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外媒:中企赴美IPO激增 截至目前已超去年全年

  新浪美股訊 北京時間24日消息,據日經新聞報導,在美國股票市場上,中國企業的首次公開募股(IPO)迅速復甦。2018年以電商等IT企業為中心,大型上市案件接二連三,融資額截至目前已超去年全年。IPO數量也呈成倍增長態勢,在中國大陸和香港股市表現低迷的背景下,充滿活力的美國IPO市場吸引了眾多企業。

  調查公司Dealogic統計,截至8月17日中國企業在美IPO融資額達59億美元,已超過2017年全年的水準(38億美元)。從2018全年來看,預計將創下阿里巴巴集團2014年赴美上市以來的最高水準。

  其背景是大型IPO案例增加。例如,中國第3大電商平台拚多多7月的IPO籌資16億美元。

  拚多多此前作為一家“獨角獸企業”而被熟知。Dealogic的數據顯示,作為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拚多多的融資額創歷史第4高記錄。創業僅3年時間的該公司股票總市值就超過200億美元。

  不僅是融資額,中國企業赴美IPO數量也在增加。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負責吸引亞洲企業的鮑勃-瑪科依(音譯)預計,今年IPO企業數量“將達36家左右”,比上年翻番。

  本月較早時,中國電動汽車初創公司蔚來汽車(NIO)也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上市申請。年內騰訊控股旗下的騰訊音樂也將赴美上市。

  美銀美林的美洲資本市場部負責人吉姆-科尼(音譯)就今年中國企業赴美IPO數量激增的原因表示,“與歐洲和亞洲相比,在美國股市上市時和在流通市場上容易獲得較高價格”,稱主要與股市投資環境有關。

  以高科技股為中心,美國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至史上最高點位。投資者因為股價上漲而願意冒險,為了獲得更高回報,而將資金投向IPO的股票。

  一方面,中國本土的上證綜合指數和香港恆生指數受經濟減速擔憂影響,降至年初以來的最低點位。7月,在香港上市的中國智能手機巨頭小米的融資額低於預期。

  中國汽車金融平台燦谷公司的首席財務官(CFO)表示,之所以選擇赴美上市,是因為美國市場成熟,流動性高,投資環境充滿吸引力。同時指出,能在美國接觸到最佳的企業管理方式和面向投資者的資訊也是有益的一面。

  以往,中國企業通過收購美國的上市企業實現在美上市的“借殼上市”等做法遭致了強烈批評。2011年之後,與中國企業保持一定距離的投資者不在少數。但近年來,由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交易所強化審查,以及2014年阿里巴巴集團赴美上市等成功案例有所增加,中國企業正在重新贏得投資者的信賴。

責任編輯:於健 SF069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