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董其昌大展有余波:百年朵雲軒策劃“文心遊藝”致敬董其昌

上海博物館“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展覽期間曾有“滿城盡說董其昌”之言,雖不無誇張,但也說明其巨大的影響,這一大展雖然已經閉幕,但影響卻一直在持續,並終於影響到了上海書畫創作界。

昨天,由百年書畫老字號上海朵雲軒自主策劃的 “文心遊藝·萬化生乎身——海上中青年藝術家展”正式對外展出。與前兩屆不同的是,第三屆 “文心遊藝”展更多突出了策劃性與中國畫的傳承性,參展者一方面以作品表達了董其昌的理解,另一方面以創作呈現出對當下與自然的感受。

“文心遊藝·萬化生乎身——海上中青年藝術家展”展覽現場

“‘文心遊藝’這幾個字的,有著一種對文人畫正脈的追求。春節後,朵雲軒組織參展者到上海博物館觀摩了董其昌大展,希望每人拿出一件臨仿或寫董其昌意的山水畫作品,向上海博物館董其昌大展致意。作為中國藝術的重鎮,在上海年輕一代的中國畫家中,對於文心與筆墨的追求從來不乏其人,這些參展者平時即多小聚而論藝。”此次展覽的學術主持、知名報人鄭重說,觀摩與取法董其昌大展對於當下中國畫的創作是有著積極意義的。

陳翔《董其昌詩意》

上海朵雲軒集團負責人朱旗、路燕表示,三年前朵雲軒開始自主策劃首屆“文心遊藝”展覽時,就是對文人畫一脈的重新關注,這一學術品牌今後還會繼續下去。

朱忠民 擬董其昌意山水作品

上海博物館書畫部主任、董其昌大展策展人凌利中在開幕座談會上表示,朵雲軒第三屆“文心遊藝”展結合了董其昌大展,是對董其昌展覽的支持,當初策劃董其昌大展的目的之一是因為很多人都沒有系統、完整地看到董其昌,還有一個問題是“什麽是董其昌”,比如董其昌作品的真偽問題的迫切性在哪裡?上博書畫策展今後將延續美術史與學術的思路。

鄭重書法作品局部

此次展覽由80多歲的知名文化學者鄭重與70多歲的知名畫家蕭海春擔任學術主持,且二老均有書法參展,五位中青年參展者則包括陳翔、朱忠民、顧村言、甘永川、牛孝傑。以下是“文心遊藝·萬化生乎身——海上中青年藝術家展”開幕座談會摘要。

蕭海春書法作品

朱旗(上海朵雲軒集團總經理):作為一個書畫老字號,明年是朵雲軒成立120周年,經過幾代人的傳承,朵雲軒在海派藝術的發揚、推廣、普及,也做出很多的貢獻,曾經有過非常好的輝煌,現在交到我們這代人的手上,我覺得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文心遊藝”這樣自主策劃的展覽之前是由朵雲軒副總經理路燕策劃,這個傳統我們要保持下去。

說到中國美學教育,其實在基礎教育階段,這一段似乎是沒有的。為什麽我們中國的傳統藝術傳承會面臨如此大的困境?包括我們說文人畫,中國畫最講究逸韻的,最講究文化的內涵,對審美的要求是很高的。但是現在中國教育裡面沒有,這不光表現在字畫,也包括戲劇,其他的東西碰到這樣的問題就是因為這樣的空白。今天的活動一個是我們自己的學者、藝術家之間切磋、交流的機會,同時借用今天大家相互切磋、討論的過程,也把我們對中國古代的書畫藝術的理解,通過這個平台傳播給更多的大眾。我在上圖公司的時候,藝苑真賞社在民國有一個對子,其中一句是“經營不忘翰墨香”,說的是把經營和整個文化的底蘊要結合在一起的,所以不能把朵雲軒純粹做成買賣。買賣也要做,學術交流也要有。

“文心遊藝·萬化生乎身——海上中青年藝術家展”開幕座談會現場

陳麥青(複旦大學出版社學術總監):從我個人的理解來講,一個人從事藝術文學,其實最重要的是需要交流。你臨古、學古,那是跟古人交流,別人可能不能理解你跟前賢交流的快樂,但是你心用進去了,不管讀書還是畫畫,肯定有很多心得,那個就是說與古人遊,與前賢遊。我覺得這個遊了以後還不夠,相互之間要有切磋,那就等於說現代人的交往,也要有切磋。這個切磋其實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間,學習過程中間很重要的。所以我覺得朵雲軒能夠提供一個交流的平台,我覺得這個是一個很值得讚賞的舉動。因為說穿了,朵雲軒是一個藝術經營機構,不管是經營還是研究都需要交流。人的心得和人的長進都是通過交流實現的。出去能夠經常開展這樣的交流,不光是藝術家的意境能夠提高,眼界能夠開闊,而且使得更多的人能夠加入這種遊弋,加入這種交流,這種交流圈子一擴大就成了社會的影響,或者普及的力量,我覺得這樣的話對我們整個社會,對我們美育教育來說,對提高老百姓的審美也好,反正就是說對於提高整個社會的素質來講,絕對是好的。

