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快遞櫃暗戰:“菜鳥”欲佔“豐巢”

獵雲網注:據公開資訊顯示,為了應對競爭,今年1月份開始菜鳥也已經在鋪設自己的快遞櫃,加上已經鋪開的菜鳥驛站網絡,就有可能實現“一人一櫃”的設想。因此豐巢未來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同行的競爭,而且還要迎接菜鳥的衝擊。智能快遞櫃行業大戰,或許才剛剛開始。文章來源:不凡商業(ID:bufanbiz),作者:石富元。題圖來自圖蟲創意,獵雲網獲授權使用。

11.11當天,雪花般的快遞包裹就已經開始湧入武聖東裡小區,南門開便利店的張姐同時也是一名菜鳥驛站站長,負責著日常小區用戶快遞包裹的收寄,這項業務甚至比她本職工作還重要。

而張姐最重要的競爭對手,是隔著一條過道的一組“櫃子”,這組櫃子之前是橙色的,上面印著“中集e棧”,最近換成了綠色的,logo變成了“豐巢”。

據張姐講,圓通的包裹一般會放在她這,順豐的包裹都放到了對面的快遞櫃,中通、申通、韻達等其它快遞的包裹則是隨機放,全看快遞員心情。

但長久經營下來,相比冰冷的快遞櫃,和張姐逐漸相熟的快遞員更願意把東西放在她的店裡,而且顧客也都和張姐很熟,張姐甚至都知道大部分顧客的名字。

在運聯傳媒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忠心看來,驛站與快遞櫃各有優勢,驛站更有“溫度”,快遞櫃則適用場景更多。而且目前而言,在搜集用戶行為數據方面,快遞櫃比著驛站要略勝一籌。

而無論驛站還是快遞櫃,都是快遞行業“最後100米”的一種解決方案,為的是解決快遞配送“人難找、門難進、送件慢、收件難”等終端配送難題。其中智能快遞櫃被提出來的更早,曾經還刮出過一陣創業風口。

創業風口到雙寡頭時代

2010年,中國郵政設立了國內第一個快遞包裹智能投遞終端,開啟了行業先河。此後幾年隨著電商的爆炸式增長,快遞包裹年增長量也隨之井噴,終端快遞配送員開始越來越不夠用。

為了緩解快遞“最後100米”的配送壓力,2012年起投身智能快遞櫃行業的創業公司越來越多,儼然形成了一個小風口。快遞易、中集e棧、雲櫃、格格貨棧等都是在2012年-2014年先後成立。

看到新風向的順豐,2015年集結中通、申通、韻達、普洛斯聯合成立了“豐巢科技”,加入智能快遞櫃戰局。

坐擁快遞業半壁江山的豐巢,迅速開啟了狂飆突進的線下擴張之路,很快就殺入了第一梯隊。與此同時,豐巢也開啟了並購之路。

2017年9月,豐巢對外宣布收購中集e棧,合並後一共擁有7.4萬組快遞櫃。有數據統計,2018年智能快遞櫃市場規模將達134億元。

在同年6月,行業先導快遞易被中國郵政收購,更名“中郵快遞易”,當時快遞櫃總量達7.6萬組,與豐巢不相上下。

在李忠心看來,快遞櫃的價值在於有人使用,因此誰手裡有貨誰做起來更有優勢,而且誰資本更雄厚,誰更有機會佔領市場。

相比豐巢和中郵快遞易,其它梯隊的玩家無論在貨源方面還是資本方面都不佔優勢。

“規模小的就不要參與了,畢竟這是大資本才能玩的遊戲。”

截至目前,豐巢獲得的融資總額已達50億元,而去年中國郵政和菜鳥網絡聯合投資快遞易的資金規模達4.8億元,由於國有資本的介入,快遞易在物業租金上也能得到相應的優惠。

如此一來,純粹的第三方快遞櫃運營商的確難以抗衡。據李忠心介紹,第三方的快遞櫃創業企業主要是一些自認為有成本優勢的企業,比如做鐵箱的企業和運營物流地產的企業。

但目前的行業現狀是,快遞櫃是作為一個成本中心而存在,並非作為一個營收中心而存在,快遞櫃的價值主要是幫助快遞企業降低終端配送成本,卻很難直接從C段用戶手裡獲得規模化盈利。

因此,不具備貨源優勢的第三方快遞櫃企業,即使大規模擴張,也難以持續經營。

據國家郵政局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中國主要企業設立智能快遞櫃25萬組。艾瑞預測,到2018年年底全國快遞櫃總量將達32萬組。相比豐巢和中郵快遞易各14萬組的年底鋪貨量計劃,二者的市場佔有率接近90%,已經初步形成雙寡頭格局。

