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掌握這四條,秒懂中醫「把脈」原理!

播放GIF

導讀:為什麼中醫在手腕上按一會就知道病人得了什麼病?想知道?往下看!

在開始之前,我們要先搞清楚兩個問題: 把脈的正確姿勢以及手指所按的位置代表的意義。

把脈不是隨便把手指往手腕上一搭就可以,找對位置很關鍵!

下指時,先以中指按在手腕突出位置的內側,也就是橈骨莖突處(中醫叫作「關」),稱為中指定關,然後用食指按在關前定寸,和中指緊緊並排在一起,最後用無名指按在關後定尺,中指和無名指不要並緊,稍稍留一條小縫隙,這樣就能摸到脈了。

為什麼中醫把脈要把兩隻手呢?

中醫認為,左右手的「寸關尺」所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左手「寸關尺」代表「心肝腎」,右手的「寸關尺」代表「肺脾命門」,所以中醫把脈要兩隻手都把。理解了這些,我們就可以開始學習分析脈象啦!

中醫將脈分為二、三十種,普通人沒必要都了解,這裡隻介紹幾種常見的脈象:浮沉、力度、粗細、快慢。

1. 浮沉

把手輕輕地放到脈上,隻稍稍用力,就能摸到明顯的脈動,這就叫浮。要是一直摸不著,不斷加力,幾乎已經按到骨頭了,才能摸到明顯的脈動,這就叫沉。

如果不用力摸不著,稍加點力往裡按,但又不至於按到底,這個就叫不沉不浮,也可以根據用力大小的情況稱之為偏沉(用力較多)偏浮(用力較少),統稱為中。

為什麼脈會有浮沉之別呢?

一般來說,人體的保護機能與外邪作鬥爭,首先想從「表」解決問題,津液氣血都集合到這裡打仗來了,所以這裡氣血充足,脈就現浮象。

當在這裡不能解決問題,邪向裡挺進,正氣往裡退,氣血津液又集中到中部(半表半裡)了,脈就現中象。

邪氣再勝再往裡進,正氣再戰敗往裡退,全退到裡面來了,在這裡積蓄力量跟病邪作殊死決戰,脈就現沉象。

簡而言之,正氣(津血、氣血)在哪集結,就會在脈的相應部位有所反映,守住這一條,觀脈就不難了。

2. 力度

找到脈之後,不是按住不動就可以了,醫生們會搞一些「小動作」。慢慢加力向下按,然後再把力減少一點,把手指再提回原處,反覆做上好幾次。

為什麼這樣做?因為要用指頭感受脈的強弱與變化。

按下去的時候,感覺脈很硬、很實、反彈力度很強,就證明這個脈有力量。

要是手指按下去沒遇到多少抵抗,「你愛按哪兒按哪兒,愛怎麼按怎麼按,我不反抗!」,甚至稍一加力,脈就沒有了,那這個脈就是沒力量,醫生根據這個衡量脈的力度是偏弱還是偏強。

那麼有沒有力又代表什麼呢?

有力,代表正氣實,但如果邪氣跟正氣有一拚,中醫通常就會說邪氣實,正氣還行,照著邪實去治就可以。

沒有力就代表正氣虛,治療上首先要補充、扶助正氣,正氣足了,自然能夠與邪氣交爭!

從治法上看,有力的脈,中醫常用的是攻、泄之法,比如麻黃湯證,要求的是脈要緊,承氣湯之類的,要求脈要實,這個緊啊、實啊,說的就是要有力,如果脈無力用了這些方劑,就是過度攻伐,造成反的作用!

