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奶粉巨頭貝因美隕落:一年虧10個億 為保殼賣29套房

  摘要:上市7年的貝因美,曾經頂著國產奶粉明星企業的光環,但如今為了保殼竭盡全力,賣房、出售子公司、獲取政府補助,然而這些依然沒能阻止業績下滑,2017年公司淨利潤虧損10億,在這些背後貝因美到底經歷了什麽?

▲貝因美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謝巨集 圖/視覺中國▲貝因美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謝巨集 圖/視覺中國

  作者 | 劉雨錕

  編輯 | 邢昀

  來源:市界

  賣房、賣子公司、靠政府補助、請回創始人謝巨集,為救市不惜和二股東恆天然對著乾,即使這樣,昔日國產奶粉巨頭貝因美還是沒能阻止自己的業績下滑。因連續兩年虧損,貝因美被進行退市風險警示,並於4月27日變更為*ST因美

  4月25日晚,貝因美發布2017年度報告,公司在2017年營收微減至26.6億元,同時歸母淨利虧損10.57億元,同比下降35.4%。

▲貝因美2017年發展不佳▲貝因美2017年發展不佳

  同時貝因美還發布2018年度第一季度報告,公司基本面繼續惡化。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降35.8%至5.44億元,淨利潤從上年同期的1092萬元下降至791.5萬元,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公司巨虧4073.6萬元,同比大幅下降443.85%。

  戴帽後貝因美股價應聲下跌,於4月27日報收4.56元,市值46.63億元,距其2015年6月股價巔峰相比,市值已縮水85%。

  三聚氰胺事件整整十年後,一代奶粉巨頭貝因美幾經浮沉,難改頹勢。

  奶粉銷量下滑,業務全面萎縮

  對於2017年公司業績下滑,貝因美表示,原因在於配方注冊未在預期時間發布,奶粉注冊製新政過渡期行業秩序持續混亂,公司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管道商審慎觀望,導致當期銷售收入下滑,同時市場投入費用門檻提高、應收账款回款不利。

  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貝因美的奶粉業務佔總營收比重為94.43%,2017年其奶粉產量下降近3成,銷量也同樣下滑14.99%。市界(ID:newsseeker)梳理發現,貝因美奶粉的存貨周轉率降低至1.59次,存貨周轉天數也從2012年的105.74天一路升至226.8天,首度突破200天。

▲貝因美各產品品牌產銷情況▲貝因美各產品品牌產銷情況

  奶粉表現不好,貝因美在米粉和包括煉乳在內的其他業務上同樣折戟。年報顯示,米粉與煉乳的庫存增速高於產銷增速,尤其新增業務煉乳產品庫存上漲276.23%。貝因美解釋稱主要是市場整體需求下滑影響所致。

  市場競爭環境激烈,業績淨虧損的壓力下,公司在宣傳、研發上顯得縮手縮腳。年報顯示,公司2017年廣告宣傳費減少1個億至2.83億元,而研發投入減少9.47%至4030萬元,研發人員也從65人減少至55人。乳業專家王丁棉告訴市界(ID:newsseeker),其競爭對手雅培、美讚臣研發投入均已超過1億元。

  財務數據方面,貝因美在2017年資產減值5.34億元,佔利潤虧損總額的51.76%,主要原因為應收账款壞账準備以及存貨跌價準備計提。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底,貝因美應收账款账面餘額12.53億元,已計提壞账準備金額4.45億元。 應收账款不能及時回收影響貝因美的資金周轉速度和經營活動現金流量。

  與此同時,貝因美在2017年底存貨账面餘額8.46億元,已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54億元。

  債台高築,賣房產賣子公司

  業績慘淡,貝因美償債壓力陡增。

  年報顯示,貝因美2017年總負債31.73億元,總資產50.56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62.76%,與2015年相比已經翻番,創2011年上市以來新高。與此同時,公司流動負債25.2億元,而流動資產僅24.53億元,流動比率0.97,首次降到1以下,公司償債能力堪憂。

