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功成名就的俾斯麥為何請求國王解除他宰相的職務?

俾斯麥的一次無心之舉促成了德國、奧匈帝國和俄國的三皇同盟,他對這個同盟關係感到滿意,認為這樣能夠讓德國專心的對付法國的複興,並且讓俄國與法國不會結盟一起兩頭夾擊德國。與普法戰爭前一樣,俾斯麥相信只要等待機會,就能複刻普法戰爭的輝煌勝利,而與上一次一樣他只需要法國人給他提供一個開戰的借口。

1873年8月,法國南錫主教發表了《致教士的信》,號召教士們為阿爾薩斯地區回歸法國而祈禱。這封信的內容傳到德國之後就引起了軒然大波,俾斯麥正好借機指責法國意圖復仇向德國開戰,德國的輿論也開始大力渲染戰爭,德國人要求“先發製人”的戰爭口號響徹雲霄,一場大戰似乎不可避免。

然而與上一次不同的是,歐洲各國開始對德國的開始警覺,他們不願意看到德國的實力繼續增強。英國率先站出來對德國咄咄逼人的態度開始強硬抵製,首相迪斯累利聲稱要維持“歐洲均勢”,絕不允許第二次“普法戰爭”的爆發。俄國沙皇和宰相更是作為各國發言人代表直接前往柏林向俾斯麥施壓,要他保證不會對法國再次發動戰爭。

一時間德國在國際上被空前孤立,一旦德國重燃戰火就會被其他所有大國一齊圍攻。俾斯麥對這一困境一籌莫展,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也是他沒有想到的,他對德國和其他大國的關係,以及他與其他國家高層私交的關係過於樂觀了。鬱悶的俾斯麥請求皇帝威廉一世解除自己宰相的職務以懲治自己的罪行,但是威廉拒絕了他的要求。俾斯麥轉而請求離開柏林去療養,這個理由獲得了威廉的批準,不過皇帝不希望他的宰相離開太久,新生的德意志帝國離不開俾斯麥,所以反覆叮囑他要快點回來。

俾斯麥在瓦爾青莊園待了近半年的時間,他一直閉門不出,思索著自己的過去和未來。在長時間的思考中,俾斯麥意識到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俄國永遠不可能是德國的好友。要想讓德國實現自己的戰略利益,就必須讓俄國和英國這對宿敵一直處於對立狀態,並且持續讓法俄兩國交惡,不讓他們有聯合在一起的機會。

正是俾斯麥的這種思想,也改變了整個歐洲乃至世界的格局,英法俄三國為了共同的敵人將在以後的世界大戰之後攜手並進,而意大利和奧地利為了從英法俄三國手中搶奪生存空間而選擇向德國靠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