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才能成為白茶界的行家呢?

本文涉及較多白茶(行業)知識,共5170字,建議仔細閱讀、收藏以便再次查閱

如果茶葉界搞一個「年度飛躍進步獎」,那必定非白茶莫屬了。白茶越來越火,那麼愛茶的你是不是也越來越懂白茶?從入門到老手,以下問題,幫助你讀懂白茶、了解白茶市場狀況。

入門五問

01

傳統白茶有哪些品種和等級?

傳統白茶,根據採摘時間和標準的不同,可分為4類: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和壽眉

白毫銀針:於清明節前採摘;單芽。

白牡丹:於清明節前採摘;一芽二葉(市面上所稱的「牡丹王」,為牡丹中級別最高的,為一芽一葉)。

貢眉:採用菜茶或大毫茶加工而成;一芽二三葉。

壽眉:採用抽針後的鮮葉製成的白茶。

02

白茶有什麼功效?

白茶的藥效性能很好,除了「三降三抗」(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抗氧化、抗腫瘤、抗輻射、抗輻射),還具有解酒醒酒、清熱潤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壓減脂、消除疲勞等功效,尤其針對煙酒過度、油膩過多、肝火過旺引起的身體不適、消化功能障礙等症,具有獨特的保健作用。

03

白茶適合長期存放嗎?

關於福鼎白茶,「一年茶,三年葯,七年寶」的說法,說明了白茶具有這樣的特性:適宜存放,以陳為貴,而且存放時間越長,價值越高

今年5月1日起執行的《白茶》國家標準更是直接規定白茶產品可長期保存。由此,進一步確定了白茶可長期保存的特性,側面佐證了白茶「越陳越香」、「越陳越好」。

04

白茶怎麼泡才好喝?

杯泡法:用200ml大玻璃杯,取白茶約5g,開水稍置,約涼至90度後溫潤聞香,而後直接沖泡,約一分鐘後即可飲用;此法適宜沖泡白毫銀針、一人品飲。

蓋碗法:三兩知己一起品飲,可以用蓋碗,投茶量約為蓋碗量的三分之一,寧少勿多;開水沖泡,溫潤聞香,後仿照功夫茶泡法。注意出湯要把握兩點:時間和手法。注完水後停留5秒即可出湯,手法要平、穩、快,碗要端平,出湯時一定要快,且儘快瀝乾;瀝乾後,蓋碗歸位,蓋子可稍微打開,讓茶葉通通氧氣,這樣茶湯會更好喝。

大壺法:如果是多人飲用,可用大壺法沖泡,取10-15克白茶投入壺中直接用90度以上開水沖泡,味道醇厚清爽,適合一家老小共享。

白茶的泡法,還可根據品種的不同來選擇相對更加適宜的泡法,但無論是哪種泡法,多嘗試、感悟和總結,才能更加精進,讓白茶更好喝。

05

白茶可調飲嗎?

白茶可調飲,目前常見的白茶調飲方式主要有四種:一是冷泡白茶,加冰塊;二是,白茶與菊花一起沖泡,解肝火,明月;三是白茶,特別是老白茶與陳皮搭配沖飲;四是老白茶,可泡可煮,茶性更加平和或溫順,也就有了與別的食物相調配的可能,比如桂圓白茶。

「老手」五問

01

白茶漲價了嗎?

隨著白茶市場的火爆,最近幾年,白茶漲價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現實及未來趨勢。它的成本因素,包括上遊原料、工藝難度、市場供需、品牌銷售等都在導致價格有所上浮。

從白茶自身特點來說,白茶本身「適宜存放、越陳越香」的特點適合長期收藏,且白茶經過良好的儲存有很好的保健功效;與其他茶類相比較,白茶仍屬於小眾茶,產量並不算高。目前,白茶正處於發展期,預計白茶價格將保持平穩增長的趨勢

02

白茶走俏的原因是什麼?

