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用打針吃藥,兒童常見病艾灸法,最全解!

小孩是一個家庭的未來,也是一個國家強盛的希望。現代人已經越來越認識中醫艾灸養生相對西醫調理身體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國家也越來越重視中醫養生,頒布了多種鼓勵發展政策。停止門疹點滴,停止小病用抗生素已經是全社會共識了。其實小孩生病用艾灸調理,不用打針吃藥,效果好,大人喜歡,小孩也接受是皆大歡喜的事情。

中醫養生並不高高在上,它倡導的是一種綠色健康天人合一的生活觀念!老年人不妄做,年輕人不熬夜,這與每個人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也是我們倡導健康綠色的養生觀念是一致的。推廣艾灸讓更多的人遠離亞健康,遠離抗生素,收穫健康是一份偉大的事業!

下面說說兒童艾灸的好處

一、活血驅寒,小毛病可以少看醫生。

活血驅寒是艾灸最擅長的,我們也常常用艾灸調理各種氣血瘀滯、陽虛怕冷的癥狀。

已故的灸法大師周楣生老先生,在《灸繩》一書中寫道,把灸法用的出神入化,包括劉翔的運動損傷,他認為在運動損傷這塊,用艾灸的行氣活血,效果會特別好。

小孩崴腳,灸兩次,就完全好了,還有些胳膊脫臼了,接好後,對著兩側灸一灸,一般灸完一次就不喊疼了。溫經散寒,像感冒、受涼都可以用。

二、補脾益腎,調理胃口吃飯香。

艾灸具有非常強的補益脾胃的功能,脾胃被稱為後天之本,我們所有吃進去的水谷,要化生為氣血,才能被身體所用。

小孩出生時是0,相當於是冬天,3個月相當於春天,6個月是在火的位置,開始是水,後是木,再是火,到火的位置時,由於火可以生土,此時脾胃開始動起來了,能夠消化五穀了,所以我們古人一直提倡等孩子到6個月時餵食穀物。

很多孩子在過早的餵食輔食時,傷了脾胃,因為他沒有這個火力來化食物,這時可以多給孩子去灸灸胃,灸灸合谷穴,把傷了的脾胃,慢慢補回來。

三、清熱瀉火,不再容易發燒。

艾灸清熱瀉火,最常用在發燒的孩子身上,還有急性扁桃腺、腮腺炎、手足口病、反覆高燒不退的孩子,就醫的同時輔助艾灸比較好,高燒建議不用。

四、祛風寒,孩子感冒可以少打針。

艾灸,能疏通經絡,讓人氣血充足。當孩子腹痛的時候,灸一灸,很快就不疼啦!

夏天濕氣最多,很多孩子會長濕疹,喝冷飲吃冷食,傷了脾,造成脾不運化,形成的濕,也要用艾灸,見效快,孩子也無痛苦。

五、平衡五臟,增強體質,遠離抗生素。

人的五臟,每個臟器都有陰有陽,陽氣主功用,陰為陽提供動力。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艾灸能調整我們的陰陽,平衡五臟。

艾灸最大功能是治未病,防病保健,增強體質。這個是歷代以來人們所推崇的保健養生之法。幼兒臟腑嬌嫩,功能尚未健全,特別是肺、脾二臟較弱,因此小兒易患感冒、發熱、咳嗽、哮喘、腹瀉、消化不良諸症。灸身柱穴對以上情況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六、兒童艾灸保健要穴

0 1、身柱

身柱穴是兒童治百病的穴位。身柱灸之可通陽理氣、祛風退熱、清心寧神、降逆止咳和調理脾胃、促進疲勞恢復的作用,是臨床健全神經系統、防治呼吸系統疾病和小兒諸症的灸治主穴。

對於後背經常冷、痛,後背單薄,經常容易傷風感冒,容易見風流淚,一個身柱穴,每次10來分鐘,可以解決他的問題。

常用於:嬰兒消化不良、吐乳、小兒泄瀉、腹脹、食欲不振、精神委靡、夜不安神、夜啼、感冒、支氣管炎、百日咳、肺炎、肺結核、哮喘、驚風、發育不良等。

0 2、神闕

神闕就是肚臍眼,是循行於人體前面正中線任脈上的重要穴位,是人的神氣出入的門戶。艾灸神闕可以調理一切虛損,虛弱的癥狀。對於先天后天不足的孩子,艾灸神闕是非常有效舒適的保健方法。

小孩要保持肚臍不要受涼,肚臍受涼會引起腹痛。因為這裡是生命的原動力。

0 3、公孫

公孫,足太陰脾經的絡穴,八脈交會穴。現在的孩子容易吃的太多,太雜,造成脾的氣容易瘀滯,一個星期灸1-2次公孫穴,使得脾經的氣血比較充盈,補益脾胃,消積化脾的作用比較好。

