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澤楷賣保險?外資“群狼”圍攻下本土保險公司竟沒感覺

  李澤楷賣保險?外資“群狼”圍攻下本土保險公司竟沒感覺

  “在養老和醫療上,外資或有更大優勢。”

  “小超人”李澤楷要賣保險了。

  近日,上海市金融辦負責人介紹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先行先試情況。其中包括4家保險機構:全球三大保險經紀商之一——韋萊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下稱“韋萊”)、歐洲最大的保險集團——德國安聯保險集團(下稱“安聯集團”)、“宇宙行”工商銀行旗下工銀安盛人壽、“小超人”李澤楷旗下富衛人壽保險(百慕大)公司(下稱“富衛人壽”)。

  部分保險機構人士向時間財經驚呼,這次是真的“狼來了”,而且是“群狼”。

  今年的博鼇亞洲論壇期間,國家高層明確釋放出中國將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的信號。不久,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將證券公司、身保險公司等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3年後不再設限,並在今年年底以前,中國將全面取消外資保險公司設立前需開設兩年代表處要求等具體內容。

  易綱的講話也讓中國保險業瞬間沸騰,既有為外資進入保險行業起到的鯰魚效應叫好,也有為本土保險公司能否經受外資強勢衝擊而擔心。

  部分資深業內人士向時間財經介紹,即便外資保險進入中國,也要符合中國的國情,按照中國的法律法規辦事,按照中國的生命周期表來設計條款和費率,所以大可不必擔心。“我們只要將他們的經驗學來,讓其適應中國國情,為我所用,其他一切都會被時間所覆蓋”。

  搶灘中國保險市場

  相對於去年11月財政部宣布的保險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消息,擬在三年後將外資對人身保險公司的投資比例放寬至51%,五年後投資比例不受限制。

  今年4月份的政策有多項超預期,一方面是將開放時間提前,從三年後將外資持股比例放寬至51%及五年後不設限提前為幾個月內放寬至51%及三年後不設限。另一方面,進一步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國投資者來華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和保險公估業務,並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與中資機構一致,除此之外還全面取消了外資保險公司設立前需開設2 年代表處的要求。

  4月27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表示,將加快落實銀行業和保險業對外開放。並公布了《銀保監會加快落實銀行業和保險業對外開放舉措》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的通知》兩個通知。

  國泰君安分析師劉欣琦認為,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此次國家對保險業開放的力度和決心之大。由於當前監管對中國財險業的外資持股比例已不受限制,此次進一步開放主要在於對外資壽險公司的影響。

  緊接著就是“群狼”洶湧而來。

  4月27日,上海保監局對英國韋萊集團控股的韋萊保險經紀公司變更經營範圍申請進行了審核批準。這意味著,中國銀保監會有關保險中介行業擴大開放舉措在上海正式落地。韋萊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成為全國首家獲準擴展經營範圍的外資保險經紀機構。

  5月2日,中國銀保監會正式批準工銀安盛人壽發起籌建工銀安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這是中國提出加快保險業開放進程以來,獲批的第一家合資資管公司。據悉,工銀安盛人壽由中國工商銀行、法國安盛集團和中國五礦集團公司3家中外股東於2012年合資成立。

  5月4日,富衛人壽保險(百慕大)公司等向中國銀保監會提交了籌建富衛人壽保險公司的申請材料。富衛人壽保險(百慕大)公司為瑞士再保險、盈科拓展集團等持股的富衛集團全資子公司。

  據報導,富衛人壽保險公司有望成為中國擴大保險業對外開放後獲批的第一家持股比例達到51%的合資人身險公司。

  5月9日,德國安聯保險集團總部決定在上海獨資設立安聯(中國)保險集團公司,並抓緊落實籌備事項。

  其實安聯很早就進入中國市場了,最早是與上海大眾合資,叫安聯大眾,後來由於雙方在增資問題上出現矛盾。安聯要增資,大眾不肯,後面大眾退出了,於是安聯做了一段時間的寡婦,直到中信接手成立中德安聯。

  不過這一次與中德安聯不同,是安聯集團決定在中國獨資設立安聯中國。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共有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保險公司在中國設立了57家外資保險法人機構,其中財產保險公司22家,人身保險公司28家,再保險公司6家,資產管理公司1家,下設各級分支機構1800多家。保險中介機構方面,共有13家外資中介機構,其中代理公司5家,經紀公司6家,公估公司兩家。此外,共有21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資保險機構在中國設立了141家代表機構。

