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各地“穩投資”計劃出爐 基建補短板力度加大

文/《財經》記者降蘊彰 編輯/王延春

隨著各省區市“兩會”的陸續召開,2019年中國31個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已經全部出爐。

《財經》記者通過梳理發現,有20多個省份都調低了2019年GDP的預期增長目標,絕大多數省份都提出要發揮穩投資、尤其是基建投資補短板的關鍵作用。

2018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達63.56兆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為5376億元,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地方財政研究院院長王振宇等專家表示,現在中央財政實力比地方強很多,建議2019年中央政府加大投資,這樣既可以防範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還能起到撬動社會資本的作用。

多位接受《財經》記者採訪的專家提示,現在地方政府投資的項目大多是基礎設施項目,資金需求量龐大,因此,有必要在強調穩增長的同時,規避個別地方政府的無序舉債行為,切實防範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

投資有望比去年強勁

在中國31個省區市中,西藏設定的2019年GDP增長目標為10%左右,是全國唯一的GDP增長目標為兩位數的省份,貴州設定2019年GDP增長目標為9%,排位全國第二。除此之外,2019年其他省份的GDP增長目標都在9%以下,吉林省排在末尾,2019年GDP增長目標為5%—6%。

《財經》記者注意到,各地在下調GDP增長目標的同時,地方政府層面上的投資力度普遍都在加大。廣東、江蘇是2018年GDP總量排在最前面的兩個省份,位居第一的廣東和第二的江蘇GDP總量雙雙突破9兆元大關。2019年這兩個省份的GDP增速目標均有下調,廣東由2018年的7%左右下調至6%-6.5%;江蘇由2018年的7%以上調整至6.5%以上。在投資方面,廣東2018年年初公布的全省重點項目年度投資計劃為6000億元,而2019年安排省重點項目的年度投資計劃為6500億元;江蘇2018年年初明確當年要確保200個省級重大項目完成年度投資3600億元以上,而2019年最新確定240個省級重大項目,預計本年度計劃總投資高達5300億元以上。由此可以看出,2019年,廣東、江蘇兩大全國經濟實力排名最靠前的省份都在加大投資力度。

在浙江、安徽、遼寧等20多個省份召開的兩會中,都明確提出2019年要“穩投資”,要發揮投資對經濟穩增長的關鍵作用,不少省區市開始引進和建設重大項目工程,並且在規模上較以往有所更新。比如,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將“扎實做好穩企業、穩增長工作”置頂,排在2019年重點工作目標任務的第一位,明確要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全面實施投資新政,加大基礎設施補短板力度,著力推進數字經濟、生命健康、高端裝備、文化旅遊、能源環保等五個千億投資工程,實施一批產業大項目,提升八大兆產業競爭力;遼寧省政府工作報告則明確2019年要“千方百計擴大有效投資,形成經濟發展新支撐”,開展“雙百攻堅”行動,即推進100個重大項目加快建設、100個重點招商項目簽約落地;安徽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目標增速為10%,將實施包括高鐵、城際鐵路、機場擴建、長江大橋、引江濟淮等在內的一大批重點項目;黑龍江的“百大項目”、貴州的“雙千工程”、江西的“大乾項目年”等紛紛出爐。

在各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區域協調發展方面的投資是2019年“穩投資”的一大看點。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政府工作報告均提出了京津冀一體化和雄安新區發展的一系列相關投資舉措。比如,河北提出要加快雄石城際、京秦高速等項目建設,全力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大興國際機場建設等;天津則提出要開工建設天津至北京新機場聯絡線,加快建設京濱、京唐鐵路,推動京滬高鐵二通道、津承城際項目前期工作。

在加快推進長三角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方面,上海提出2019年將推進滬通鐵路和滬蘇湖鐵路上海段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安徽提出要推進世界級機場群、城際軌道圈、國省乾支線、油氣管網統一規劃和建設。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近日表示,2019年全國“投資數據有望比去年強勁一點”。

建議中央加大投資力度

按照國家統計局1月下旬公布的數據,2018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9%,比上年回落1.3個百分點。從投資的各項具體數據來看,製造業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均比上年增長9.5%, 而基礎設施投資僅比上年增長3.8%,很明顯,是基建投資拖累了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數據。

從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來看,地方政府的“穩投資”措施主要集中於基建投資方面。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陳柳對《財經》記者說,基建投資往往是托底中國經濟的主要手段,但那種重點依靠地方政府、地方融資平台的舉債投資,使得隱性債務風險越來越大,很多地方政府、地方融資平台並不適合再加杠杆,如果繼續過度依靠地方投資刺激經濟,就有可能把中國經濟推向風險之中。

目前中國西部地區政府債務風險問題最為嚴峻。陳柳帶隊做過調研,目前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排在前十位的省份中,有7個屬於西部省份,分別是貴州、重慶、雲南、青海、四川、廣西、甘肅,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一些地方主要就是依靠政府舉債、地方融資平台舉債來驅動本地經濟發展。

以貴州為例,2008年貴州的GDP僅有3561.56億元,但到了2018年已達到1.48兆元,累計增長約3.2倍,貴州成為近十年間中國唯一一個GDP增長了3倍以上的省份。2017年下半年,財政部曾對貴州經濟運行情況做了調研,發現2016年貴州的全社會固定投資佔GDP的比例高達112.1%,位列全國第二,遠高於全國平均水準89.6%,但與此同時,貴州的財政自給率卻是連續三年下降,財政自給率平均不足40%。

目前中國地方財政普遍處於“小馬拉大車”的困境,據王振宇介紹,從1994年實施分稅制改革始,地市政府的大部分財政稅收就被逐級上收,現在中國市、縣、鄉三級政府的財權隻余下不到20%的水準,但卻負擔70%的民生和絕大部分公共事務的支出。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院院長高強到很多地方做過調研,發現有一些縣級政府的自有財力還不到每年財政支出總額的5%,現在這些地區發展經濟,主要是靠貸款和上級財政或多或少的轉移支付。

對於從中央到地方正在推進的穩投資,王振宇、陳柳等專家建議,在地方政府實施基建補短板、大力挖掘民間投資潛力的同時,中央政府可以加大投資力度,這樣既可以防範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還能起到帶動社會資本、民間資本參與投資的積極作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