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爆款基金興全合宜上市首日折戟 專家:切忌盲目追爆款

  爆款基金興全合宜上市首日折戟

  北京商報記者 王晗

  4月23日,備受行業矚目的爆款基金興全合宜上市首日即遭遇盤中暴跌,令投資者“大跌眼鏡”。據悉,興全合宜交易價最低跌至0.862元。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興全合宜基金超大體量募集亮相市場後不久,A股市場持續震蕩低迷,受市場基本面利空影響,興全合宜收益告負。業內人士提醒,有著明星經理操盤加持以及當日大規模售罄等令人吸睛特質的爆款基金並不意味著穩賺不賠,投資者切勿盲目追高。

  上市首日折戟

  4月23日,興全合宜在交易所上市首日即遭遇盤中觸及跌停的尷尬。交易價圖譜顯示,興全合宜基金開盤價格為0.899元,此後不久急轉直下,交易價格一路探底至0.862元觸及跌停線,截至下午3點,該基金收盤價報0.886元,成交量1.53億元,較4月20日0.9577元基金淨值,折價率為7.49%。

  興全合宜上市首日暴跌的消息在各大媒體網站上轉發引發市場恐慌,對此,興全基金公開回應稱,基金的場內交易價格並不等同於資產價值,折價並不意味著基金出現虧損。基金淨值並不會因為基金交易價格的折價而出現下跌,若在基金折價時選擇在場內賣出,則意味著以低於基金淨值的價格賣出所持有的基金份額。隨著基金產品封閉期到期日臨近,基金產品的交易價格會回歸到基金淨值。理論上來說,當封閉式基金場內交易價格出現較大幅度折價時,潛在的投資價值也隨之增大,一方面可以在市場調整時獲得相當於折價率的保護墊,又能在市場上漲之時提供相當於折價率的額外收益。

  “當場內價格出現較大幅度折價時,基金的投資價值也隨之增大,雖然目前基金大幅折價存在套利的可能,但是在不利因素出清之前,建議普通投資者還是以觀望為主。而已經申購的投資者也大可不必為場內交易的波動擔憂,該基金本身定位為中長期產品,在之後1年多的時間內基金如何發展還不得而知。”大泰金石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王驊坦言。

  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負責人賈志也表示,投資基金不是做短線,應該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周期內看待掌舵人,不能遇到一點波折就全盤否定。

  踩雷中興通訊淨值虧損

  那麽,以327億元發行體量“驚豔”市場的興全合宜基金為何在上市首日出現大幅折價,甚至一度觸及跌停線呢?從業內多方反饋意見來看,市場風格轉換以及“踩雷”中興通訊成為價格波動的重要原因。

  對於該基金上市首日折戟的原因,興全基金表示,封閉式基金採用規定時間內的封閉式運作,在全球範圍來看一般都會出現折價,這是對流動性缺失以及不確定性的補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隨著產品到期日臨近,各種不確定性減少,折價率會逐漸趨近於零。此外,市場震蕩和情緒釋放也會導致基金場內交易價格出現異常波動。

  王驊也解釋道,封閉式運作模式流動性受限、不確定性加大,因此場內份額容易出現折價。今年以來,去年表現優異的場內基金因為市場結構變化,藍籌回調的影響,淨值紛紛走低,前期火爆的東方紅系列也出現了折價的現象。

  正如上述研究員所言,興全基金的發行可謂是“生不逢時”,成立初期,恰逢大藍籌股與中小創市場風格轉換期間,受整體A股市場下挫影響,截至4月20日,該基金的基金淨值為0.9577元,下跌4.23%。

  “從上市首日就觸及跌停的情況來看,除了基金本身的表現不佳外,踩雷中興通訊也是重要原因。”王驊補充道。

  從基金公布的一季報上看,興全合宜目前股票倉位為50.69%,前十大重倉股中出現了中興通訊的身影,持有比例佔基金資產淨值1.48%。

  不過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該基金前期已調整中興通訊估值標準,按25.5元/股進行估值。王驊認為,興全基金下調兩個跌停的估值相對保守,市場價格的走低更多地表現出投資者對中興通訊事件的負面預期。興全基金也表示,重倉中興通訊約造成興全合宜淨值下跌0.31%。

