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供養是求財第一法:為什麽要廣修供養

正月初五迎財神。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是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節日之一。舊時,初一到初五民間有很多禁忌,如不得用生米做飯、婦女不能動針線、不允許搞衛生、不能打碎東西等。在過了初五之後,這些禁忌即告解除,故而稱此日為“破五”。

一、廣修供養經營福報

以福養慧,福慧雙修

今天我們學習普賢十大願王的供養支。

我們常說:一個人有沒有福報,其實自己都能夠體會出來,明眼人也能感受得到。有無福報關係到我們的身心是否安樂,學佛修道是否順利,解脫和成佛的資糧是否具足。我們成佛需要福慧二資糧,福資糧就要以發心攝持,長養一切有情,不住涅槃;慧資糧就是要聞思經教、學修空正見,斷除一切煩惱,不住生死。修福報集資糧就要對師長三寶之境,皈依發心而淨罪集資,上供下施,修廣大的供養,集廣大資糧。

正月初五“送窮”,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其意就是祭送窮鬼(窮神)。送窮還有許多別稱,諸如“送五窮”“趕五窮”“送窮土”“送窮衣”。窮鬼,又稱“窮子”。他身材羸弱瘦小,性喜穿破爛衣衫,喝稀飯。即使將洗衣服給他,他也會扯破或用火燒出洞以後才穿,因此“宮中號為窮子”。

在《大乘義章》裡講,“依智起福,依福起報。”

我們福報怎麽來的?或者說我們如何積累廣大的福報?還是需要通過智慧。今天我們就是學習積累福報的一種智慧,這個確實是需要我們來聞思,才會依福起報。

《百論》上說:“福報滅時,離所樂事。”沒有福報,一切安樂都沒了。生命都是靠福報來支撐的,有的人的死因就是因為福報耗完了。所以我們為什麽要培福惜福,重視修供養集資糧,大家沒概念,如果和我們的生命聯繫起來的話,我們要警覺要重視。

送窮的方式頗多。簡單的只是清早響著爆竹把垃圾倒出門外完事,複雜些的則要用紙剪一個小人(窮媳婦)送走,甚至還要讓她背個裝了垃圾的紙袋送在門外;更有破五飽食或汲水滿甕的,稱“填窮”,或者把別人家的“窮媳婦”拿走,稱“得富”。

世出世間,有福之樂,無福之苦

從世間來說福報,人間五福:

一長壽,壽命直接和福報有關係,沒福就短壽。

二富貴,貧窮還是富貴,和福報有關係。

三康寧,身心是否康寧安樂,和福報有關係,身體經常病,睡不踏實,身心裡面感覺很痛苦;內心不安寧,煩惱粗重,這些都是缺乏福報。

四好德,心性仁善,豁達包容。

五善終,在老年或者臨終時特別安寧安樂。

我們此生的顯現,基本就是福報的顯現。出生在什麽家庭是福報,除了和父母有緣之外,福報還要匹配。從小的生活環境,你的家鄉怎麽樣,這個都是依報環境。家庭的眷屬,乃至於有什麽鄰居,家庭是不是和睦,工作之後職位的大小,薪水,都和福報有關係。其它的很多事情只是一個緣而已,比如說你去哪家公司就職,表面上可能通過招聘,選擇什麽公司,有什麽熟人介紹,這些都是緣,本質是福報,所以修福集資糧非常的重要。

面對三寶資糧田,你去用心,去造業,就是有很多不可思議。前幾天我剛看了一份日記,說有一天他發現账戶十萬塊錢沒了,後來網上銀行查,查到錢被網絡小偷買了貴重金屬了,已經訂貨,但是最後一步是訂貨的錢需要從他的銀行轉過去,需要密碼,他接到銀行電話之後,猶豫一下沒有給密碼,後來一查,發現是被盜了。被盜了之後趕快告訴銀行,說這個是被別人盜了。結果這個貴重金屬過幾天升值了,升了五千多塊錢。他就這樣賺了五千塊錢。