無力的脈中醫通常要用補法,比如桂枝湯證的脈緩,四逆湯證的脈微弱,都是無力的脈,不能攻下,只能補養。至於要用多大的藥量,攻之中要不要加補的成分、補之中要不要加攻的成分、加多少,就要從脈的有力沒力的程度上去分析判斷。

3. 粗細

只知道脈的力度還不夠,還有一個小動作,用指頭從拇指一方向尾指一方、再由尾指一方向拇指一方這樣水準來回地小心按摩或推摩幾下,感知脈管的寬度,通俗的說就是看看脈有多粗大或者多細小。

因為正氣津血足了,要流動,要往外輸送,不僅力量會大,要求輸送管道(血管)的太空也得大,否則正氣足了但太空不夠,不能及時地往外送。所以仲景說「陽明脈大」,陽明是多血多氣的,要輸送它,脈管就得大。以此類推,「細」當然就是氣血不充沛了。

但這裡有些特殊情況,臨床上常有脈大而無力或脈小而有力的例子,為什麼呢?這就涉及到氣血的偏盛偏衰問題了。

氣血是互為陰陽的兩個東西,氣主要管輸送,把血灌輸到全身,所以它屬陽,主動、主擴張;

血屬陰主滋養,它有個很實在的形體(液體),看得見摸得著;

脈的力量或粗細是氣血共同的功勞,但血側重於脈的力量,氣側重於脈管的粗細。它們都強,脈就粗而有力;都衰,就細而無力;氣衰血強,脈就細而有力;氣強血衰,脈就粗而無力。所以粗細還要有沒有力氣連著一起看才行!

中醫就是根據這個判斷該用氣分葯還是該用血分(陰分)葯。比如,現代人常說陰虛、要養陰,吃阿膠、喝首烏汁之類的滋陰養陰葯,但如果你的脈細,吃這個就很可能會長痘痘;有的人喜歡吃補氣葯,人蔘、黃芪,如果你的脈粗,吃了就會上火、失眠、煩躁。

當然,這也只是一般的規律而已,中醫用藥還要考慮很多細節,這裡不多講。

4. 快慢

脈跳多快算正常?

《素問·平人天氣論》裡說「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 就是說一個正常人,呼吸節奏是固定的,一呼一吸之間,脈應該跳五次。

判斷快慢有什麼意義呢?

《難經》有雲:「數則為熱,遲則為寒」,就是說:快,表示機體的抗病自保系統處在比較積極、主動的狀態;慢,表示抗病機能已經相當疲憊,進入了一種消極、被動甚至是想放棄的狀態。

中醫根據脈搏的快慢選擇治療策略快,就積極配合袪邪,給身體提供足夠的糧草和彈藥!慢,就先考虛扶正,不急於攻邪。它自己都不想戰鬥,硬把糧草彈藥塞給它逼它上前線,到時候不是投敵就是做逃兵,先做思想工作,激起它的戰鬥情緒。

還想深入學習中醫脈法的朋友,可以學習陰陽五行脈針它能有效調理人體的慢性疾病和亞健康。

陰陽五行脈針是黃曉晨老師首創的一套通過針灸改變脈象的中醫技術,調理體內陰陽平衡,達到「脈平則無病」的療效。該脈法只需掌握浮沉大小等四種脈象,憑藉對比脈象大小、沉浮即可辯證配穴扎針。

截止到現在,黃老師獨創的這套陰陽五行脈針法課程,已經開設到了39期,使6000+想要精進醫術的中醫從業者、從事中醫調理的健康理療師們從中獲益,課程好評度達到了98%

以下,選取了5位學員在學習之後的實踐效果反饋,供大家參考:

往右滑動查看更多

本月(第39期)面授班在廣州開課,想學習脈法,通過脈法技術提升門診量、客源量,提升收入的學員不要錯過了!相信這是你最值得投資的一次學習,它能為你在臨床如虎添翼。

而且在廣州面授班正式開課之前,我們還將在課前開設為期6天的預習輔導(網路學習),幫助大家提前預習相關所學內容。讓你學得會、用得好。

面授正式開課時間:9月26日—29日

顧問報名:請聯繫自己的助教老師,沒有助教老師的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顧問!

向老師顧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