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金融開放進入新階段 周小川尚福林和外資行高管怎麽看

財聯社(伊春,記者 李願)訊,“不管怎麽說,我們認為金融開放現在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8月10日,央行原行長周小川在第三屆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上回顧了我國金融對外開放的三個階段以及總結了兩次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對外開放的影響後如是稱。

不止周小川,參與同一會議的CF40特邀嘉賓、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以及外資銀行高管也表達了類似觀點。尚福林表示,我國金融開放的制度規則正在加速完善,必然迎來制度性、系統性的開放新局面。

“我個人認為,金融開放雖然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整個的邏輯和推理以及經驗教訓的適用性,和整體經濟的對外開放實際上是一致的,”周小川表示,並總結了我國金融對外開放的三個階段:一是早期階段比較重視吸引外資,比如引入外資銀行首先要看錢夠不夠多,如果總資產大於200億美元就有權申請到中國開開辦外資銀行;二是後來看我國缺什麽項目,缺的項目就更加開放,希望把人家的技術、實踐給引進過來;三是基本上將對外開放看作是全球資源配置的一個組成部分,通過競爭、合作帶來效益,同時更加注重走出去,特別是“一帶一路”。

不過,周小川也特別提到,金融開放確實有它的特殊性,“第一個是金融比較敏感,涉及到重大的資源配置的效率問題”;第二個是1997年、2007年兩次金融危機推遲了中國金融開放的進程。

周小川介紹稱,比如說1996年中國實現經常項目可兌換,準備下一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但是隨著亞洲金融風波的出現,這個題目就暫時先不提了,後來一直到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再次提;以及在1999年-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前的談判階段,當時準備五年以後擴大金融業市場準入的比例、範圍等等,但到了2007年出現了次貸危機,大家就變得很謹慎。

“這也說明金融業對外開放和金融業本身對全局穩定具有比較高的敏感性密切相關,同時也取決於大家特別是學術界對於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和如何防範金融危機這方面的研究探討,沒有把握的話,對外開放可能就會慢一些,”周小川表示。

尚福林認為,中國金融開放應堅持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的開放原則,“要在改革爬坡過坎兒過程當中盡早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盡快打破利益藩籬,建立互利共贏的金融新格局。”

“現在看,金融業是競爭性行業,需要通過競爭來不斷提高效率和活力,歷史經驗也告訴我們,金融開放要堅持以我為主,將金融開放放到國家全局當中謀劃,把握好力度和節奏,將外資進入我國帶來的競爭力轉化為改革的發展的動力,”尚福林表示,要學習借鑒外資進入所帶來的先進經營理念和成熟的市場經驗,加快科技業務、產品、流程管理,改變我國金融業大而不強的情況,在業務模式上由同質化加快向特色化、專業化轉型。

尚福林同時也提到,國際貿易新形勢對我國企業自主創新形成一種倒逼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國企業創新型的升級步伐。“金融業必須借助對外開放加快自主創新,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更加質優、價廉、高效匹配的金融服務。”

在具體業務層面,作為外資行代表,CF40理事、匯豐銀行(中國)行長兼行政總裁廖宜建在發言時表示,不可否認,金融業開放的過程中必然會觸及到金融監管範圍之外的一些問題,需要時間演變和改革,因此需要不斷加強法律基本制度建設,使各項金融業務開展有更為明確的法律制度支持。

同時,廖宜建也指出,中國現有一些制度設計一定程度上抑製了衍生產品市場的發展,衍生品市場仍以交易類型為主,發現風險管理的金融產品相對是滯後的。“舉一個例子,中國尚未正式在立法層面認可淨額結算,這是衍生品市場中其中最重要的基本法律制度之一,並對衍生品市場方方面面產生影響。”此外,廖宜建表示,期待司法立法協調可能解決類型金融問題來進一步發展資本市場,提高金融資本效率。

“全球金融治理正處在一個關鍵的變革期,中國應該抓住這一個難得歷史機遇,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全球金融體系,積極發揮建設作用,實現從經濟大國到金融強國的轉變,”廖宜建表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