顧村言 《揚州小盤谷》

廉亮(畫家):在40多年以前,我開始學畫畫,老師跟我講過一句話一直記到現在,“畫畫最忌諱心不靜”。我是崇尚古典主義的,我感覺在技法上,對好的經典要理解,也要弄清楚用的是什麽材料,如果學習古典,材料都不對的話,肯定不行。每個人都有特點,百花齊放,有的東西適合你,比如長於書法的,對筆比你們任何一個人都懂,一個展覽,每個人不一樣才是有意思的。我希望這樣的展覽每年舉辦,以後多策劃些專題性的。

陳浩(程十發藝術館研究員):這次展覽一是通過對董其昌為代表的松江畫派致敬的方式,嵌入了個人自己的理解,或者對上海書畫文脈的理解,通過自己藝術語言的探索和繪畫想法的創新,融入到自己的創作當中去,形成了當下上海書畫,特別是在山水這個脈絡裡面的發展。

談到松江,談到整個上海,從元代趙孟頫、從浙江到松江、從明代中後期的山水畫大家們來看,山水畫的發展由此而下,形成了上海書畫史非常強悍的時代。從這次展出的作品裡可以感覺到,我們上海書畫發展文脈的流傳有堅實的基礎,還有堅強的備份,也可以感覺到我們非常需要將古人創新的精神流傳下來。傳統可能會成為固定的形式和樣式,但是傳統的精神和心路路程肯定是有啟於我們後代和當下的書畫家。

凌利中

凌利中(上海博物館書畫部主任、董其昌大展策展人):這次“文心遊藝”展結合了上海博物館董其昌大展,也感謝大家對我們董其昌展覽這麽支持。我覺得我們辦展覽的,包括我個人非常榮幸參與這個展覽,為什麽辦董其昌?實際上董其昌這麽一個承上啟下的書畫史大師,但就展覽而言是空白,研究有很多,除了大家、專業人士之外,都是零零星星看到董其昌作品,很多人都沒有系統、完整地看到董其昌。

另外一個問題“什麽是董其昌”,其實這也是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比如董其昌作品的真偽問題,它的迫切性在哪裡?我不具體點名,近五年來,包括中國台灣地區用董其昌作品用的海報,包括我們國內最近幾年出版的董其昌論文集封面,還有一些董其昌的專輯、論著,封面選的董其昌作品,從我個人來說都是有問題的。因為我關注董其昌比較久,尤其是關注董其昌真偽問題,我們要努力呈現什麽是真正的董其昌,所以真偽問題是面臨挑戰的,如果沒有對它很好把握的話,的確是弄不好。

上博有豐富的董其昌作品,真跡有一百件,這次展覽是直面的,沒有回避這個問題。誰真誰假不重要,不管北京故宮的,台北故宮博物院的,上博以往畫冊裡面當真跡的作品拿出來討論,我們甚至把台灣博物館的畫冊買回來,放上去讓觀眾看。老實說畫冊看作品,哪怕是真跡,一張紙也看不清楚,相當於一百米以外看一個人,你怎麽知道董其昌真正優秀的地方。而且原作和畫冊,原作就像菜市場的魚一樣,眼睛會動,畫冊損耗很多,一本畫冊哪怕是真跡也看不清楚。另外一個畫冊裡面的真偽是相當複雜的。

上博董其昌大展期間,展廳內的排隊場面

我個人對董其昌是非常喜歡的,所以我們這個展覽想在過往的展覽中有進一步的突破,突破點還是真偽的問題。我想上博的董其昌展覽對將來的意義會比較巨大。就是說這次有60萬觀眾,我們統計了一下。將來真要辦這樣的展覽可能是二三十年以後,所以我非常榮幸參與了這樣一個董其昌大展。我覺得上海博物館與當代的畫家平時多互動是很有好處的,董其昌展覽的想法也是顧兄提議的,雖然書畫展比較熱,但是選題方面我想通過這個展覽,我自己跟顧兄有一些討論。上博從2002年的晉唐宋元國寶展開始,引領了公眾和民眾直面國寶,以前都是教材上的,從現在說現在這個展覽再辦意義沒有當初那麽大,也是不可持續性的。董其昌大展這次出版的畫冊售價兩千元,第一次印刷的全部賣完,加印的在展覽期間也賣完了。在上博展覽期間,這種現象是第二次出現,第一次就是晉唐宋元國寶展。從需求來說,也是對我選題的思考,從國寶展到董其昌展有什麽變化?董其昌展可能是選擇了從美術角度來說有這樣一個意義在裡面,因為博物館有這個資源,需要更多從美術書籍的角度看,而且從反響來說,我覺得從良好的反響來看也是將來策劃的一個思路,即從國寶精品展到學術展的轉變。

甘永川 《臨董其昌山水卷》(局部)