但即便已經達到了如此的市場佔有率,豐巢和中郵快遞易依然面臨著難以盈利、持續虧損的挑戰。

破解盈利難題

數據顯示,豐巢2016年虧損2.5億元,2017年虧損3.85億元,迅速擴張的同時,虧損也在擴大。這主要源於每年水漲船高的物業租金成本,和始終無法從C端用戶手裡收到錢的尷尬。

有報導稱,快遞櫃的場地年租金從3000-30000元不等,而且隨著競爭加劇,一個小區往往會好有好幾個不同品牌的快遞櫃入駐,一個合適的場地往往會有多家爭奪,物業也樂意讓多家企業競價上崗。

另一方面,快遞櫃多年來在消費者手中打開營收突破口的努力一直不太成功,豐巢接連推出的“超時費”和非強製“打賞”嘗試都遭遇了巨大非議。

在消費者看來,自己所付的快遞費就應該包含快遞櫃的使用費,因此不願意再多掏錢。據張姐講,很多顧客就是不滿快遞櫃收費,才越來越多要求快遞員把快遞放在她的便利店。

而快遞櫃普遍使用的廣告營收策略,即在快遞櫃箱體和螢幕上開放廣告位的做法,目前也沒有哪家做的太出色。“快遞櫃的最主要金主還是各大快遞公司,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個情況都不太可能改變。”李忠心說道。

快遞櫃目前之所以還處於大規模虧損狀態,主要是由於中國的勞動力依然太便宜,快遞櫃對快遞員的替代性還不夠強,轉虧為盈的時機還不到。

圓通的財報顯示,終端配送員目前一單的派送費用是1.4元,而快遞員使用快遞櫃寄存根據格口大小不同需要支付0.3-1元不等的費用,但平均配送時長卻能從7分鐘降低到3分鐘,是一個用錢換效率的算計。

目前的快遞業發展現狀是,每年快遞量增速依然強勁,但快遞員的增速已經越來越緩慢,而且各家都在爭奪快遞員資源。當快遞員的部門時間成本高於快遞櫃使用成本時,快遞企業就會更多的使用快遞櫃替代快遞員。

智能快遞櫃的價值不僅僅是終端投遞那麽簡單,還可以被開發出更多的使用場景以及盈利點。

據愛回收運營總監王文逸對不凡商業介紹,現在全國所有的豐巢快遞櫃和中郵快遞易快遞櫃都有愛回收的服務,用戶可以直接掃碼進入愛回收支付寶小程式,在小程式上進行下單,下單之後把他需要回收的手機放到快遞櫃裡面,寄到愛回收。

有報告預測,到2020年,全國智能快遞櫃組數將達75萬組,市場規模將近300億元人民幣。但李忠心預測,智能快遞櫃的真正價值如果能被開發出來,市場規模絕對能超千億人民幣。

但在一致向好的大趨勢裡,豐巢能否一直獨佔鼇頭,在當下看來卻是一件不那麽確定的事情。

充滿變數

去年6月份,由於數據接口之爭,菜鳥與豐巢爆發了激烈的口水戰,甚至引來了郵政總局出面調停。

事件雖然平息,但暗戰仍在繼續。在中郵投資快遞易的過程中,菜鳥也參與了進來,站在了豐巢最大對手的身後。

隨後圓通、中通、申通、韻達、百世等又紛紛站隊阿里,圓通甚至要求快遞員不準使用豐巢快遞櫃,這才有了文章開頭圓通挺張姐,順豐挺快遞櫃的一幕。

根據豐巢提供的2016年各家快遞公司“豐巢”快遞櫃使用量數據資訊顯示,中通使用量佔比22%、圓通佔比18%、申通佔比14%、韻達佔比14%、百世佔比10%、順豐佔比6%,其它快遞瓜分剩下的份額。

因此一旦豐巢失去了各大快遞企業的訂單,無異於被釜底抽薪。而且快遞櫃相比菜鳥驛站,不一定是成本更優的終極解決方案。

快遞櫃比著驛站在太空使用率上更高效,對用戶行為數據的搜集上也更全面,但缺乏“溫度”,如果二者能夠結合,就能“一人一櫃”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以驛站站長為核心,建立起與社區內消費者的情感聯繫,然後快遞櫃輔助提供服務,不一定只是快遞服務,還可以延展各類本地生活服務、政務服務等,比如某地開演唱會,旁邊的智能快遞櫃可以負責列印演唱會門票。”李忠心解釋道。

張姐透露,很多用戶因為和她相熟,當同時在驛站和快遞櫃都有待取包裹時,往往會先從驛站取包裹再去快遞櫃取包裹,以免尷尬。由此可見,在用戶的情感維系上,人確實比櫃子要可靠。

據公開資訊顯示,為了應對競爭,今年1月份開始菜鳥也已經在鋪設自己的快遞櫃,加上已經鋪開的菜鳥驛站網絡,就有可能實現“一人一櫃”的設想。

因此豐巢未來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同行的競爭,而且還要迎接菜鳥的衝擊。智能快遞櫃行業大戰,或許才剛剛開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