錢被盜了,從業果來說,他以前肯定偷過別人東西,業未造不遇。但是他學修很用心,師長得到三寶這種加持力,他不但消了盜業,而且不知不覺多五千塊錢。這只是世間福報感果。

同樣,我們學佛修道,也需要福報。沒有福報資糧,學修障礙就會比較多。在《廣論》裡面的皈依三寶,《讚應讚論》雲,“若如是行,由於勝田種善根力,於諸道次,慧力增長。故於聽聞不能持文,思惟不能解義,修習相續不生,慧力至極微劣之時,依福田力,是要教授。”

依靠三寶福田,我們種善根培福,慢慢慧力就會增長。我們學修佛法時,“於聽聞不能持文”,聽完記不住,聽過了,過幾天都忘了。思惟不能解義,聽不懂法師講的法,包括經論的一些內涵,真正的內涵領納不了。我了解到,個別法師開始聽不懂講師課,後來能夠慢慢理解了。

修習相續不生,修習一個法類,在內心當中相續不了,可能我們當天學的時候會有點感覺,過段時間就沒了,這個法就沒了;佛法的覺受和證量,我們契入不了,這就是福報不夠。比如說我們去年學皈依三寶或者業果的時候,剛學完內心的皈依感非常強,對於業果警覺性也很強,慢慢就沒感覺了,什麽都無所謂了,這個就是“修習相續不生”。

《高僧傳》裡,道安法師修行非常精進,但是開悟不了。在夢裡面聖僧加持他,說“你的見行超於常人,只是缺少福報。如果沐浴僧眾,你的心願一定能成辦。”後來他就供養僧眾洗澡,後來得道了。沒有福報,我們修行是很難的。

末法學佛修行,普遍福報不夠,要修廣大供養,集廣大資糧。

庸俗之田與最勝福田

同時《廣論》也策勵我們,“於最勝田,尚不見如庸俗之田,此是我等無賢善相,故一切時,當勤精進供養三寶。”我們沒有三寶是最勝資糧田的概念,“尚不見如庸俗之田”,我們在世間想得到什麽安樂,通過職位、田地,或者是通過一些其他的方法來得到安樂,這個是庸俗之田。當然我們也是需要工作的,這裡就是一個對比,三寶是非常大的資糧田。

並且策勵我們,“譬如有一極肥沃田,至下種時而不下種,任其荒蕪,如是廢止,實生不忍。”這就是我們的行相了,此生遇到師長三寶,不知道培福報,把肥沃的良田給荒廢了。

“如是能生若現若後一切善樂,最勝福田,於其四季一切時中,常恆無間,堪種一切善樂種子。”世間的田,尤其在北方,是一季,到了冬季會休眠。三寶的良田,一年四季,常恆無間。

“複應於此如經說雲:‘當以信犁,耕耘福田。’”要有信心,大家要相信,相信我們缺乏福報。相信我們缺乏修道的資糧,要去耕耘福田。

“若未能作,至極堪惜”,非常可惜。

所以我們福慧要雙修,基礎是以福養慧。大家要非常重視福報。廣大供養,經營福報,經營我們的法身和報身。這個是需要經營的,大家工作、家庭都需要經營的,福報更需要經營,沒有強烈的培福意識學佛修行就不得力。

五路財神是漢族民間普遍信奉的神靈,分別為趙公明及其四位義兄弟或部將。除了中路為武財神趙公明外,其余四路為東路財神招寶天尊蕭升、西路財神納珍天尊曹寶、南路財神招財使者陳九公、北路財神利市仙官姚少司。這可能是受到了五行觀念的影響,認為天地廣闊,財寶當然也要區分處理。拜五路財神,就是收盡東南西北中五方之財的意思。

二、供因得果,因果不謬(供什麽因得什麽果)

