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叫板豐巢的小區自建驛站遇冷,免費跑不贏商業化?

小區在建的新快遞驛站。受訪者供圖

上海首個抵製豐巢的小區,“最牛”公開信拷問快遞櫃收費——這些標簽將上海中環花苑小區推至台前,而這僅是開始。

豐巢快遞櫃將免費時長延至18小時生效當天,5月20日,上海中環花苑小區正式上線自建快遞驛站,試圖做商業化環境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你看這個兩隻手大小的專利快遞袋,發明者說這能解決豐巢的痛點。”豐巢事件落定後,中環花苑業委會主任何劍像往常一樣在辦公室上班,唯一不同的是上門推銷的人越來越多,剛送走一批又來一批。

半個月時間,已至少有20個品牌上門推銷末端解決方案。

小區並未被上門聲稱免費的快遞櫃公司打動,同時也拒絕引入菜鳥驛站。何劍稱,目前正在打造2.0版自建快遞驛站,預計6月20日之前正式落地。

而在這一願景前,小區上線的自建快遞驛站卻遇冷——鮮有快遞員和業主將包裹放置在驛站。對此,專家表示,從用戶使用習慣、物業管理等方面來說,小區目前自建驛站其實很難實現。此外,短期免費可以實現,中長期的費用該如何分擔的問題值得思考。

小區自建驛站,能否跑贏商業化?

小區自建的快遞驛站。受訪者供圖

后豐巢時代:花樣末端產品組隊“上門”

“我今天已經接待了十多個上門推銷人員了”,何劍稱,這段時間以來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款快遞袋,但也讓他哭笑不得。“那天有個小夥子非要我們看看他的發明專利,說這個很便宜,可以在上面印廣告賺錢,還要送我們200個”。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這一專利快遞袋,外觀上與普通布袋無太大差別。發明者稱業主如預知當天有快遞,可提前把該快遞袋放置於物業辦公處,下班再帶回家,布袋上可印廣告從而獲利。

上門推銷的快遞袋。受訪者供圖

“有些上門推銷的末端產品,真讓人想笑又不好意思笑。”何劍表示,豐巢快遞櫃收費事件發生至今,至少有20個品牌上門推銷末端解決方案。除了各種各樣末端產品,還有類似快遞驛站的物流服務商,比如專注於南京本地社區的熊貓快收。不過,為了溝通方便,小區業委會最終決定考慮上海本地的服務商,以便於更好地進行需求定製。

何劍告訴記者,還有很多保證免費的快遞櫃企業上門推銷,不過可能要等到明年豐巢合約到期前,再去根據市場上行業的狀態,優先考慮能夠承諾常態化免費的快遞櫃。

對於收取快遞的解決方案五花八門,中環花苑業委會也並非沒有計劃。其透露,目前也有新基建社區配套物流末端產品上門推銷,業委會有意引入人臉識別等技術產品,並結合到現有的驛站模式中。“驛站輔以快遞櫃(解決驛站關門後的取件問題),是能夠真正解決物流社區末端配送各種痛點的,但是前提是必須驛站設立在小區裡面。在小區外的驛站只會加劇收件人和快遞公司之間的矛盾”。

小區自建快遞驛站上線半月遇冷,“消火栓簽收”重現

早在4月底,豐巢宣布旗下智能快遞櫃上線會員服務,超時取快遞將收取0.5元-3元。這一門盤算好的“躺贏”生意,不料卻將其拖入持久戰。而上海中環花苑小區因一封刷屏級紅文《致豐巢公司的公開信》以及給豐巢快遞櫃斷電並停用,成了當地封殺豐巢的先鋒。

這場風波中,中環花苑小區最終與豐巢達成部分協議,即快遞入櫃前取得用戶的同意和收費時長的延長。除此之外,該小區從5月20日為業主提供快遞驛站,不限時間免費代管,為業主提供快遞末端配送的存儲服務。

但事實是,不限時間免費代管、儲存的競爭條件,並未讓自建驛站順利走遠。

業主陳晨是從小區業主群得知小區自建了快遞驛站,從其啟用以來,陳晨已經收到十單左右的快遞,但鮮有快遞員放置在快遞驛站。

陳晨曾在未被告知的情況下,收到簽收信息,快遞被快遞員隨意放置在消火栓。由於拿到快遞時已經較遲,她並未向快遞員維權,“以前沒有這個驛站時,他們是直接把快遞放至豐巢或者菜鳥,不會送上樓的”。目前陳晨已經在微信公眾號設置了不自動放置快遞至豐巢快遞櫃,也在支付寶解除授權菜鳥裹裹,因此她的貨件只能通過溝通再決定送至某處。

業主段超也告訴記者,自己曾多次遇到過快遞員未提前溝通,擅自把快遞放到消防櫃、家門口門把手、水表間等地方的情況,因為沒有丟件或者破損現象,段超也選擇不了之了。

小區自建驛站對業主和快遞員均免費而且安全,為什麽不受寵?