  市界(ID:newsseeker)發現,貝因美在未來幾年還將有大筆銀行借款需要償還,1年內到期的金融負債高達23.72億元。此外,公司還新增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2.61億元。

▲貝因美金融負債情況▲貝因美金融負債情況

  這一情況到2018年也並未好轉。一季度報顯示,短短3個月內貝因美應付票據從2017年末的3980萬猛增至6781萬元,增幅達70.36%。

  債務高,營收少,貝因美只好從其他方面想來錢的路子。

  公司一季報顯示,貝因美在2018年前三個月獲得政府補助4265.73萬元,是淨利潤的5倍有余。回望過去,公司在2017年一季度僅獲得政府補助207.36萬元,而全年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僅2765萬元。

  市界(ID:newsseeker)進一步梳理發現,在業績大幅下滑的2014、2015年,貝因美獲得政府補助分別為0.78億元、1.06億元,若扣除這筆收入,貝因美實際上自2014年起就已經虧損。

  除補助外,貝因美在拋售自身資產上不可謂不積極。2017年10月和12月,貝因美先後兩次發布公告擬出售杭州、上海、重慶等地共計29套房產,評估總價超過1億元,預計產生收益約5860萬元。2017年7月,貝因美擬出售貝因美(安達)奶業有限公司(含現代牧業公司),以“減少虧損,增加收入”。該事項目前尚在推進中。

  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底,貝因美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獲得收益1331萬元。

  貝因美創始人謝巨集曾在2017年11月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公司有“三道防線”保障2017年盈利:借助奶粉新政利好,加大行銷力度(包括雙十一和總承銷商帶來的業績增量)、出售資產、政府補助。

  2017年過去,貝因美三板斧用盡,但最終也於事無補。

  轉型無果,打爛一手好牌

  其實在王丁棉看來,謝巨集所謂“借助奶粉新政利好,加大行銷力度”曾有機會幫助貝因美扭轉頹勢。

  2018年1月1日起,奶粉注冊製新政正式施行,原有大量貼牌、假洋品牌都將被剔除出行業。根據奶粉行業統計,國內106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近2800個配方將在兩年內被縮減至幾百個。

▲奶粉新政加速行業洗牌 圖@視覺中國▲奶粉新政加速行業洗牌 圖@視覺中國

  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貝因美。根據年報資訊,2017年貝因美4個系列共計12個產品第一批通過國家奶粉配方注冊,且目前已拿下51個配方注冊名額。

  數據也說明了貝因美的產品實力。市界(ID:newsseeker)發現,公司綜合毛利率在2014年驟降至53.94%後,2017年重回60%水準線,其中奶粉類毛利率達61.64%。橫向對比,2017年伊利毛利率37.52%,蒙牛毛利率為35.2%。

  在2017年9月的投資者關係活動上,貝因美曾表示,其產品毛利水準與外資品牌相當,次於雜牌產品。預計注冊製後成本能下降8%-10%,毛利率還有提升太空。

  王丁棉告訴市界(ID:newsseeker),作為第一批通過注冊的企業,貝因美原本擁有巨大的先發優勢,但因產品結構出現問題,即使注冊量最多也沒能打造出一個明星單品,錯失良機。他表示,“現在有一個趨勢,因為受到配方限制,奶粉行業開始逐漸往單品方向走。”

  這只是貝因美打爛的其中一張好牌。

▲恆天然與貝因美在2014年簽署合作協定▲恆天然與貝因美在2014年簽署合作協定

  2015年初,紐西蘭恆天然集團收購業績開始下滑的貝因美18.8%股權,成為公司二股東,為貝因美提供了一大筆盤活資金。王丁棉表示,公司沒有把這筆錢用在最關鍵的地方,“橫向發展過多過快”,而產品研發、高端產品打造、市場管道完善、找新客戶,這些重點都沒完全顧及。