供養原理因果不謬

上供下施,供養原理是什麽?我們到底相信不相信?原理是因果。供因得果,你供什麽得什麽。因果不謬,因果原理不會錯亂。

三寶門中好種福,釋迦牟尼佛在成佛時發出十種微笑,其中之一就是,佛見種小因而能得大福。所以我們在師長和三寶門中,建立培福的正見,用對方法,用對心,就能建立廣大福報。

佛世時有位億耳阿羅漢,他對佛塔,供養了一朵花,用心非常殷重,最後感得九十一劫人天福報,而且最後見到本師釋迦牟尼佛,出家修道,證阿羅漢果。這是果,因就是他以殷重心供這朵花。大家現在供養十幾朵花,大家相信不相信,殷重供養就會產生這樣一種果報。

同樣,在毗婆屍佛的時候,有個窮人,非常窮,他也是見到僧眾,非常歡喜,想供養,沒供養的東西,就采了一些野花野草供養。歡喜心、殷重心供養,也是感得九十一劫裡面貌莊嚴,而且九十一劫中想要什麽,起了心,物品自然現前,就像天人一樣。我們的信心非常的重要。

財帛星君臉白發長,手捧一個寶盆,“招財進寶”。一般人家春節正月初五拜財神壓財庫祈求財運、福運。正月初五接財神財帛星君習俗的起源於唐代就非常信奉。正月初五,各商店開市,一大早就金鑼爆竹、物醴畢陳,以迎接財神。

觀想信解得加持,實物供養生等流

下面一起來讀一下《普賢行願品》,關於廣修供養。供養有兩種,財供養,就是實物供養,另一個是法供養。

“複次,善男子!言廣修供養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種種菩薩海會圍繞。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現前知見。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為供養。所謂:華雲、鬘雲、天音樂雲、天傘蓋雲,天衣服雲,天種種香:塗香、燒香、末香,如是等雲,一一量如須彌山王。燃種種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一一燈柱,如須彌山;一一燈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諸供養具,常為供養。

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

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

三個偈頌,前兩個是實物供養。最後一個是法供養,也叫正行供養,或者無上供養。

實物供養,《普賢行願品》就是讓我們要擴大心胸,突破我們凡夫的想象力,要觀想起來,非常重要。上次禮敬諸佛,讓大家練習觀想,這裡又強調,以普賢菩薩行願力量,起深信解。我們起了信解,諸佛菩薩的加持力大,我們做廣大供養。

供養,財法兩種。我們平時在家,可以供養花、香、果、燈、水等。大家要有供養的習慣,和拜佛一樣,我們最開始覺得拜佛很奇怪,西域來的高僧看我們不拜佛,佛弟子不拜佛,很奇怪。說我們像猴馬,動物一樣。同樣我們供養也是一樣,開始不習慣不理解,所以要不斷去練習。確實靠實物供養來培養我們的供養意識非常重要,實物供養有它的果報。

來果禪師開示:“供香則身口不臭,供花則相貌端嚴,供燈則心眼光徹,供水則惡病全消,供果則富樂尊榮,供珠則身欽潔貴,供衣則福壽綿長。”不同的供物,有不同的果報。但是為什麽果報這麽大?因為供養三寶,對境非常大。供養師長的對境更大,這是供養的緣起因果力。

米拉日巴供養瑪爾巴上師,開始也不太了解供養,他有一個空鍋,就供養他的上師。因為師長對境太大了,供鍋空缽的緣起是空,感得貧窮。所以米拉日巴一生非常貧窮。他的上師瑪爾巴上師知道這個緣起,想給他一個好的緣起,就趕忙敲鍋,敲鍋是什麽緣起?他會得什麽果報?聲名遠揚,我們都知道米拉日巴尊者的大名。緣起力,供什麽得什麽。

我們要對供養產生希求、意樂、信心。我最開始也沒有供養的等流意識,後來通過供水來修習,我當時體會就非常好,因為有實物所緣,水的清淨剔透,能夠淨化我們的病障業障,讓我們內心清淨不躁動,供的時候確實會有那種感覺。每個人都可以供水。