最初,白茶產區集中在福建省的福鼎、政和、建陽、松溪及雲南省景谷縣等傳統產區,但隨著白茶的發展,如今在浙、川、豫、鄂、貴等產茶省區都在製作各地的「白茶」。

那如今白茶走俏的原因,究竟是什麼?白茶自身的價值、抑或是人為(市場)宣傳或炒作?

白茶能熱起來,根本原因在於其品質,其次是它的市場適應性強、接受度高。新白茶帶著陽光的味道,老白茶又有歲月的滋味,滿足各個年齡層和口感偏好的人群。

另外,獨特的製作工藝使得白茶保留了茶樹鮮葉大量的茶多酚、茶氨酸、黃酮、咖啡鹼、可溶性糖等豐富的營養成分,適合大多數人的體質及品飲需求,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也就是說,白茶備受青睞,也在於其功用價值,包括收藏價值和藥用價值

最後,是市場因素。一方面,是全國各種力量的推動,另一方面,與其他茶類相比較,白茶的性價比較高,不少人買茶時就把白茶列為首選。

03

收藏白茶要注意些什麼?

收藏白茶,關鍵是首先要挑選好的茶料,茶料的品質是其升值太空的基礎條件。通常所說,一款好白茶,原料、工藝和倉儲,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在選擇收藏茶品時,除了要細細品鑒外,還要衡量茶的產地、工藝和前期倉儲等因素。

收藏過程中,溫度、濕度、光照、氣味等等因素都會影響白茶的轉化方向和程度。因此,如果存茶方式不正確,那麼再好的茶也極有可能被存廢了。

有人喜歡把白茶放置在書架或客廳以便展示,但這樣露天存放方法,對白茶非常不利的。這樣存放,一來白茶容易吸收室內的異味,二來室內過於乾燥或潮濕的空氣、日光中的紫外線等都是白茶陳化與轉化的大敵。

還有一種是新老茶存放在一起。有存白茶習慣的茶友都會存有一定數量的茶葉,不同品牌、不同年份等。在存茶的時候,為了節省太空或者存放方便,一般會將白茶裝箱封存,但如果將新白茶和老白茶封存在同一隻箱子中,那你的白茶很可能就要存廢了。

新老茶的香氣不同,會相互汙染,導致串味,最終同一箱中的新茶和老茶都會「廢」掉了。所以,在存放白茶的時候一定要新老分開。

通風是白茶存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因素,但過度通風可能使白茶含水率急劇降低後轉化停止,也容易將空氣中的有害病菌帶入白茶,所以白茶並不適合在過度通風環境下長期存儲。

綜上,在存放福鼎白茶的時候,需要注意保持存儲環境的適宜,以下是對存放白茶環境的大致建議:

環境相對濕度不要長時間高於65%;

存放茶葉的環境中不要有異味或揮發性強的味道;

茶葉不要放在光源直射到的地方,長期照射會破壞茶葉品質;

在存茶時,盡量不要打開原包裝,直接用整提或整件的原包裝,並儘可能把一類茶放在一起。

04

白茶的製作工藝有何特別之處?

白茶,區別於其他茶的優點主要在於它製作工藝——萎凋,因為萎凋工序決定著成品白茶的口感、香氣和滋味。

萎凋,就是鮮葉在採摘之後需要在一定的溫濕度條件下晾曬脫水、改變其內質的過程。這一過程會使鮮葉的葉質變得萎軟,呼吸作用加速,產生熱量,葉細胞膜透性提高,酶的活性增強。另外,鮮葉需要在72小時內脫水率達到25%甚至以下,其中的關鍵便是在於茶葉的失水速度。

白茶總的來說就兩個工藝:萎凋和乾燥,但正因為白茶的製作簡單、工序越少,一旦在製作工序中出現錯誤,後續無法彌補和掩蓋失誤。

據《中國茶學詞典》解釋,茶葉在萎凋過程中,蛋白質、氨基酸、澱粉、雙糖、單糖、原果酸、水溶性果膠、茶多酚、葉綠素、維生素C、有機酸、無機酸、芳香物質等成分(含量)發生作用、變化。

