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待“金錢”,90後比你想象的靠譜多了

社長說

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

●●●

對待“金錢”,

90後比你想象的靠譜多了

90後的年輕人常常聽到這樣的嘮叨:“你省著點花錢”、“你工資開了之後要存點錢”、“你不存錢,那錢隨隨便便就能來嗎?”

父母生日,花自己的錢給父母買了禮物還要挨罵,被嫌棄亂花錢、敗家、浪費……

夾縫中的年輕人出於求生欲,報給父母的價格每次都要去掉一個0再除以2,仿佛在父母們看來,存錢和省錢才是正道,而消費就是有罪。

上一代人對於“存錢”的執念有多深呢?

據不嚴謹、非官方考證,“你現在有多少存款?”、“你找對象了嗎?”“你工作能賺多少錢?”並列成為逢年過節探親回家親戚聚會的三大靈魂拷問。

有人曾經總結過70後、80後和90後的金錢觀:

70後在談錢的時候,談得是“存錢”,發工資要存銀行,最好是存定期,啊呀最近的存款利率又降了……

80後在談錢的時候,談得是“還錢”,還完車貸還房貸,天啊下個月大學同學結婚還要隨份子……

90後在談錢的時候,談得是“花錢”,開工資了?花掉花掉,去消費,買買買……

兩代人之間的觀念差異來源於生活的時代背景,父母這代人經歷了貧困,他們覺得把錢揣在口袋裡才是最安心的方式,而90後生長在一個物質更為豐富、市場更為發展的時代,有著更好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條件。

以上這些只是網絡段子般的調侃,但足以見得整個社會對於90後消費觀的刻板印象是如此深入人心。

90後陸陸續續步入社會,漸漸拿到了主流話語權,貼在後身上的偏見是時候被破除了!

“如果你不了解我,就請你不要來評價我”。

今天, 被街坊的幾個90後和你談談“錢”:

一、“90後存不存錢?”

開了工資馬上拿出一部分存進銀行定期,是老一輩人最悠久最樸素的理財方式。第一批90後已經步入工作崗位,難免會被長輩憂心叨叨著要存錢要存錢,那90後存不存錢呢?

1

“不是我不想存,是臣妾做不到啊”

初入社會的職場新人,實習薪資少的可憐,每個月除去房租水電之後就所剩無幾,有時經濟拮據到還需要家裡的支援,這個時候談存錢未免有些強人所難。

比如這位還在實習的小哥哥,每個月實習工資才1500元,房租就要1200元……

什麽?你說存錢?

Emmmmm……公司樓下右手邊十字路口的西北風清新爽口,味道不錯,還管飽。

存錢不是問題,問題是我沒錢。

2

“我必須知道我是為什麽而存錢”

可能對於很多長輩來說,“存錢”本身就是賺錢的目的。而90後的存蓄觀大不相同,在90後看來,账戶裡的每一筆存款都應該是豐富自我和人生的重要投資。

“存錢”對於90後的年輕人而言,不是一種目的性模糊的機械行為,而是明確地知道“我要拿錢來幹嘛”。

比如這位1998年出生的小姐姐就很大方地說,她存錢的目標是和男朋友一起去歐洲玩。

“存錢”不是目的,是實現目的手段

二、“亂花錢”?這個鍋90後不背!

褪去青澀的90後如今已經大批進入社會參加工作,從絕對數量和相對數量來說,中國90後的人口數量十分龐大。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90後人口數量鋼彈2.11億,佔全國總人口的15.4%。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大陸的90後人口數量佔15歲以上人口的比重為29.5%,高出世界平均水準2.8個百分點。(數據來源:comscore 《中國90後網絡行為調查報告》 2014年)。

90後出生和成長在國內市場迅速成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物質的極大豐富使得90後們有著前幾代人無法比擬的消費優勢。在90後的負面標簽中,“亂花錢”是頭等罪狀。

1

“醒醒吧朋友,不是所有90後都大手大腳”

很顯然,每一次輿論對於90後的負面評價,打擊的閱聽人都是整個90後群體。

90後在廣泛的社會爭議語境中已然結成了一個緊密的聯盟: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被罵的時候誰也跑不了……

然而,這屆年輕人想要告訴你:朋友醒醒吧,亂貼標簽的行為真的非常不負責任。

以偏概全的結論定義不了全部的90後

2

“我會花錢,我也會賺錢,我還會投資自己”

在改革開放和互聯網興起浪潮中成長起來的90後,在衣食住行、消費、理財方面都被深深打上了時代發展的烙印,對於90們而言,會省錢不算本事,能賺錢才叫實力。

這位90後小姐姐很酷地表示:能賺錢就不能算是亂花錢,錢是賺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

其實,90後比我們想象得更明白金錢的真正意義:金錢的價值絕不體現在账戶裡不斷增長的數字,而是體現在不斷進階的自己和不斷提高的生活品質上。

這位小哥哥說:如果錢是拿來投資自己的話,那就不算亂花錢。

“投資自己”才會永不貶值

3

“用來滿足虛榮心的過度消費,

本90後也很鄙視”

其實說起對90後“亂花錢”的負面評價,總是繞不開虛榮、攀比、過度消費……

好的,現在90後們要直面社會所定義的“亂花錢”標簽本簽了。

只是為了滿足虛榮心,就去買自己不能負擔的東西,這種行為90後也是很看不過去。

三、90後感悟:

“只有經濟獨立才能帶來自由”

90後的身上從不缺標簽,正面負面皆有。

在爭議中成長起來的90後們被廣為詬病的就是“消費觀”了,大手大腳、花錢無節製、不懂理財、沒有憂患意識等等……這些都是90後們的“罪狀”。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社會輿論語境中90後=“啃老族”、“伸手黨”……

(歡迎圍觀大型社會偏見現場)

而90後們正在用實際行動進行著反擊,“經濟獨立”是他們抵抗這場大型社會偏見的重要武器。

1

“經濟獨立,才有話語權”

費孝通講中國的倫理觀念是“差序”的,父母子女關係必然是這“差序格局”中非常核心的環節,父母照顧子女、子女依從父母,這種被認為是自然而然的關係固然是愛,但有時也是枷鎖。

90後的孩子們想要掙脫家庭的束縛,而財務上的獨立就是成年子女在經濟上對家庭照拂的“脫敏”,只有這樣才能為自己帶來真正的話語權,不在經濟上依賴父母,才能不被父母以愛的名義捆綁控制。

不做“伸手黨”

2

“到底是誰缺乏自控力?”

90後是擁有反思性的群體,既不想要被定義,也想要去追問:為什麽這些負面的標簽會被貼到我們身上?

背負著眾多標簽而成長的90後是被嚴重誤讀的一代,90後的年輕人有著完全不同於前幾代人的金錢觀,他們明確地知道账戶裡的“存款餘額”從來不是自己追尋的終極意義,生活和夢想才是。誠然,90後們在消費時更加強調自我和個性,但也從來不缺乏審慎和克制。

當父母再嘮叨起省錢和存錢的問題時,90後們大可以大手一揮,直接反駁:

我如果不買會變得富有嗎?我如果買了會變得貧窮嗎?那既然我的財富不會變化,那為什麽不買?

從來沒有一個人因為正常消費而破產,反而有人因為過度摳門而人財兩空……

省錢存錢的“節流”做法是最淺顯和不費腦子的理財方式,而用來提升生活品質和個人素質的適度消費,則是更具備增長性的理財方式。

花些錢對人生進行投資,遠比死守账戶裡的餘額要有意義多了。

●●●

1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