正月初五接路頭神。路頭又稱“五路神”。據說元末有一何五路,為抵禦外寇而死,人們因此祀他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與作為財神的路頭五路神無涉。

三、供養的對境(心法業果如實理有為對境次第分)

師長—一切諸佛—菩薩—緣覺—羅漢—僧—人—畜生。

父母—病人—貧窮困難者—普通人。

供養的對象,也是根據業果法則。因果四要素:對象、意樂、加行、究竟。對境越大,所得的果越大。師長對境最大,然後是一切諸佛、菩薩、緣覺、羅漢、凡夫僧、人、畜生。在人裡面,供養父母、病人、貧窮困難者的功德非常大,其次為普通人。

對於師長的對境,師長是具德師長,先跟大家說明。如果是大乘佛法善知識,標準是十德相。不是說隨便一個法師,我們供養他就可以大於一切諸佛。

為什麽大於一切諸佛?具德師長與佛從功德來講是無二無別的,諸佛和師長的法身都是同一個,但是師長對我們的恩德比較諸佛大。供養本師釋迦牟尼佛對我們的恩德要大於其他諸佛,因為我們現在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供養師父大於本師釋迦牟尼佛,為什麽?因為本師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時候,我們沉淪,末法時代與我們有緣的佛化身為善知識,師長親自過來救我們,所以要大於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恩德。這是心念的一種緣起力,心的業果。所以依師法非常重要,承事和供養師長,造業緣起甚深,果報巨大。

財法供施圓融,佛與眾生不二

剛才是從有為法的分別,真正的供養,需要我們平等心供養。有一個典範,在《維摩詰經》裡面,維摩詰大士供養瓔珞,分作二分,一分施乞丐,一分供養難勝如來,告大眾:“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猶如如來福田之相,等於大悲,不求果報,是則名為具足法施。”對於最下的一個乞丐,你把他當做是未來佛,以大悲心來布施他,並且不求果報,以這種發心,就把財施變成法施了,功德非常大,平等無相之心,不求果報。我們用對心,上供和下施,果報都非常大。但是我們想要達到平等的境界,是需要修的。

俗以為接路頭,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別靈驗,因此叫“搶路頭”。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搶路頭”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護者,人們便不再在赴旅時祭祀它了。

四、七種最殊勝的法供養

佛望佛子悉成佛,諸供養中法為最

“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閱聽人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此廣大最勝供養,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供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此供養亦無有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法供養為最,而且法供養和財供養功德差距非常的大。它的差別,不可想象。為什麽有這麽大的差別?我們可以舉一個世間的例子,比如說一個人有兩個孩子,一個孩子工作以後,在外惹是生非讓父母擔心,違逆父母,甚至打罵父母,經常不回來看望,他隻給父母寄買東西,財物供養。另一個孩子,人品很好,非常孝順聽話,能夠體貼父母,他都能如理如法地去孝順,契合父母的心意,他所做的真是父母期望的,這是如法供養。這兩個孩子,哪種供養比較好?法供養為勝,師長與諸佛想讓我們修行解脫成佛,我們如法修行供養,確實是非常的殊勝。

前兩偈頌是有上供,也叫實物和財供養。第二個偈頌,無上供。我們說法供養為最,剛才讀到《普賢行願品》。法供養有這幾種: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閱聽人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都是可以修的。修這幾個供養,就是最究竟、最勝的供養。

一,如說修行供養:就是依教奉行,勇於實踐佛法。

二,利益眾生供養:去幫助眾生。眾生有困難,去幫助他,心有困惑,去安慰開導他。

三,攝閱聽人生供養:攝受,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利益和攝受有什麽區別?帶學佛小組,是利益眾生,但是能不能把他們攝受住?或者我們帶動開演法類,引導的時候,他能不能聽?一般比較困難,因為他需要先接受你這個人,眾生就是這樣的。