白茶的萎凋有3種:日光萎凋、加溫萎凋和複式萎凋

日光萎凋:俗稱日曬,是將鮮葉採摘後,一片一片均勻薄攤在竹匾上,放置日光下進行自然萎凋。時長一般約為2到3天;受氣象影響大。

日光萎凋,聽似簡單,真正操作卻並非易事。「製作白茶工藝簡單,但對鮮葉來源、陽光強弱和晾曬時間要求嚴格,須是晴好氣象採摘的原料,芽葉的白毫要保留完整,攤放不可重疊,避免變黑、變紅,同時陽光要充足,不可翻動,防止傷葉變紅。」因此,如果沒有根據實際的氣象情況進行靈活處理,就容易造成無可挽回的品質損害。

加溫萎凋:春茶季節,如果遇到連續的陰雨氣象,則無法進行日光萎凋,而必須採用加溫萎凋。白牡丹與壽眉多數是採用室內加溫萎凋。

複式萎凋:是將日光萎凋與室內萎凋相結合的萎凋方式,多選擇早晨和傍晚陽光微弱時將鮮葉置於陽光下輕曬。

相比較而言,室內萎凋和日光萎凋難度較大,受自然界各種因素(溫濕度、晝夜溫差、風、光、萎凋的時間等)的影響和製約。但無論什麼因素,萎凋的時間不能低於36-48小時。

萎凋時間過長,容易導致茶葉內含物質轉化過度,葉色偏於黑色,香氣和滋味的鮮活度降低;萎凋時間不足,內含物質轉化量不足,葉色呈現青綠色,香氣和滋味中也會有青氣出現。

05

白茶的「太陽味兒」是怎麼來的?

很多人認為福鼎白茶的「太陽味兒」是日曬白茶的特點之一。在茶葉含水量在10-15%時,拿到太陽底下曬一下,那種味道就是太陽味兒了。從工藝上來講,它源自於目前福鼎白茶製作中工藝「依靠老天爺的氣象變化」的日光萎凋。

形象化來說,「太陽味兒」是陽光下的、微微帶點兒泥土氣息,暖暖軟軟的氣息,大多人都有這種記憶:冬日裡,白天被子在太陽底下晾曬,晚上鑽入被窩,被那種「陽光的味道」吸引。

06

品飲白茶的6度是什麼?

凈、香、潤、厚、甘、甜」,是品鑒福鼎白茶的核心標準,它既為製作高品質白茶奠定了科學依據,也為消費者了解、品鑒白茶提供了一個客觀清晰的對比驗證的參照體系。

乾淨:味正不雜,至純至凈。作為飲品,凈度是茶葉的首要指標,是其他指標的基礎。但凈度對於市場上大多數白茶而言,是一個不易達到的高標準。

幽香:山野幽香,清蘊悠遠。白茶的香氣以凈度為基礎,凈度純,香氣正,沒有雜味干擾。工藝嚴謹、製作精良的福鼎白茶,具有淡雅內斂的山野幽香。

香氣純正是判斷白茶製作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白茶的乾茶香、茶湯香、掛杯香,均為含蓄內斂,嗅之,不事張揚;飲之,絲絲縷縷,沉穩遍布口腔,留香持久。

滑潤:細膩潤滑,不粗不澀。優質的福鼎白茶入口細膩潤滑,不粗,不澀,不乾喉。

醇厚:氣韻飽滿,物質豐富。福鼎白茶的厚度主要表現為氣韻感和物質感。氣韻感是指茶氣飽滿,充盈整個口腔的感覺,多數老茶友都深有體會。苦澀不顯,不苦而甜,縈繞豐沛,體感明顯。物質感是指從入口開始,舌面所感受到的強烈變化,起頭的苦澀味瞬間轉化為回甘生津,層次豐富,物質厚實。

回甘:回甘生津,舌底鳴泉。回甘是白茶品飲中最重要的愉悅感之一,是一個由毫香轉蜜韻的過程。新的福鼎白茶,入口絲絲清涼的毫香味,瞬間轉化成滿腔甘甜,兩頰生津不斷。毫香味是白茶的重要滋味,回甘則是苦或澀味退去,轉為甘甜的愉悅感,這個整體過程,是鑒別白茶優劣的重要指標。

