發生率較從前有所提高。近年來,儘管醫學研究取得了許多成果,並發現眾多相關的發病因素,但目前仍無法完全預防膽結石的形成。上海交大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黃新余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膽結石輕視不得,否則會有惡變的可能,黃教授在臨床上發現許多膽結石患者由於耽擱或不願手術而造成惡變成腫瘤。

那麼,一旦罹患了膽結石,該如何應對呢?在各種治療方法中手術治療是唯一能徹底治癒膽結石的方法嗎? 作為從事普外科臨床工作30餘年,對普外科常見病、多發病診斷和外科治療經驗豐富、擅長肝臟腫瘤、胰腺腫瘤及及膽道複雜疾病的外科手術治療的專家,黃新余教授為我們作了以下的解答——

什麼樣的結石最危險?

黃教授介紹說,首先是一些看上去很小的結石,有時稱為泥沙樣結石,一般直徑在幾毫米的結石極其容易被膽囊排入膽總管,引起繼發性膽管結石,膽道梗阻,膽管炎,膽源性胰腺炎,嚴重時可導致急性梗阻化膿性膽管炎或急性重症胰腺炎,危及患者生命。

其次是一些直徑在1厘米左右的結石,它們容易卡住膽囊的出口,這些患者由於結石卡住膽囊頸管(膽囊出口),長期炎症粘連,結石最後會卡死出口,會導致化膿性膽囊炎,甚至膽囊壞死、穿孔。

第三是一些巨大型的結石,一般認為是直徑大於3厘米的結石,它們被認為可以引起「惡變」的可能性大。

另外,「磁化膽囊」結石,膽囊充滿結石,膽囊萎縮等有一定膽囊癌變危險,不可小覷。

臨床如何行膽囊手術?

黃教授介紹說,膽結石不同於腎結石,不適用各種物理性的震石、排石方法,一般而言主張手術治療,目前臨床上採用腹腔鏡微創手術。膽囊結石合併膽管結石的患者,可行腔鏡下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亦可採用雙微創辦法,即經十二指腸鏡下行膽總管結石取石,再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

切除的膽囊標本必須術中送冰凍病理切片檢查以排查膽囊癌,否則應追加膽囊癌根治術。

什麼時候手術最合適?

作為一名臨床經驗豐富的專家,黃教授介紹說,膽囊微創手術通常在非發作間隙期手術;「急性發作時,膽囊區域由於炎症,局部組織充血、水腫、粘連,手術容易造成該區域的左右肝管、膽總管、門靜脈等重要解剖結構損傷,導致嚴重甚至是不可逆的併發症,給病人造成終身痛苦,因此不適合手術;急性發作只有在保守治療無效、病情較重、膽囊穿孔、合併急性梗阻化膿性膽管炎才考慮急診手術。

對於合併糖尿病、心臟病、肺氣腫、腎功能不全、肝硬化等重要器官疾病的膽結石患者,必須先做相應的輔助治療以提高手術安全性。

黃教授強調,膽結石是外科常見疾病之一,沒有癥狀的膽囊結石可以密切隨訪,定期複查。對於反覆發作,嚴重影響工作生活者,膽囊結石引起合併症或嚴重併發症者應積極手術治療。所以患者需要傾聽臨床經驗豐富的專科醫師給出的建議。

目前微創手術安全,簡單,患者痛苦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縮短、有較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上海大眾衛生報記者:張天成

通訊員:徐建青)

專家介紹

黃新余教授(張傑攝)

黃新余

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普外科行政主任,肝膽胰外科主任。從事普通外科臨床工作30餘年,對普通外科常見病、多發病以及疑難危重病例診治經驗豐富。尤其擅長胰腺良惡性腫瘤、肝臟腫瘤、膽道腫瘤、複雜膽道疾病、門靜脈高壓症的外科手術治療,手術細緻,技術精湛。開展了CT引導下32F導管後腹膜穿刺引流微創方法治療急性重症胰腺炎,顯著提高了其搶救成功率。對胰島素瘤的診斷和治療有著豐富的經驗。近年來開展了保留十二指腸的胰頭切除術和保留脾臟的胰腺體尾部切除術等損傷控制手術。成功開展了數十例高齡胰腺癌患者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手術併發症低,預後良好。

學術地位和主要兼職

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胰腺疾病副主任委員;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胰腺癌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醫學會普外科委員會委員;上海市胰腺外科學組委員;上海市肝膽外科學組委員。參編《胰腺外科學》、《胰腺外科疾病診斷治療學》等專著2部。

論文及獲獎

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市、局級課題多項,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SCI20餘篇。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等10餘名。

專家門診時間:

專家門診:周三上午,周五上午

(以當日掛牌為準)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 老姿色份子

編輯 馮中秋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