布施,你隨分隨力地去幫助他,看他有什麽困難,布施你的時間,或者我看有講師班長給組員拿供果,上課供養完後,最後大家一起分享了。上次還有個講師,說她自己不是很會帶動,她給組員做了三年飯,非常值得敬佩,現在她有資糧帶動學修了。實際上能堅持三年的講師就不容易,他給組員們做了三年飯,通過這種方式,就是布施,把組員攝受住了。所以我們作為講師,要有攝受力。

愛語,給他說他需要的話、歡喜的語言,柔和語,讚歎語,這個需要說的,說和不說差別非常大,每個人都喜歡被關注、鼓勵、讚歎。

利行,就是種種行為來利益。有位講師,他每次都是提前到學佛小組,拖鞋放到門口,給組員準備拖鞋,為組員做飯的講師還有好幾個呢,我看他們的日記。你去關心他,幫助他,這就是佛法,他能感受到的佛法。你給他就是講,講半天,他不一定領納,尤其是初學者,語言體系還沒對上號,你說什麽他不知道,他會觀察你這個人,人怎麽樣。

同事,就是大家在一起,共學,一起參加活動,一起打成一片,這就是攝閱聽人生供養。你這樣做了,本身也是一種供養。這個比實物供養,比你供一座金山,百千兆座金山,功德都要大百千兆倍。法性它就是這樣的。

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

四,代眾生苦供養:我們的世俗分別心太重,缺乏慈悲心,缺乏同體大悲的心。我們自己病苦的時候非常在意,什麽病,趕快找醫生,別人有身病心病的時候,我們沒感覺,很漠然。這就要修我們的心,給它復甦,修慈悲心,去利行。你要產生這種悲心,他在苦的時侯,我們能不能去幫助他,把我們精力、體力、心力去布施,即使你心力不夠的時候也要去幫助他,幫助完得到功德福報,心力就恢復了,很多人心力不夠就不管了。心力不夠的時候要趕快做供養,我要承事。要產生這種悲心,代眾生苦供養。

五,勤修善根供養:我們所有的學修,一個善念起來,都可以供養。每一個善行,都要供養。這個反而是最無上的供養。

六,不捨菩薩業供養:發菩提心,行菩薩業,不捨棄利他的菩薩行,持續去這樣造業。

七,不離菩提心供養:這個非常殊勝,憶念菩提心,經常隨順菩提心。

這就最無上的供養。很多人他不知道,知道了也缺乏平台和對境,我們今天知道了,而且會通過帶組承擔都可以實現,師長的供養境又是最大的,比十方一切諸佛都大,當然我們也要同時供養十方一切諸佛。

在《瑜伽師地論》也說,“如是供養,為最第一,最上最勝,最妙無上。如是供養,過前所說具一切種財敬供養,百倍千倍,乃至鄔波尼殺曇倍。”這是佛菩薩聖言量。

五、供養和布施的區別

供養:對上報恩、奉獻、修善法、令喜。

布施:對下慈悲、施捨、除慳貪、令養。

對上稱供養,對下叫布施。所以供和施的本質是一樣的,對象不一樣,叫法不一樣。對於這兩個差別,我們不是追究名詞概念的差別,而是從心相深入理解,內心心相辨別,對於供養和布施的心相把握更加準確。供養一般對上,生報恩心。

在《廣論》中皈依三寶供養部分:“第二隨念大恩恆勤供養……”,我們對於三寶恩德的了解,要有報恩意樂,我們要供養三寶,報恩心,要清楚。布施的話,是一種慈悲心,報恩是一種對上的奉獻。對下布施是施捨。報恩財法兩種供養,都是在行善法,修善法。布施是除我們內心的慳貪心,貪心小氣,除這個心。供養能夠令師長三寶歡喜,布施能夠令眾生得到滋養。這就是一種心相,而且我們內心就會有一個尺度,不會稀裡糊塗的。心相非常深細,普通人沒有這樣的辨析。

