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半年141家非上市保險公司74家虧損 行業如何過冬?

  履霜,堅冰至。除安邦系外,非上市保險公司上半年業績悉數出爐。從行業層面看,淨利潤、保費和償付能力指標都不樂觀。

  在67家壽險+74家財險共計141家非上市保險公司中,虧損者達到了74家,超過半數,虧損面較2017年繼續擴大。財險公司中,中小保險公司仍是虧損重災區;壽險公司方面,經歷了嚴監管的市場變化後,外資保險公司盈利保持穩定,成為可抵禦周期波動的保險公司群體,而前海人壽、富德生命人壽、天安人壽、渤海人壽等此前已有盈利的公司,轉而虧損。

  對於習慣了高舉高打賺快錢的大多數保險公司而言,繁華盛世不再,唯有“坐薪懸膽”。

  67家壽險: 4家虧損額超10億,多家資本金吃緊

  截至目前,共有67家壽險公司發布了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其中,虧損(33家)和盈利(34家)者各佔半數,盈利能力兩極分化嚴重。對於不少公司而言,上半年保費下滑,但更嚴峻的問題是償付能力逼近紅線。

  1、虧損面擴大,呈三類情況

  上半年淨利潤為負的壽險公司達到33家,佔67家的半數,虧損面較2017年更大。去年,在公布數據的80家壽險公司中,虧損公司為28家。從不同保險公司看,盈利情況兩極分化嚴重。

  34家盈利的壽險公司中,泰康人壽為“盈利王”,上半年淨利潤達到74.7億元,遠高於其他同業。淨利潤在十億以上的公司還有3家,即華夏保險、陽光人壽、恆大人壽,淨利潤分別為30.5億、23.9億、11.6億。半年盈利水準在幾億級別有20家,以外資保險公司為主。其余10家盈利幾百萬到幾千萬水準。

  在虧損端,有4家公司上半年虧損超過10億,包括富德生命人壽、天安人壽、幸福人壽、前海人壽。其後,半年虧損額在億元以上的有6家公司,包括昆侖健康、渤海人壽、長生人壽、長城人壽、橫琴人壽、國聯人壽。其余23家虧損的保險公司,上半年虧損額從百萬到數千萬不等。

  保險公司人士對記者分析,這些虧損保險公司大致有三類情況。一類是連續盈利幾年後陷入虧損的,虧損原因一是市場環境變化,二是公司策略調整所致;第二類為長期處於虧損狀態的,這些公司內部經營管理存在問題,或者戰略搖擺不定,一直沒有找到適合自身的模式;第三類為新開業保險公司,多因前期業務投入較大而出現虧損。

  

  2、面臨保費負增長與資本金吃緊考驗

  監管對於核心償付能力和綜合償付能力達標的最低要求分別是50%、100%,對於保險公司開展非標業務投資等,還進一步要求償付能力要在120%以上。根據這些監管要求來看,償付能力不達標或者有償付能力不足風險的保險公司,數量正在增多。

  截至上半年末,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不達標的有3家壽險公司,包括中法人壽、新光海航以及吉祥人壽。其中,中法人壽、新光海航2家公司償付能力為負數,資本金嚴重不足;吉祥人壽核心償付能力為75.58%,在50%以上,但是綜合償付能力不足100%,僅為82.73%,屬於不足狀態。

  另外,3家壽險公司的償付能力處於達標邊緣,包括天安人壽綜合償付能力為100.34%、百年人壽綜合償付能力為101.45%、珠江人壽綜合償付能力為103.42%,增資需求迫切。

  此外,充足率吃緊的公司還包括前海人壽、富德生命人壽,前海人壽核心和綜合償付能力為65.02%、130.05%;富德生命人壽核心和綜合償付能為85%、114%。華夏保險、昆侖健康、上海人壽、信泰保險、君康人壽的綜合償付能力分別為123.78%、124.44%、126%、128.37%、129.90%,也逼近120%這一業務不受限的安全線。