那些不愛吃飯的小孩或者吃完容易腹脹、好咳嗽的孩子,家長可以灸也可以用手去推這個穴位,從腳趾往腳跟的方向去推,去搓的熱熱的。這個穴位對改善孩子脾虛、食積有非常好的作用。

七、兒童常見病艾灸法

1. 風寒感冒:表現為惡寒重,發熱輕,頭痛無汗,流清涕,痰稀白等癥狀。

艾灸取穴:百會、大椎、風門、肺腧。

艾灸時間:灸法艾條溫和灸,小兒每穴10分鐘,灸至局部皮膚溫熱泛紅、惡寒癥狀緩解即可,每日1-2次,病癒即止。

2. 咳嗽:表現為發熱,畏寒,流涕,咳嗽,咳痰等癥狀。

艾灸取穴:大椎穴、風門、肺腧。

艾灸方法:灸法艾條溫和灸,小兒每穴10分鐘,灸至局部皮膚溫熱泛紅、咳嗽癥狀緩解即可,每日1-2次,病癒即止。如果咳黃痰,流黃膿、鼻涕,為風熱咳嗽,可配合清熱止咳的藥物治療;如果咳清痰,流清涕,為風寒咳嗽,可口服解表祛風的藥物配合治療。

3. 腹瀉: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排稀便,腹痛,口渴等癥狀。

艾灸取穴:神闕、關元、足三裡。

艾灸時間:神闕和關元20分鐘即可,足三裡可以10分鐘。腹瀉期間由於排便次數增多會造成脫水,一定給孩子多喝水。

4. 厭食:長期食慾減退或食慾缺乏為主的癥狀。

艾灸取穴:中脘、天樞、神闕、足三裡、身柱。

艾灸時間:視小兒的年齡,一般開始艾灸,一定要記住循序漸進的原則。從每穴5分鐘做起,逐漸延長艾灸的時間。最多每穴10分鐘,不要太久。

5. 慢性鼻炎

艾灸取穴:迎香、鼻樑、印堂、攢竹、陽白、太陽、肺腧。

艾灸方法:治療鼻炎最好用手拿著艾條艾灸,盡量感覺熱,這樣效果好,從迎香開始艾灸,雙側,每側艾灸時,迎香的部位多停留一會,感覺太熱的時候,移到鼻樑,來回幾個回合,感覺太熱移動到印堂,多停留一會,感覺太熱移到攢竹、陽白、太陽,面部艾灸下來大約是30分鐘到1個小時。

兩側肺腧穴艾灸,可以用兩個單眼艾灸盒,時間大約在15-30分鐘偶有。所以,我們在治療鼻炎和感冒的時候除上述穴位外最好加上肺腧穴。

6. 小兒哮喘:咳嗽,喘息,運動後喘息加重等癥狀。

艾灸取穴:風門、肺腧、膏盲穴、大椎、身柱。

艾灸方法:用懸空灸,來回灸以上穴位,每次時間約為10-15分鐘。

注意:因小兒的皮膚較為細嫩,且易動,所以要常控好灸的距離及溫度防止燙傷。

7. 個子矮小,發育不良:身高比同齡孩子矮很多,面黃肌瘦,牙齒稀疏等。

艾灸取穴:大椎,身柱,中脘,神闕,胃俞,四縫等。

艾灸方法:2歲的以內的孩子,每穴艾灸5分鐘左右,熱度溫溫的即可,就是用溫和灸,3-5歲的孩子,可以每穴艾灸5-10分鐘,也可以大椎和身柱迴旋灸一共10-15分鐘,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艾灸時間可以適當延長。

8. 小兒夜啼:夜間啼哭不止,白天正常,或陣陣啼哭,通宵達旦,或面赤唇紅;或陣發腹痛:或腹脹嘔吐;或時驚恐,聲音嘶啞。

艾灸取穴:勞宮、中沖、神門、神闕。

艾灸方法:用艾炷隔薑灸,在勞宮、中沖、神門穴施以隔薑灸,每穴灸5~10分鐘,每日灸1次,於每日臨睡前施灸。

八、注意事項

孩子艾灸多長時間? 很多家長更注重給孩子的施灸時間,這個沒有固定的時間,要看自己孩子的年齡和配合程度。 一般可在出生後3至6個月開始施灸。但也要根據兒童具體體質決定,體質較差的,可早灸,多灸,體質強健、營養又好的,可晚灸、少灸。 2歲的以內的孩子,每穴艾灸5分鐘左右,熱度溫溫的即可,就是用溫和灸,3-5歲的孩子,可以每穴艾灸5至10分鐘,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艾灸時間可以適當延長。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的健康資訊,僅供大家參考交流,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非原創內容不代表醫事觀點,關注我們,給您更多養生知識與健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