我們看一下廣論的原文:“第二隨念大恩恆勤供養,嚼啖之先亦當供養著。如《三摩地王經》雲:由佛福德獲飲食,愚夫不知報佛恩。此時以獲得飲食為喻,隨自所有一切樂善,悉應了知是三寶恩。”對三寶是報恩意樂,這個文字辨析得非常清晰。

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許搞衛生的,也掃掃地,但只能在屋裡掃,垃圾只能先放在屋裡的拐角處。特別大年初一,那是不能動掃帚的,說是動了就將好運氣弄掉了。

六、供養如何用心

思維產生意樂,思維的緣起為因,產生意樂之果。信解思惟六種意樂念念相續無有疲厭。

首先要策發信心,佛門當中確實培福很快。剛才說到,世尊成道的時候,見到種小因能成大果,故而微笑。我們有沒有微笑?有信心一定會微笑。我們要微笑起來,歡喜起來。

到底信不信這個因果關係呢?不信是疑煩惱。相信小因結大果,心的如來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的不可思議是緣起因果關係。心的法性要去相信它。很多人慢慢就忘了,不相信了,稀裡糊塗的。然後殷重心,廣大心,至心歡喜,猛利信解。我們發歡喜心和勝解心,就是相信供養能得到這麽大的果報,在供養前、中、後都要用上心。

在《廣論》裡面,策發我們供養三寶意樂的時候,提到了六點,這個大家學習皈依三寶也比較清楚。我們對於佛,供養佛的時候,我們要思惟什麽,思惟產生意樂。我們說要提意樂,平時我們這個心很多是無記心,妄想心、散亂心,怎麽把意樂和現行提起來?通過思惟,思惟也是一種緣起,意樂自然會提起來。窺基大師說:“意樂者,信欲勝解為體。”《廣論》裡讓我們思惟一遍,過一遍,意樂就提起來了。

現在大家看,我們有這麽多供品,有花有果,我們要供佛了,現量修一下。佛是什麽?供養對象,有什麽特點?

一者無上大功德田,二者無上有大恩德,三者一切有情中尊,四者猶如鄔曇妙華極難值遇,五者三千大千世界獨一出現,六者一切世出世間圓滿根本,作是思惟而設供養。

現在大家的坐墊下面,就這個地皮底下,看見沒有?就是佛陀為我們每個人在此地舍過頭。這是經裡面說的,有沒有恩德啊?需要想到,就要思惟,心就起來了,確實是真相。我就這麽思惟的,我在用齋之前供養,就這麽想恩德,我的腳下,佛陀為了救我,舍頭目腦髓。有情中一切最尊勝的,猶如烏曇妙華,佛出世的時候才會開放,佛圓寂時花也凋謝了,難值難遇,趕快供養,不供養沒機會了。三千大千世界獨一出現,一切世出世間圓滿根本。大家回家吃飯以前,把這個過一遍。這樣去供養就具足信心和勝解。

可到破五這一天,卻非徹底地搞一回大掃除不可了。等到垃圾掃出大門,掃到一個角落,便也將鞭炮從屋裡放到了屋外,於是拿來一個極大的爆竹,放在那垃圾堆上,點燃了,轟隆一聲,儀式完畢。人們說:這下子,一切窮氣窮鬼都給趕跑了!於是吃飯。

確實要相信我們這個心,如來藏的妙用。佛道無上,我們要上供下施,去經營我們的法身和報身。需要我們去經營,這個是在《廣論》裡面的原話,“若諸已得資具自在大菩薩眾,尚化其身為多俱胝,於一一身複各化現百千等手,往一切刹,經無量劫供養諸佛。”諸大菩薩,他們化身無量,而且要變現,無量手,供養無量劫。但是我們的現行,指出來,“諸由少許相似功德便生喜足,雲我不於此上希菩提者,是於正法極少知解,造次亂言。”我也是一樣,非常缺乏福報,修法的福報。菩薩,諸大菩薩都是這樣。所以佛道無上,我們要經營自己的福報,法身報身。

