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掌握四大脾經要穴,顏面問題、婦科問題輕鬆解決

本 期 導 讀

脾經實在太重要了!婦科問題、腹部問題、最最重要的容顏問題,都與脾有關係。這一期的經絡文章,我們來學習幾個超級好用、超級有效的脾經穴位吧!

脾虛容易面色萎黃、顏面水腫、眼皮厚重、長眼袋、四肢粗大不纖細、唇白不潤……

總之,就是整個人看起來就是沒精神、沒元氣。女性朋友最看重的除了健康,就是美麗啊……

而且除了這些表面問題,婦科問題更讓女性朋友們傷心哭泣,痛經、白帶異常、陰道瘙癢……甚至懷孕噁心嘔吐,其實都跟脾有關,我們都能在脾經找到重要穴位來調理治療。

隱 白 穴

隱白穴是脾經的第一個穴位,脾經從足走胸腹,終止在大包穴。

隱白穴可以治療女性的白帶、月經過多、陰道問題等,是非常好用的穴位。但是隱白穴位於大腳趾內側的指甲根旁,不是很好按揉,即使用自己的手指甲去戳也好痛,而且可能不到位。

所以需要藉助一些東西,例如三角雀的一個小尖尖,或者大家不妨試試自己下針,無所謂補瀉,只需要快速、狠狠地一紮,淺淺地刺1毫米這樣。不要怕,對自己要狠一點。

離隱白穴很近的一個地方,可以治療失眠,你知道是哪裡嗎?

平常雪白雪白的腳面,是不是可以看到大腳趾指甲蓋後面有一撮毛?這個地方可以治療失眠!這個地方有個很可愛的名字——「三毛」。

灸三毛可以治療失眠。失眠久的人,反反覆復吃藥也睡不好,也不想再煎藥了,吃安眠藥又擔心藥物依賴,那不妨可以試試灸三毛吧。

找個地方坐著,可以一邊聽音樂或者看電視,一邊灸。甚至可以在網上買懶人灸器,有個夾子什麼的,幫你固定好,如果灸到你睡著了,那效果就很明顯了。

大 都 穴

脾經的穴位都比較好找,有明顯的骨頭標識,大都穴就在靠近隱白穴的那個骨關節前(第一蹠趾關節前下方,赤白肉際間),這個地方當然也很難按揉,所以臨床上一般都是扎針。

這個位置紮下去也是很痛的。所以如果要扎的話,把腳趾頭彎起來,彎起來後肉比較多了,感覺沒有那麼痛。

對於初學者,不太會針灸的,也不好按揉,那為什麼要介紹這個穴位呢?

因為這個穴位是脾經的母穴,「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既然是母穴,那就代表著,大都穴幾乎可以治療所有的脾虛證,可以實脾。

為什麼這個穴位是母穴?這關乎到五輸穴——「井滎輸經合」的內容。五輸穴的知識點,路老師在未來的課程會講到,我們就靜靜地期待吧。

當然了,這裡是比較適合下針。雖然會很痛,但因為有很好的效果,大膽的朋友不妨試一試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扎針,手手腳腳的穴位不怕扎,胸部、頭頸部的穴位就不能隨意扎針了。實在不敢扎針的,就找一些尖銳的器具,戳一戳這個地方。

公 孫 穴

提及公孫穴,我們有一句針灸的歌訣——「公孫內關胃心胸」,這句歌訣來自於《八脈交會穴歌訣》。

八脈交會穴歌

公孫沖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

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目銳外關逢,

後溪督脈內眥頸,申脈陽蹺絡亦通,

列缺任脈行肺系,陰蹺照海膈喉嚨。

這句歌訣說的是公孫穴配上內關穴,任何的胃病、心臟病、胸部的問題:胃痛、氣喘、咳嗽 、肺病 、心臟肥大等,通通都可以治。

針灸是立竿見影的,有時候如果沒有立竿見影,那可能是沒有扎到穴位。

臨床上病人胃出血也可以找公孫穴,一般不扎足三裡,扎了足三裡,病人會吐更多血。同樣的,公孫可以治婦女懷孕噁心嘔吐,可以配合著足三裡。

三 陰 交 穴

三陰交怎麼找?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在小腿的內側,內踝上三寸的地方,我們找的時候要沿著脛骨直上,並且記得是在骨頭的後面。按揉的時候也不要直接對著骨頭按,找有凹陷的地方,自己去感覺有凹陷、疼痛的地方,每個人的三寸都不一樣呢。

那為什麼叫三陰交?顧名思義就是三條陰經的交會處,足有三條陰經,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

因此三陰交也是一個很大的穴位,女性有痛經的時候,可以按揉三陰交,甚至扎針的效果來得更快(孕婦一般禁針)。如果痛沒有去掉,可能就是沒有找對三陰交了。

女性朋友最多的實證一般是積塊和瘀血。積塊包括一般的囊腫、包塊、腫瘤等,不管是瘀血還是積塊,在三陰交都會有壓痛點。

因此要看治療好一點了沒,看瘀血化了沒,也可以按三陰交,如果還有痛,就繼續治療,直到不痛為止。這是最簡單、最古老的方法,也是最實在的方法。

脾經的循行線路經過少腹部(肚臍以下的腹部區域就是少腹部),脾經上很多重要穴位也都治腹部疾病。

腹部的問題,男女都可以用。女人婦科疾病,男人遺精、夢遺,都可以灸三陰交,當然針也可以。少腹痛也可以在三陰交上治療,可以配合公孫穴一起來。

另外,女性的問題很多都在腹部有所顯示,例如女性朋友身體有瘀血時,在關元穴外開三寸、四寸的地方,在骨頭旁,會找到壓痛點。多按揉或針灸脾經的穴位,直到不痛為止,那這些病痛也會好得差不多了。

「不通則痛,不榮則痛」嘛。

互動

你的三陰交痛不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