蜜甜:收尾必甜,如蔗似蜜。「甜」是白茶的重要特徵。優質的福鼎白茶,經久耐泡,滋味穩中有變,循序漸進,最後出現的味道一定是絲絲清甜,或如甘蔗,或似蜂蜜,讓人流連忘返。泡至最後可再煮飲,小銀壺、紫砂壺、陶壺均可,更是苦中帶甜,滋味悠長,回味無窮。

07

為什麼不能急於對一款白茶下結論?

很多茶友深有體會:一款白茶好不好,不能一時決定。那究竟如何才能盡會一款茶的美妙呢?

多嘗試不同的泡法。從投茶量到水溫,從茶器到用水,從坐杯時間到冷卻時長,調控一款茶的口感,經驗是非常重要的。多嘗試,多調試,才真的算得上對一款白茶負責。

不同的時間段品嚐。新茶剛成品的時候,花果香濃鬱,甜度也高,口感非常清爽。但白茶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還有一個典型,就是不同氣象喝茶的感受差異。按照茶區的說法,有南風天和北風天之分。

南風天,空氣濕度大,而北風天則相反。空氣濕度會直接影響人的體感,也會對茶的狀態造成影響。細心的茶友可以多留意一下,尤其是在南方,除了上面說的兩種情況,還有一些,比如是否空腹或疲勞等等,甚至同一時段喝幾款茶,喝的順序不同,感覺都會有不少的偏差。

把一款茶喝透。簡單,卻也最為關鍵。很多人都有一種體驗,正泡著一款茶,突然手頭來事兒了,等忙完了繼續泡,感覺已經差太遠了。另外,很多到茶區選茶的朋友都會遇到棘手的情況:一大堆茶擺在那裡,幾款,十幾款,甚至幾十款,怎麼選?

同一款茶,試試不同的泡法,仔細體會當中的差異,把一款茶喝透才行。二是對比。要選的等級,幾個批次一起泡,最好是準備相同的茶器,出湯之後對比著喝,高下立見。

08

怎麼辨別真假老白茶?

老白茶作假,行內人稱之為「做舊」。做舊的白茶,一般以茶餅、茶磚的形式出現。

白茶壓餅,是以蒸汽軟化乾茶,然後壓餅成型,繼而烘乾。按照比較科學的做法,蒸汽軟化幾秒鐘就完成,而烘乾則需要控制溫度,慢慢烘足乾到標準要求的含水量,不能操之過急。

而做舊的白茶,在蒸汽軟化之前,先灑水,然後再高溫「發酵」。這兩種手段都是對白茶品質極大的破壞,從本質上來講,做舊茶是變質的低劣產品。剛剛做出來,口味品相都很有欺騙性,但時間稍長,就完全壞掉了。

首先,從茶餅顏色上看,老白茶是「五顏六色」的,毫會轉化為銀灰色,未充分轉化的葉子為綠色,轉化的過程中呈褐色、黃色,深度發酵後則呈黑色。若是單一的褐色或黑色,則大致可以判斷為經噴水後再高溫發酵的「作舊」茶。

其次,從口感和香氣上鑒別,白茶講究「毫香蜜韻」,3~8年的白茶有荷葉香,8~15年的白茶有棗香,15年以上呈葯香。如果只有陳香卻沒有其他香氣,口感滋味接近普洱茶的平滑,並且不耐泡,也大致可以判斷為做舊的老白茶。

真正的老白茶口感滑、甜感足,杯底香氣撲鼻,8年以上的老白茶,衝上十多泡還是很有味道。

最後就是葉底了。通過自然氧化、緩慢發酵的老白茶,葉底靜脈走水清晰,有活性,而後期加工、造舊的白茶脈絡不清晰,用手一捏就爛掉了。

總的來說,一般我們判斷老茶真假的標準,大多都不是絕對,主要還是要平時自己多喝、多對比,積累經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