我們一起來發個願,普賢菩薩的願。我們要怎麽供養,到什麽程度才不供養了。

“此廣大最勝供養,虛空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供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此供養亦無有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這就是標準。虛空界盡的時候,所有眾生煩惱清淨了,那我們就可以停止供養了。“而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此供養亦無有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人們要用鞭炮從每間房屋裡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意思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出去,讓它們離我們越遠越好,尤其放“二踢腳”稱“崩窮”,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

七、四種心攝持避免三世怨,佛道無上修福無厭

福報有兩種,一種是人天福報,小福——世間富貴,身心康寧,家庭幸福,健康長壽,夜夢安樂。大福——就是暇滿人身,尤其遇到難遭難遇的具德善知識攝受,更是需要非常非常大的福報。

在座諸位可以說世間和出世間都有一定福報,而且我們遇到師長三寶的具力業門,我們帶組、出坡,承事師長三寶,又培養了非常大的福報,這個福報通常一不小心就會感得三世怨,下一世大富大貴,高官貴人,第三世就必定墮落。沒有佛法的攝持,善法的攝持,我們大富大貴的造惡能力非常強大,有很大勢力範圍。

我知道我們講師有兩個過去世是將軍,經常會現起以前戰場,福報很大。如果沒有出離心、菩提心和空正見、皈依心攝持,我們所得的善法就是三世怨,是集諦所攝,煩惱所攝。我們最起碼也是皈依心,我承事師長三寶,我們有這個心念。如果只是歡歡喜喜的,那這個福報很大,下一世感得非常富貴,再下一世就墮落了。這樣的例子也很多。

所有福報要策發希求我們的皈依心、出離心、菩提心和空正見,要往這上面去緣、去回向。福報對於修行這麽重要,包括上山,上講師課,都需要大福報。

大年初五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因為包餃子時,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著餃子邊捏。據說,這樣可以規避周圍讒言。此外,婦女們在這天還要找出幾件舊衣服來拆拆,謂之“拆小人”。這樣可以免霉運。

同時我們還需要培養廣大的福,不要滿足。八地菩薩還是非常精進,化身無量去供養十方一切諸佛。八地菩薩已經證得無生法忍,現前無功用行,離一切分別念,但仍然精進供養恆河沙諸佛,培福報。我們內心的如來藏識非常廣大,我們需要解脫成佛,需要非常多的福報,非常多的善種子,無量無邊的。

佛還有這種修福報的等流,《大智度論》記載佛說:“我過去曾經作過惡人和小蟲,但因為積累善法的緣故,現在才得以成佛。佛陀十八不共法中有欲無減者,佛知善法的恩德,所以常常想修集善法的心念不曾減少。”這就是佛的善法欲,等流,佛的功德已經積夠了,但等流,見到善法就想修。我們凡夫更是要修福無厭。

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隻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初五這天,有些地方餃子裡還要包上硬幣、蜜棗、紅糖等,寓意發財、好運早來、甜蜜和美。

八、現實修法

我們最後做一下總結,我們接下來怎麽具體修呢?我覺得根據我們實際情況,第一個我們可以策勵,以菩提心為意樂,供養承事師長三寶。而且要隨緣修行利益眾生供養,隨緣很重要。我們不要執著哪一種供養,你當下遇到什麽緣,比如今天上午出坡,那我們是承事師長,也算是正行供養,承事供養,也是法供養。我們承擔小組,這個緣怎麽修供養?剛才普賢菩薩那七個供養,我們都可以修。把我們的善法,可以供養。

第二,要養成實物供養的習慣,我們還是需要從實物供養開始,培養供養的意識和等流。大家可以做一個嘗試,供養水是什麽感覺,內心什麽果報,一定會有感受的。不方便的話就用齋的時候,內心供養,別人不知道。心法是非常微妙的,然後就可以思惟作意。

