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什麼是太極拳的「內氣」和「外氣」?這下都講明白了

「氣」是一個重要而神秘的話題。我國傳統醫學及武術很早就提出了「氣」的概念。現代科學也很重視「氣」的研究。在武術界有一句常說的諺語「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可見「氣」在傳統武術中佔有重要位置。

作為拳術與健身術的太極拳自然也不例外。太極拳是有氧運動,拳論裡多處提到「氣」,如「氣沉丹田」「以心行氣」「意到、氣到、力到」「以意導氣,以氣運身」等。太極拳不是單純的肢體運動,本質上是意氣運動。太極拳是內家拳,「在內不在外」,練的是「內功」。「內功」就是「內意、內氣、內力」,合稱「內勁」。沒有以內氣為主的內功,就不是太極拳。這是太極拳與其他運動以及長拳的根本區別。

一、關於「外氣」

太極拳的氣分為兩種:外氣與內氣。「外氣」即呼吸之氣,又稱「後天之氣」,是嬰兒出生後啟動肺呼吸才有的。外氣主要通過呼吸系統(鼻、氣管、肺),吸進新鮮氧氣,呼出廢氣、濁氣(二氧化碳)進行。外氣是太極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練拳三調(調心、調形、調息)之一。這是因為呼吸不僅是生命之源,而且對健身與技擊都有重要意義。

太極拳的呼吸以人體生理呼吸即肺呼吸為基礎,但又有區別。人體的呼吸可分為四種,即喉呼吸、肺呼吸、腹呼吸與體呼吸。腹呼吸又分順、逆兩種。順呼吸是吸氣時鼓腹,呼氣時收腹;逆呼吸相反,吸氣時收腹,呼氣時鼓腹。太極拳是用逆腹式呼吸,稱為「拳式呼吸」,有五個要點:一、腹呼吸,也就是深呼吸,又稱「鼓盪」;二、逆呼吸;三、鼻呼吸,盡量用鼻孔呼吸,特別是吸氣時;四、深長細勻緩,呼吸要深長、細微、均勻、緩慢,出入綿綿,不努氣、不憋氣;五、與動作協調配合,一般是合吸開呼,即做收蓄動作時吸氣,做開放動作時呼氣。但動作有快慢,呼吸有深淺,可視情況調節。

拳式呼吸的訓練可分為三個階段。開始練拳時注意力主要在動作上,無暇顧及呼吸,可以不管,任由肺部自由呼吸。動作比較熟練後,就可有意識的顧及呼吸,特別多注意吸氣,可稱自覺呼吸。練拳水準進一步提高,達到自如狀態,就可以似顧非顧,勿忘勿助,進行拳式自然呼吸。體呼吸,即全身毛孔都參與呼吸,是更髙級的呼吸形式。

二、關於「內氣」

「內氣」是相對於「外氣」而言,是在體內脈絡中運行的「氣」,又稱「真氣」「元氣」「先天之氣」。與「外氣」比較,太極拳更重視與強調「內氣」。前面提到的關於氣的論述大都指的是「內氣」。產生「內氣」,又稱「得氣」,是一種如電流穿過、如水銀灌注,最後達於四梢,產生麻、脹、熱,如針扎蟻爬,有微微刺痛的感覺,稱為「氣感」(四梢是指身體最末梢的部位,指甲為筋梢,發為血梢,牙為骨梢,舌為肉梢)。

在身體各部位中,雙手最敏感,所以,這種「氣感」首先產生在手上,看時發紅,比平時粗大,其次是雙腳,如在全身出現,那就是氣遍身軀了。還會伴以出口水(學名「津液」,古人稱為「瓊漿玉液」,營養豐富,十分珍貴)、腸鳴排氣等生理反應。這些反應與體驗是十分難得的,證明全身血脈暢通了,新陳代謝旺盛了。所以練拳人都把「得氣」作為主要的追求目標。而有沒有「氣感」、「氣感」強弱以及出不出口水就成為拳打得對不對、好不好,拳藝水準高低的重要標誌。

那麼怎樣才能產生「氣感」呢?

第一,太極拳所要求的身形和動作,這是「得氣」的基本條件。太極拳主要練的是「內功」,但有內必有外,內離不開外。太極拳練的是動氣功,沒有動作就不成為拳。所以手下要身形正確、動作規範。太極拳的身法、腿法、手法都有獨特的要領,例如身形的虛領頂勁、立身中正、身備五弓、松腰落胯等等,動作上的穩定輕靈、圓活均勻、節節貫串、連續不斷、畫圓走弧、協調舒展等。

第二是放鬆。太極拳特彆強調放鬆,這有多種理由,從「氣」的角度講,「氣」在體內有一個流動的過程,這是一條「氣」走的道路,道路必須暢通無阻,才能順利通過。用力必然引起肌肉緊張,就會造成壓迫,阻塞了道路,氣血運行不暢,也就不會產生「氣感」。所以打太極拳要求全身者都要放鬆,不掛力。

第三是用意。「用意」是產生「氣感」的重要條件。拳論講「以意導氣」、「意到氣到」。意是氣的先導,意氣總是緊密相聯的。「意」就是意念、意識,是大腦的思維活動。也就是說首先大腦產生想法,想到哪裡,順著想的路線,就會產生「氣」,這就是「以心引氣」。所以太極拳的每個動作,都要在意念的支配與控制之下。「意」連續不斷,動作連續不斷,「氣」也就連續不斷。這就必須精祌集中。專心致志,稍一走神,意中斷了,「氣」也就會馬上消失。總之,頭要靜,身要松,意要行,血脈暢通,氣感自生。

授權轉載自《中華武術》雜誌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王本德

責任編輯:錦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