  但是,外資財險公司數量從2014年至2018年2月一直保持22個不變,外資壽險公司從2013年至2018年2月保持28個不變。

  對與外資保險公司的紛紛布局,前述資深業內人士對時間財經表示,總要有新的東西進來,外資來了並非壞事,會帶來更多的先進的理念和管理方法,讓中國的本土保險更加的完善,更加的國際化,沒什麽不好的。

  有人喊“狼來了” 

  對於開放外資進入保險業,國內保險界人士表現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管理風格,服務理念,都是外資的優勢。了解國情,熟悉百姓的投資理念是中資的優勢。

  認為是狼來了,而且是群狼的人認為,畢竟外資在服務水準上高於中資,所以未來拚的可能就是服務,誰的服務好,就可能出現市場份額的變化。

  最直觀的是在養老和醫療上,外資或有更大優勢。這兩方面是中國的弱點或者說是軟肋,各路商家一定會在這些領域展開激烈競爭。外資或許在養老產業鏈上開展更加豐富多彩的行動,比如養老中心,尤其是高端養老中心,或者是低端養老中心,總之會在兩頭競爭。

  當然,也要警惕外資在銀保方面的反攻。因為對外資開放的還有銀行,而外資保險與銀行聯手不是沒有可能。

  中國人保有關人員介紹,比較可怕的是友邦這樣比較了解國內市場的公司,它們今年的新五年規劃明確提出加快二三線城市發展。

  社科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龍表示,保險業擴大對外開放除了積極影響,也會帶來新的挑戰。首先,保險監管體系將面臨更多改革壓力。外資保險的進人,使中國保險市場上競爭主體不斷增加,成份愈加複雜,既有中資保險公司,又有外資保險公司,還有各種中介服務機構,給監管部門對保險業的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放寬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限制,對於內資保險經紀公司來說,過去壟斷經營的業務範圍將面臨比較嚴峻的挑戰,部分較為依賴個人和中小企業客戶的保險經紀公司的市場份額將面臨衝擊。

  但中國的市場環境和監管體系與發達國家仍存在差距。在進一步擴大開放的環境中,維護消費者權益和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環境是兩大主線。監管部門要推進保險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確保監管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這是一個巨集大的課題,需要持續深入的探索和努力。

  中資保險公司“沒感覺”

  面對組團而來的外資,也有中資保險公司人士說:“一點都不Care,完全沒感覺。”因為中國保險業已經很強大,根本不用懼怕外資。

  原因也很簡單。外資保險公司已經進來很久了,但建樹不大,外資對中資短時期難以構成威脅。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外資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為2140.06億元,市場份額僅佔5.85%。截至2017年年底,中國共有28家外資壽險公司,其中18家已經在中國經營了10年以上。從其經營情況來看,2017年前三季度,淨利潤為正數的公司有15家,為負數的有13家。 

  部分外資保險公司也會水土不服。據悉,國外保險產品的條款和費率跟國內的肯定不同,畢竟是兩種不同的法律體系。國內遵守的是大陸法系,國外是海洋法系也叫英美法系,所以即使進入中國也不可能按照英美法系來制定條款和厘定費率,生命周期表也不同。

  “再加上更高的成本,外資保險公司設計的保險產品,不太可能有價格競爭優勢。”業內人士說。 

  可以佐證的是鄰國的一些經驗。日本、韓國、台灣作為亞太地區保險業較為發達的三個地區,均在上世紀70至90 年代放開了外資進入當地保險業的政策,且開放的歷程也都是逐步漸進式的開放。由於各國放開保險業時所處的社會環境和經濟背景不一致,使得外資的進入對當地保險業得影響程度不一,不可一概而論。但整體來看對外開放這一政策對本地的保險業影響有限,開放後市場依舊保持了穩定發展,市場格局依舊主要由本土企業掌握。 

  國泰君安分析師劉欣琦表示,由於中國保險業的發展主要通過管道供給來拉動保費增長,即具有管道優勢的企業才能在市場競爭中佔據主導地位。在歷經過去十七年的保險業開放之後,外資保險公司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仍較低,主要的原因可能為中方股東和外方股東的經營理念存在衝突,以及外資保險公司鋪設分支機構的速度較慢,導致外資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一直保持較低水準,市場影響力和管道較為薄弱。在此背景下,預計此次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短期內對國內保險業的發展和市場格局影響有限。 

  儘管如此,保險依然是一塊大蛋糕,開放依然是大趨勢。未來“狼群”一定會露出滲人的獠牙,而徹底失去“拐杖”國內保險公司到底能否湧現出一批偉大的公司,尚需要來點天馬行空的想象。(北京時間財經  曾福斌) 

責任編輯:孫劍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