第三,就是承事師長三寶供養,承事也是供養。這個所緣境是最大的。

第四,就是如法行持,修習廣大供養,意幻供養。意幻供養,廣論裡有,今天時間關係。《廣論》裡說了十種供養事,分得非常清楚。把現前、不現前供養等開顯出兩種,總結三種,廣大隨喜、無主物所攝、意幻供養。總共十五種。十種供養,清楚的話,對於供養更加清晰了。(十種供養事:供養身、供養塔、現前供養、不現前供養、自作供養、教他供養、財敬供養、廣大供養、非染汙供養、正行供養。)

大年初五一定要將過年期間所製造的垃圾清掃乾淨,謂之“送窮”,否則會帶來窮困。將灶灰及清掃房屋的垃圾送出門外,再放炮驅邪。寓意在新的一年裡送出窮困,迎來富裕和幸福。

九、重在實踐

供養法門,以依師法為根本,皈依三寶為內涵,以菩提心為攝持,上供下施。這都和相關法類能夠聯繫在一起。

我們學到了,要依法而行。無論是從現世果報,還是從修法的角度,你供養三個月,試驗三個月,看看有沒有變化,福報增加了多少。供養同樣也是淨罪的一種方式,積累菩提資糧的方式。大家要去實踐。不實踐的話非常可惜。

按照舊的習慣,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財。“五忙日”,禁止動土,否可能會有災害發生。無論南北方,過去坊間都忌諱吃藕,也忌諱梳頭。但這些都是迷信的說法。

大年初五,破五送窮

《燕京歲時記》中說:初五日謂之“破五”,“破五”之內不得以生米為炊,婦女不得出門。至初六日,則王妃貴主以及宦官等冠帔往來,互相道賀。新婚女子亦於當日歸寧,而諸商亦漸次開張貿易矣。《清裨類鈔》也載:正月初五日為破五,婦女不得出門。

傳說薑太公封老婆為窮神,並令她“見破即歸”,人們為了避窮神,於是把這天稱為“破五”。初五不串門其實就是避免見到窮神也就是小媳婦、有的地方乾脆叫“初五送窮媳婦出門後喜迎財神”,其實是古時對婦女的一種不尊重。

另外,上了年紀的老人們還會忌諱在這一天串親訪友,也不準串門,說是走親會把晦氣帶到別人家。

正月初五“送窮”,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其意就是祭送窮鬼(窮神)。送窮還有許多別稱,諸如“送五窮”“趕五窮”“送窮土”“送窮衣”。

窮鬼,又稱“窮子”。他身材羸弱瘦小,性喜穿破爛衣衫,喝稀飯。即使將洗衣服給他,他也會扯破或用火燒出洞以後才穿,因此“宮中號為窮子”。

民俗認為,元旦至破五不倒垃圾,能夠聚財,否則就倒了“福氣”。然而,垃圾堆多了,畢竟影響衛生,所以到初五要倒出去,又有了講究,叫“送窮”。

送窮的方式頗多。簡單的只是清早響著爆竹把垃圾倒出門外完事,複雜些的則要用紙剪一個小人(窮媳婦)送走,甚至還要讓她背個裝了垃圾的紙袋送在門外;更有破五飽食或汲水滿甕的,稱“填窮”,或者把別人家的“窮媳婦”拿走,稱“得富”。

禪林網

公眾平台聲明

以上內容並不反映或代表禪林之意見及觀點,轉發及引用請自行核實或抉擇。本平台所有影音圖文,都各自注明來源及作者,如有缺漏,敬請聯繫本平台及時增補。重編錄用者請注明出處及作者,以尊重著作勞動,否則將被視作侵犯著作權及版權。

禪 林chanlin

禪 宗 智 慧 的 耕 耘 者

【微信號】chanlinorg

禪林APP下載

蘋果/安卓

蘋果版 | 安卓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