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揭開AI攝影神秘面紗,從此朋友圈霸主就是你

Pconline雜談近些年隨著智能手機市場的不斷發展,廣大手機用戶在挑選智能手機時已經不在單純的注重配置。而是更加偏重於手機的使用體驗和創新科技。再加上2018年是AI智能爆發之年,拍照體驗成了重中之重。那麽傳聞中的AI攝影到底是什麽原理,它又為何能夠提升手機拍照時的成像效果呢?下面小編為大家解讀一下AI攝影。

何為AI攝影?

喜歡拍照的人都知道,在使用相機的時候,對於不同的場景,通常需要切換不同的參數來配合。這通常會涉及到銳度、曝光、白平衡、飽和度、對比度等等一系列的參數,雖然這些對攝影愛好者來說不是難事,但對大部分普通用戶來說,掌握這些參數的搭配可能比較困難。

而AI攝影是通過攝影頭進光,對被攝物光線場景進行人工智能分析計算後,自動匹配拍照模式的功能。簡而言之就是對取景框內的物體進行分析,並根據物體特性進行自動調節,就拿榮耀V10來說,其擁有13個場景,分別是雪景、藍天、花朵、舞台、貓、人像、美食、狗、日出日落、綠植、沙灘、文字、夜景,應對生活中的拍攝完全夠用。

市面上AI攝影類別

另外一種則是在攝影頭上搞AI,最成功的就是谷歌旗下Pixel系列機型。去年發布的Pixel 2手機種給出了一個非常特別的AI攝影模式,它沒有專屬的AI芯片,而是在攝影頭區域裡藏了一顆專用影像處理協處理器,即ImageProcessing Unit (IPU),專門用來結合雲計算與算法集群處理AI拍照與影片任務。

這樣可以利用算法和AI影像處理單元完成了動態模糊攝影等攝影能力的補償。甚至把攝影頭切割成非常複雜的成像單元,來供給算法端實現對景深、太空感的AI計算。這樣在一定程度上繞開了開發芯片的難度,彌補了谷歌硬體上的弱勢,但也極大程度依賴雲計算,除了強大的谷歌,想必也沒幾家廠商敢嘗試。

還有一種則是加入AI算法的APP,這種在市面上非常常見,比如美圖中場景識別拍照、用機器學習進行人臉和人體輪廓識別,自動進行背景虛化和摳圖等等。這類算法在於芯片和攝影頭中缺乏專項處理AI任務的單元,一旦運行高負載的AI任務就需要呼喚雲端。而雲端的響應速度不夠,就可能導致AI攝影的識別率和準確率下降。

特別是在拍夜景的情況下,由於負載較大,手機會出現半天無法對焦的情況,拍照之後又要上傳到雲端進行很長時間“處理”,精準度和體驗都很差。說白了只要找個性能足夠優秀的手機,下載一款加入AI算法的APP,即可達到這種效果,與真正的AI攝影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許多手機廠商在手機相機中加入這樣的算法,也號稱“AI攝影”,顯然有些不合情理。

總結:

手機中加入AI攝影對許多消費者而言自然是一件好事,不僅能大大提升拍照的效果,也可以讓許多“小白”依靠手機拍照的自動模式就能拍出不錯的照片,像剛發布的華為P20 Pro以及P20 ,憑借AI攝影一騎絕塵,問鼎國外拍照媒體DxOMark的第一和第二名。不過,目前還有許多廠商手機中加入的AI攝影並不能真正地稱之為AI攝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