陸灝(文匯報資深編輯):先說上博董其昌大展,非常好。因為從晉唐宋元國寶展開始就把觀眾的胃口吊得很高很高,基本上除了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很多中國古代書畫經典都來過上博,但一下子胃口吊得很高,接下去怎麽做,所以從學術策劃是一個角度,其實我們文字愛好者更喜歡看平時看不到的文人墨客的手跡。再說到“文心遊藝”這個展覽,已經是第三次了,非常有意思,但問題是什麽呢?我覺得這一次是有策劃,但在展覽當中沒有完全體現出來,而且部分作品是舊作。這次借著上博董其昌大展,可以叫做“致敬董其昌”,從書法和繪畫都可以是董其昌風格,董其昌一路,或者跟董其昌有關的,或者把董其昌的畫變成抽象畫都可以,我覺得有一個專題比較好,現在看,還是不完全切題。

“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的展覽現場

石建邦(藝術評論家):我剛剛看了一下,感覺一些作品就好像人蠻好,但配的短褲衣服不好。為什麽這麽說?剛剛看有的畫框不好,裱得不講究,而且配合展覽的這個畫冊嚴格來講做得一般,因為要麽不出,要出就要統一,因為現在出本畫冊很容易。剛才陸老師講得有一個主題,我覺得也非常好,比如“向董其昌致敬”,這個主題好像每個人都有寫一段小的感想還是什麽,但現在看不明顯,我感覺可以融在作品裡,還有比如用一些談話錄、畫語錄,有意思的,放進去。

陳翔(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上海美協副主席):時間很寶貴,我先自我批評,主辦方當時講每個人要畫一幅臨董其昌的畫,那一幅結果沒拿來展出。我這麽是做有原因的,我是覺得董其昌當然是很了不起的畫家,而且是傳統繪畫裡面很重要的人。但是今天有沒有必要一定以臨摹表達對董其昌的敬意,不一定。我的想法是什麽呢?我們要看董其昌畫裡面真正好的東西,它不是圖像,不是筆墨,不是技法,而是氣息。你站在它的畫面前你會感到一種氣息撲面而來,讓你一下子人靜下來,是這種感覺。這次展出的六件我是希望從氣息上是向董其昌靠攏,至於做得到做不到我不知道,但是是在往這個方向努力。剛才廉亮說到繪畫中材料工具的問題,比如,皮紙是有缺陷,如果不換紙的話,那你筆墨上要再動點腦子。這個東西有時候是很微妙的,我的一個體會,畫面上的一些細節,差一點點就差很多很多。董其昌為什麽很厲害?造型也不好,但是他那裡面讓你感動的東西很微妙,在這個方面我們五個人都要繼續研究,都要繼續探索。

牛孝傑山水作品

嚴智龍(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朵雲軒對很多畫家是嚮往的。有大量最優秀的傳統,十年前我看朵雲軒,那時候看到還做當代油畫,所以我覺得朵雲軒不完全是傳統,還是有很強的現代精神,更重要的是她的文化含量。我覺得對於發現中國傳統繪畫自身的文化價值,朵雲軒通過這樣的展覽是在做,因為她一直保留了這部分的根,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表面看起來似乎在產生的經驗裡不斷地進行思考,實際上在文化本身來說,一直在鞏固和完善中國傳統文化的文脈。

鮑廣麗(文匯出版社資深編輯):孔子問弟子的志向時,曾點說志向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次展覽給我的感覺也似乎是暮春者,有一種非常快意、自得的意思,有文人的自在在裡面。看董其昌大展,我感覺交友確實很重要,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大家以會談、雅集等各種方式在一起。董其昌能成為一代大家,集大成又有體系完整的一代宗師,這與他們朋友之間互相促進是分不開的。

大壺(畫家):因為明天下午要在中華藝術宮講董其昌,所以今天在這裡聽聽大家怎麽認識董其昌的。其實我不講董其昌,因為研究董其昌的人太多了,我想講董其昌前後三百年,到底是怎麽產生董其昌的,為什麽中國美術史上董其昌是繞不開的人物,四百多年來爭議不斷,這個一言兩語是說不清楚的,董其昌到底做了什麽會影響這麽大,從藝術家來說,董其昌的筆墨是非常高級的。偉大的畫家都是承前啟後的,不是說他是石頭裡的孫悟空蹦出來的,它肯定是有美術修養的,再找到自我,再開啟未來,優秀的藝術家全是這樣的。

顧村言(主持人):這次展覽結合上博的董其昌大展是緣於春節後朵雲軒路燕一行拜訪鄭重老師時,鄭重老師的提議,因為時間緊,所以籌備其實比較倉促。包括作品的準備與畫冊印刷也倉促,但我們確實是想向上海博物館的董其昌大展致敬,通過筆墨表達我們對董其昌的理解,展出的作品既有對董其昌臨仿之作,也有或寫其氣息與意思的畫作。我覺得上海博物館董其昌大展的影響是多方面,也是深遠的,不僅要看董其昌大展對於古代書畫研究的意義,也在於對當下山水畫創作與對回歸文人畫一脈的啟示與影響。中國藝術到了董其昌,到了晚明,其實有很強的現代性了,董其昌對我們啟發的並不是畫技,更主要的在於文心,在於拒絕奴性,進而發現一種人生的自在與生機。感謝大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