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奧迪Q5L沒了全時四驅,卻成了技術的進步?

此quattro非彼quattro,全新奧迪Q5L的quattro ultra四驅技術,難道只是個省錢玩意?

如果不是上一篇卡確表示了對奧迪Q5L價格的不滿,恐怕看到這樣的標題,許多人會認為卡叔這是要為Q5L月台了。

卡叔就是這樣,有一說一。對的就是對的,不對的就是不對的。

有網友總說卡叔喜歡“唱反調”。大家都在罵Q5L的四驅縮水,卡叔卻偏偏要說它是進步?托森變冠狀也就算了,這回徹底變成多片離合,常態下是前驅,居然也說是進步?!

實話說,奧迪的quattro,一直背負了太多“歷史包袱”,反而是降低競爭力的。Q5L改為quattro ultra,其實是讓它能夠更好的符合需求。換句話說,對於目標群體來說,它要比之前的托森quattro更具優勢。

技術也不是藝術品。它沒有絕對最好,而是合適才好。比方說,雙叉臂是不是一定比麥弗遜好?放在奧迪A8上,肯定是的,但如果放在奧迪A1上,那答案就是否定的。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Q5L。

quattro確實背負太多

quattro應該算是“有歷史”的。賽事上的成就,也讓奧迪在這個技術品牌上投入相當大——不光是研發,還有推廣。

過去的奧迪大家也都知道,所謂“突破科技啟迪未來”。並且奧迪玩前驅,這有別於兩個對手的後驅。所以奧迪要顯得比對手更注重四驅(高端產品前驅在性能上是吃虧的,只能靠四驅來彌補)。這也使得一直以來,(縱置的)奧迪車在四驅的技術應用上有些過於“偏執”,不敢輕易放棄所謂的“複雜結構”。

托森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麽完美

很多quattro迷都知道托森(一種特殊結構的差速器,見圖)。這其實並非奧迪的發明,也不是quattro的專屬。隻不過奧迪在這方面宣傳比較多而已。托森的魅力在於可以通過結構來分配前後軸扭矩,在調校到位的情況下,不需要過多的電子乾預就能獲得理想的動力分配,從而達到提升操控性的效果。

一直以來,quattro標榜的就是運動與操控。相反,quattro在越野圈裡的名聲是很臭的。例如配備托森的老Q5,它的通過性明顯不如4MATIC(奔馳)和xDrive(寶馬)。

雖然在“機械控”的眼中,托森近乎完美,但伴隨著電子技術的進步,它的劣勢也越來越明顯。首先是它的效率低。事實上這樣的結構並不適合公路四驅。效率低意味著吃功率,因而需要配備更大的發動機和承擔更高的油耗。這會讓的產品力競爭力下降。

更要命的是,伴隨著電子控制技術的進步,托森結構在性能上的優勢不僅喪失殆盡,甚至在很多方面還不如常規的四驅技術。

配備了quattro的車,在與奔馳寶馬的競品競爭時,除了整天“喊口號”,說quattro多厲害以外,有幾個人真心感覺quattro優於競品的四驅?相反,在很多具體項目的PK中,quattro常常還敗下陣來。

quattro很早就在嘗試放棄托森,而非這次Q5換代

其實奧迪很早就已經嘗試做這種改變了。從托森向冠狀齒輪的轉變就是如此。冠狀齒輪看上去同樣很“玄學”,但其實它本質上已經等同於常規開放式全時四驅了——隻不過空心軸讓結構更輕更精巧,但扭矩分配已經開始依靠多片離合器。

從托森轉變為冠狀齒輪以後,quattro的性能反而變得更優秀了——效率更高,性能也變得更好。

車雲聯合30位行業專家

歷時18個月精心打造

李駿、安慶衡、陳安寧傾情作序

徐和誼、徐留平、李書福、王傳福、馮興亞、李斌、湯恩、趙福全、王小川、吳聲聯袂推薦

車 雲 推 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