  被寄予厚望的聯姻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貝因美和恆天然矛盾加劇。今年3月,恆天然發布中期業績,稱公司對投資貝因美的账面價值進行了重新評估,結果損失18.37億元。官方表示:“貝因美持續不佳的表現讓人難以接受。” 而貝因美在2018年兩度希望出售子公司杭州貝因美豆逗兒童營養食品有限公司100%股權,也都遭遇恆天然系董事朱曉靜和Johannes Gerardus的反對。

  到了2017年,貝因美依然在奶粉外動作不斷。去年1月,全資子公司黑龍江貝因美參與設立華大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1月,貝因美收購美國生命科技公司SCL的全部股權,加速布局大健康產業。貝因美方面稱該,項目可讓更多家庭實現個性化健康管理,未來這一技術將會為親子母嬰、優生優育等貝因美基礎業務提供技術支撐。

  北京普天盛道企業策劃有限公司創始人雷永軍告訴市界(ID:newsseeker),上市公司經常需要布局概念來讓投資者看到未來,但貝因美這些年虛的沒玩好,反而讓主業受到了影響。

  經銷商信心恢復遙遙無期

  貝因美要面對的不止二股東的質疑,還有管道方面的不信任。

  2014年,貝因美業績下滑,為衝年底銷量把貨品“甩鍋”給經銷商。存貨太多,經銷商只能紛紛以不正常價格出售奶粉。終端價格混亂,更得罪了所有經銷商。即使之後變部分經銷商為代理商,也無法解決竄貨、甩貨問題。

  這批留存的貨目前基本已經清理完畢,但經銷商的自信完全未得到恢復。在王丁棉看來,貝因美急需重建和管道的關係,並減少管道銷售成本,但做到這點絕非易事。

  2017年8月,在配方第一時間通過後的第四天,貝因美就與育博食品、達維優加等多家管道商合作,簽署了共計36.8億元的總承銷協定。試水代理商制度失敗後,貝因美又開始嘗試建設新的管道。

  據媒體報導,不同於以往各級分銷商,總承銷商負責一兩個產品品類在全國範圍的管道規劃、行銷推廣。有專家曾表示,貝因美把首批通過注冊的寶貴品牌資源交給承銷商管理“匪夷所思”。

  貝因美官方稱,總承銷商針對的是雜牌清退後的增量市場,原有市場依然掌握在公司經營團隊手中,不存在價格和促銷方面的衝突。乳業專家宋亮曾對媒體表示,因為貝因美管道混亂,推行總承銷模式能讓管道放手一搏,激勵作用明顯,短期看可以有效解決產能和財務問題。

  但一季報的數據再次說明,貝因美對管道難題依然無計可施。公司在2018年前三個月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僅5.37億元,同比下降2.67億元。

  終端亂象同時體現在銷售費用的低效上。市界(ID:newsseeker)梳理發現,公司營業總成本36.48億元,其中銷售費用15.05億,佔比超過四成。而其中僅客戶合約、促銷相關費用一項就超過銷售費用一半,達8.37億元。

  2016年貝因美銷售費用率達到高點62.12%,2017年降至56.58%,但相比2013至2015年42%左右的水準,依然屬於高位。此外wind數據顯示,貝因美銷售淨利率逐年下滑,2015至2017年數據分別為1.97%、-27.92%和-39.83%。

  雷永軍告訴市界(ID:newsseeker),貝因美已經跌到谷底,8月之前是他們最後的戰略調整期。若等到9月新品基本上線而新戰略未能成功架構,貝因美的境況可能更糟。

  目前來看,錯過注冊製紅利的貝因美還是等來了一個好消息。三年更換三任董事長後,曾帶貝因美打遍天下的謝巨集重出江湖,於3月出任集團總裁。貝因美未來似乎再現轉機。

  “謝巨集重新出山,是好的一點。但關鍵還是看思路有沒有調整、團隊能不能融合。如果經銷商都服務不好,誰還給你賣命呢?“王丁棉說。

責任編輯:楊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