新京報記者了解發現,豐巢事件後,中環花苑小區快遞員常因隨意投遞快遞至快遞櫃而遭到投訴,在客戶拒絕放置豐巢快遞櫃的情況下,大多數快遞員選擇直接送貨上門。但多位業主在正常工作時間並不在家,隨即衍生出消火栓簽收、門把手簽收等末端投遞問題,這也是智能快遞櫃出現之前,末端常見的“舊疾”。

同樣遭遇快遞被放置在樓道消火栓的業主萬紅向記者稱,5月23日韻達快遞員發短信告知其快遞已被放置在消火栓,在她要求快遞員將快遞寄存在小區自建驛站時,快遞員稱,“那邊(快遞驛站)不同意放”。

在萬紅的堅持下,快遞員將其包裹取回放至快遞驛站。

對此,小區業委會主任何劍表示,快遞驛站啟用前,門衛已經向進入小區的所有快遞員發放書面告知單,告知單中明確表示該驛站公益免費。

負責中環花苑小區的韻達快遞員高松稱,中環花苑小區的快遞驛站建立以來,在他每天派送的幾十單中,只有不到十單的買家願意把快遞存放至小區自建快遞驛站,“有些業主說他們不清楚驛站的地址,對快遞放在驛站也比較反感”。

高松表示,豐巢事件後,近來盡量不選擇放至豐巢,以避免遭到業主投訴或者對方不取件的情況,“以前不用打電話就可以直接投放至豐巢,現在有這個打電話的時間,還不如直接給業主送上樓去”。

堅持自建驛站再“升級”,免費服務能否跑贏?

何劍告訴記者,正是為了解決快遞員和業主收取快遞問題的末端痛點,中環花苑小區才“摸著石頭過河”建立了現有的快遞驛站。

目前,出於業主熟知度不高和快遞員意願不強等原因,先前建立的快遞驛站遇冷,中環花苑業委會透露,小區正在打造2.0版自建快遞驛站,新驛站將引入本地服務商並結合商湯科技人臉識別技術。

“如果說單純是為了讓業委會能盡快從這件事裡面脫身的話,我們把菜鳥驛站引進來就可以了。不可否認,菜鳥驛站現在不管是物流還是收發系統都比較完善,”何劍稱,不考慮引進菜鳥驛站因為菜鳥驛站的規模已經很大,擔心又出現類似豐巢的“超時收費”等壟斷現象,他認為,菜鳥驛站並沒有下沉到社區內部,存在一些服務上的弊端。

何劍表示,新驛站的選址是小區原來的物業配套用房,目前正在重新設計。等到新的智能化驛站建設好之後,原來簡單的貨架驛站就會撤銷,“舊驛站最初也只是一個拋磚引玉的代管點,如果要減少小區快遞人員進出的頻次,需要打通各家快遞公司的後台系統”。

據其介紹,新驛站會交給第三方運營,而且在小區裡面可以根據業主的需要集中配送。小區已與本地服務商談成合作,新驛站預計在6月20日之前正式落地。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中環花苑小區未來在新快遞驛站中會進行多樣社區經濟的探索,包括自助列印、引入社區團購的生鮮櫃等。何劍稱,除快遞應用場景外,垃圾分類智能識別,小區亂停車的車輛識別,都會通過引入的科技來解決。

“在技術方面,如何收費、如何解決各方面利益平衡,信息數據安全如何保證,與快遞公司如何對接,這些對於自建驛站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快遞專家趙小敏表示,考慮到目前我國各個小區的現狀,包括用戶的使用習慣、房地產公司的建設規劃、物業管理,小區目前自建驛站其實很難實現。

趙小敏指出,驛站並不是一個簡單門面,它是快遞服務的延伸,涉及到管理、費用等,並非一個短期的事物,需要中長期發展。短期免費可以實現,中長期的費用該如何分擔的問題值得思考。

目前,快遞末端形式多樣,包括快遞員、快遞超市、驛站、智能快遞櫃、代收點、共配站等。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通達系等頭部快遞公司也在末端進行了多樣化布局,智能快遞櫃方面,有順豐的豐巢、韻達的蜜罐、申通的喵櫃。驛站方面,包括中通的兔喜、圓通的媽媽驛站、菜鳥驛站等。此外,還有代收點方面與各小區超市、便利店合作,鄉鎮地區多使用共配站等形式。

不過,多位快遞行業專家及經營者表示,如今末端還是以快遞員配送為主。

《中國快遞末端服務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目前,末端服務存在,“三用一進”問題(指用工難、用地難、用車難、進小區難等)。快遞行業內部人士表示,末端形式多樣,智能快遞櫃項目雖存在多年,但由於推進難度大、成本高,目前各方在智能快遞櫃方面並沒有下重筆。隨著疫情的推動,以及國家郵政局的多次發文,各快遞公司對於末端的設置再次提上議程。

早在1992年,我國注冊了第一家智能快遞櫃相關企業,隨後相關企業數量呈現波動上升趨勢。近幾年,智能快遞櫃相關企業注冊量逐年上升,2019年注冊量達到120家,較2018年同比上升了45%。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6月3日,我國共有524家智能快遞櫃相關企業,其中在業存續的企業有473家。從注冊資本上看,注冊資金在100萬以內的智能快遞櫃相關企業佔據了32%的份額,注冊資金在5000萬以上的企業僅佔6%。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表示,快遞櫃本身是一個弱勢環節,它的弱勢在於它是快遞服務鏈條末端的一個“出水口”,在快遞服務的末端你能拿到快件,但是如果沒有後邊長遠的服務支撐的話,水龍頭也是出不了水的。

楊達卿還稱,快遞櫃服務的發展增量在於智能化,“為什麽我們叫它智能化快遞,因為它的價值不單來自於取件、派件,還來自於它真正的服務”。

豐巢事件落定後,快遞櫃超時收費時限延長,產品端給予了用戶選擇權,但末端投遞中的不規範投遞行為依舊存在。

多位專家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快遞服務鏈條很長,包括了電商端,很多消費者與快遞員的矛盾在於消費者選擇權、知情權被剝奪,這種情況下消費者是有積怨的,上遊的電商平台應該注意打通服務鏈條,快遞公司也應該采取對快遞員不同的激勵模式,而不是將壓力轉嫁給快遞員和消費者。

新京報記者 程子姣 實習生 李娜 戴納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柳寶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