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鋼鐵去產能需關注兩個問題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赫榮亮

  2018年鋼鐵行業供需矛盾已從嚴重過剩轉向相對平衡,鋼鐵行業的去產能、去庫存、降杠杆工作取得一定階段性效果。未來三年,推動鋼鐵行業健康高品質發展,應科學把握去產能的力度和節奏,增強取締“地條鋼”的工作手段。

鋼鐵去產能需關注兩個問題鋼鐵去產能需關注兩個問題

  進入2018年,我國鋼鐵行業運行整體表現較為良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全行業的去產能、去庫存、降杠杆工作推進,行業景氣程度上升,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行業供求狀況相對平衡。我國持續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取締“地條鋼”,全國去產能工作成效鞏固,行業供需從嚴重過剩轉向相對平衡,產能利用率逐步恢復,工信部數據顯示,2018年1季度鋼鐵行業產能綜合利用率恢復到80%左右合理區間。

  其次,行業利潤情況明顯改觀。市場環境改善,企業盈利能力增強,鋼鐵行業回報率已經回歸到社會正常水準,據統計,全國大中型鋼鐵企業的平均銷售利潤率在5%左右,而2017年我國民營鋼鐵企業的銷售利潤率提升至6.32%,平均噸鋼利潤達到430元,比2016年的94元提高336元。

  再次,鋼材庫存整體已經下降。經過兩到三年的調整,全行業庫存已經全面下降。其中,鋼材社會庫存持續回落至1500萬噸左右,重點企業庫存量在1300萬噸左右,均較2014年庫存高峰時期有30%以上的降幅。

  最後,鋼鐵行業去杠杆跡象顯現。銀行嚴控產能過剩行業的授信額度,鋼鐵行業獲得貸款量下滑,行業負債情況有所好轉,2017年末,中鋼協會員鋼企資產負債率為67.23%,比2016年末下降了2.56個百分點。目前,中鋼、太鋼、馬鋼等企業成功推動債轉股落地。

  中央政治局召開的第一季度全國經濟形勢工作會議提出,下一步工作重點“擴大內需”,把加快調整結構與持續擴大內需結合起來,保持巨集觀經濟平穩運行。預計下半年的金融政策不能持續收緊,整體巨集觀環境將有利於鋼材消費。

  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一定階段性的效果,全國巨集觀經濟形勢開始發生變化,未來三年,推動鋼鐵行業高品質發展,在鋼鐵去產能方面,需關注以下兩點:

  一是鋼鐵總量調整不宜持續收緊,壓縮產能的執行要有一定彈性。

  國務院確定了要在“十三五”期間完成鋼鐵去產能1億-1.5億噸,在2016年、2017年兩年分別壓縮了鋼鐵產能6500萬噸和5500萬噸,兩年累計1.2億噸,2018年提出要再退出鋼鐵產能3000萬噸,這樣,我國將提前兩年完成“十三五”目標。同時,近兩年取締“地條鋼”產能1.4億噸。由此,截止到2018年末,全國要有2.9億噸過剩和“地條鋼”產能退出。

  目前看,鋼材市場需求復甦,拉動產量上升,今年一季度全國粗鋼產量同比增長5.4%,鋼材產量增長4.7%。在2017年的年中,行業供應出現階段性偏緊情況,價格波動劇烈,甚至出現階段性暴利,每噸螺紋鋼毛利達到了1000元。

  若鋼鐵行業供應持續偏緊,導致鋼材行業利潤超出社會正常盈利區間,將誘導“地條鋼”的死灰複燃。因此,將鋼鐵行業長期利潤保持在略低於社會平均利潤,不僅有利於降低全社會下遊用鋼成本,還有利於形成打擊和擠壓“地條鋼”生存太空的市場環境。

  近兩年的淘汰過剩產能和取締“地條鋼”等措施,已經為未來三年去產能任務提供了較為充足的操作太空。要科學把握去產能力度和節奏,對後三年化解過剩產能任務進行認真論證、統籌安排,加強市場供需動態監測和預研預判。從目前偏緊的市場供應看,應當在總量控制目標下,在三年內有彈性地執行“十三五”去產能目標,避免出現階段性市場供需失衡、價格異常波動等情況。

  二是抑製“地條鋼”死灰複燃,要落實電力部門的綠色和安全供電的主體責任。

  由於“地條鋼”生產隱蔽性高和違法責任主體懲治力度偏弱等因素,尤其我國建築鋼材價格回升,“地條鋼”生產獲利太空大。目前,國家組織開展2018年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防範“地條鋼”死灰複燃的專項抽查工作,提出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監測鋼鐵行業去產能等方法。

  其實,電力監管是“地條鋼”直接有效的監管方式。煉製鋼鐵耗能大,煉製每噸地條鋼耗電高達700-800度,日產100噸的地下加工窩點,每月耗電在200萬度電以上,這樣規模的用電負荷和用電量,是普通的工商用戶很難達到的。

  進一步發揮供電系統打擊“地條鋼”的作用,按照區域進行省市縣部署,形成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電力部門的綠色和安全供電的主體責任。加強對新增用電客戶電力用電申請覆核,阻擋“地條鋼”企業接入電網用電;同時支持智能電網建設,利用大數據等技術做好企業用電量監測,加強對疑似涉鋼企業和用電異常企業進行安全用電檢查。

  (本文作者介紹:賽迪智庫副研究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