  面臨償付能力不足風險的公司,今年的保費增長亦不樂觀,多為下降狀態。有保險公司高管對記者坦言,由於償付能力吃緊,公司在開展業務時需要考慮對償付能力的影響,如果單純追求業務增長,很可能償付能力將很快不達標,公司需要在達成保險業務目標和保證償付能力充足之間做好平衡。

  而為了業務增長,可以預期,這些公司中的相當一部分,必須要啟動增資或者申請發資本補充債等方式,來補充注冊資本。

  

  74家財險:合計盈利僅6.12億元,41家公司虧損

  截至8月8日,已披露了2018年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的財險公司有74家,這些財險公司上半年合計僅盈利6.12億元。其中,33家財險公司盈利32.67億元,41家財險公司虧損約26.55億元,中小保險公司仍是虧損重災區。

  110家保險公司虧損過億

  數據顯示,在已經公布了數據的74家非上市財險公司中,2018年上半年盈利超億元的公司共有9家,分別是陽光財險、英大財險、中華聯合財險、中石油專屬保險、國壽財險、鼎和財險、永安財險、華泰財險、中國鐵路自保。

  其中盈利能力最強的公司是陽光財險,上半年盈利5.42億元,緊隨其後的英大財險和中華聯合財險,分別盈利3.51億元和2.58億元。

  安華農險、浙商財險、易安財險等在內的10家財險公司上半年虧損均超億元。虧損企業中不少以車險為主要業務的中小企業。逐步高漲的車險手續費競爭亂象正令車險業務陷入惡性競爭泥沼。2017年財險公司年報已顯示,不少中小保險公司存在手續費及傭金支出增長明顯、車險業務承保虧損等問題。

  今年以來,情況更加嚴峻。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今年前5個月,產險公司綜合成本率達到99.5%,同比上升0.98個百分點。當綜合成本率大於100%時,代表公司承保業務虧損。

  紫金財險2017年車險保費收入佔比達到80%,車險承保虧損達到2.25億元,受益於較好的投資收益,推動其2017年實現合並淨利潤7685萬元。但今年一季度開始出現虧損。

  由於財險公司70%以上業務來自車險,車險市場變化以及正在推進的商業車險費率改革對財險市場產生重要影響。數據顯示,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2013年~2016年,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等3家財險巨頭合計市場份額曾連續下滑,分別為64.8%、64.7%、64%和63.07%,2017年市場份額止跌反升至63.50%。今年前5月,三大家保費佔比進一步上到63.88%。

  虧損企業中也有一些成立不久的創新型公司,例如泰康在線和易安財險均成立不到三年。這兩家也是以互聯網保險為特色的保險公司。雖然互聯網保險成為保費增長最快速和創新最多的管道,但其盈利問題仍是外界看來的最大困擾。根據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其一季度淨虧損已達4.83億元。

  對此,其中一家保險公司總經理對記者稱,虧損不能一概而論,新公司虧損並不一定是太大問題,重要的是保險公司要知道自己虧損在什麽地方,是為何而虧損。如果現階段的虧損是為了奠定業務長期發展的基礎,則不用過於憂慮。

  2自保公司盈利良好

  自保是國內企業風險管理的新方式,截至目前,中國有4家大型集團在內地成立自保公司。在日趨嚴峻的財險市場,自保公司的盈利形勢卻蔚為可觀,9家盈利超億元的公司中有兩家是自保公司。2018年依然保持良好盈利能力。

  2013年12月成立的內地首家自保公司——中石油專屬保險已連續四年盈利。年報數據顯示,該公司2018年上半年淨利潤達到2.33億元。

  成立於2015年7月的中國鐵路自保2017年淨利潤1.35億元,2018年上半年淨利潤已達到1.39億元,超過去年全年利潤水準。成立於2017年2月的中遠海運自保在2017年當年實現淨利潤4666萬元,2018年上半年淨利潤已達到3890萬元,逼近去年全年利潤。

  與一般財險公司以車險業務打開市場不同,自保公司通常是根據股東業務特性開展經營,且往往能快速實現盈利。但由於自保公司是一種風險自留的方式,需要非常好的風險管理和風險轉移能力。據悉,去年以來有多家大型公司就自保工作開始進行前期調研。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