  切忌盲目追爆款

  今年年初A股市場轉暖,公募基金公司加快了布局腳步。一時間主打“明星基金經理”、“全員自購”招牌的基金成為產品宣傳主流,投資者入市情緒高漲,開年權益類爆款產品層出不窮,當日售罄、提前結束募集、百億規模成為發行市場上的關鍵詞。

  其中東方紅睿澤三年定開混合、華夏穩盛混合、華安紅利精選混合、南方優享分紅靈活配置混合、嘉實價值精選股票、中歐恆利三年定期開放混合首募規模超50億元,分別為71.06億份、78.17億份、50.23億份、52.03億份、66.09億份、74.42億份。

  不過上述產品成立以來清一色業績虧損,基金網數據顯示,華安紅利精選混合基金成立以來收益率虧損幅度高達14%, 東方紅睿澤三年定開混合、華夏穩盛靈活配置混合基金業績也分別虧損3.89%,3.54%。

  在基民競相追逐明星基金經理、搶購爆款產品熱潮的同時,不少專業人士也在不斷提示盲目追逐爆款基金的行為並不理智。盈碼基金研究員楊曉晴表示,談及投資者挑選基金參考的標準,除了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外,基金公司的綜合實力以及基金的投資策略、投資理念均是需要考量的因素。“從公司角度來看,一般大型基金公司的投研實力較強,投研團隊更為穩定,風控措施也更為健全,投資策略也更易落實。不過術業有專攻,各基金公司都有其擅長領域。 有一定投資經驗的投資者還需要關注基金的投資策略、投資理念是否與自己的認知相符,畢竟自己認可的策略才可能長期持有。”楊曉晴如是說。

  王驊補充道,影響基金業績最主要因素是投資風格,投資風格決定著基金經理如何選擇證券、如何分析證券、何時買賣證券以及買賣證券的頻率。在不同的市場風格下,辨別基金的風格並根據市場的風格進行相應的配置非常關鍵。

  北京商報記者 王晗

  鏈接:研判失誤 多位明星基金經理一季度業績“變臉”

  北京商報訊(記者 王晗)今年以來,A股股指結構嚴重分化,大盤藍籌股指下跌,中小創大幅反彈,市場風格轉化,部分頭頂績優股基“光環”的明星基金經理也沒能抵住壓力,一季度業績“大變臉”。

  如2017年憑借“易方達消費行業股基”拿下當年主動管理型股基冠軍的基金經理蕭楠,去年實現了高達64.97%的收益率,高出同期股基業績平均收益率超50個百分點,業績表現靚眼。然而今年僅三個月時間,易方達消費行業股票基金業績一落千丈,同花順(300033)iF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2日,今年以來產品收益率虧損5.75%,跑輸同期業績比較基準。

  同樣在今年一季度遭遇業績“滑鐵盧”的還有國泰基金的基金經理彭凌志,去年其管理的國泰互聯網+股票型基金獲得61.95%的高收益,成為股基亞軍,而今年以來該基金業績表現黯然失色,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2日,國泰互聯網+股票型基金業績虧損幅度超10%,以12.26%的虧損額度跌至普通股票基金業績排行榜倒數第6位。

  在業內人士看來,一季度A股市場風格轉向中小創,部分基金經理研判失誤成為業績下滑的重要原因。大泰金石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王驊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從淨值走勢上看,易方達消費行業和國泰互聯網+在今年還是堅持藍籌的投資思路,但是今年以來市場經歷了結構性的估值調整,去年一九行情下漲幅領先的龍頭藍籌遭遇了回撤,其中國泰互聯網主要配置的銀行和非銀金融調整幅度較大,而有業績的成長股迎來了機會,所以兩隻風格明顯偏價值的基金在今年的市場環境下表現並不理想。

責任編輯:謝海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