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祛風解表,除濕解痙 用防風

英文藥名:

Divaricate Saposhnikovia Root

藥用:

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風的根。

藥名:

防風,青防風,炒防風,防風炭。

性味:

性溫,味辛,甘。

藥效:

祛風解表,除濕解痙,止瀉止血。

用量:

一錢至三錢。

現代資料:

防風含有揮髮油,甘露醇,有機酸,防風煎劑對多種痢疾桿菌,枯草桿菌有強烈的抗菌作用,對皮膚癬菌也有抑製作用,它也具有發汗退熱作用,對人體關節有鎮痛消炎功用 。

臨床按語:

防風既能祛風寒而解表,又能祛風濕而止痛,藥性溫和,通常用於眼疾腫痛,咽喉發炎,可和荊芥,薄荷,連翹,山梔子,黃芩等同用,也可炒炭用來止血,可用於皮膚病,慢性腸胃炎等症。

清朝時代《證治準繩》中「防風湯」材料是由防風,葛根,蓁艽,桂枝,甘草,當歸,杏仁,黃芩,赤茯苓,生薑組成,效用是專治流行性感冒,四肢骨痛等症候群。清代《醫宗金鑒》中「涼驚湯」材料是由防風,釣藤,青黛,黃連,牛黃,生薑組成,功效治理小兒癲癇症。

臨床應用:

1. 用於感冒頭痛,風疹瘙癢。

防風辛溫發散,氣味俱升,以辛為用,功善療風,既散肌表風邪,又除經絡留濕,止痛功良,微溫不燥。 治風寒表症,頭痛身痛,惡風寒者,常配以荊芥、薑活、獨活等葯同用,如荊防敗毒散;治外感風濕,頭痛如裹,身重肢痛者,每與薑活、蒿本等葯同用,如薑活勝濕湯;治風熱表症,發熱惡風,咽痛微咳者,常配薄荷、蟬蛻、連翹等辛涼解表葯同用。若風疹瘙癢,多配伍苦參、荊芥、當歸等散風止癢、活血消瘀葯同用,如消風散。

2. 用於風濕痹痛。

防風祛風散寒,適用於風寒濕痹、肢節疼痛、筋脈攣急者,可配伍薑活、桂枝、薑黃等祛風濕葯,如蠲痹湯。

3. 用於破傷風症。

防風祛風止痙。用治風毒內侵,貫於經絡,引動內風,角弓反張的破傷風症,常配伍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葯同用,如玉真散。

4. 用於肝鬱侮脾,腹痛泄瀉。

炒用防風,又能止瀉,常配伍陳皮、白芍、白朮同用,如痛瀉要方。防風炒炭,尚可用治肝鬱侮脾的腹痛泄瀉及腸風。

5. 用於眼皮跳。

眼皮跳是個十分常見的現象,很多人都試過。在醫學上稱為 「眼肌痙孿」,如果是偶然發生,不久便見消失,這屬於生理性,並非病態。迷信相學家者,認為「左眼跳財、右眼跳災」,或「左跳是非右跳財」,把眼皮跳作為禍福徵兆,實屬無稽。

臨床有一種屬於神經科疾病的眼皮跳,這是一種病態,醫學上稱之為「偏側面肌痙孿」,又叫「胞輪振跳」 (flickering eyelid)。此病發生於眼部,便見眼皮跳,表現為某一側眼肌頻繁、持續、不由自主地抽搐,這種病態有時持續數月,甚至經年不愈,既有礙觀瞻,又頗苦惱。中醫認為這是血虛火動風生之證,中醫師岑鶴齡用下方為冶:生石膏100克 (先煎)、龍骨100克 (先煎)、防風100克、白芍150克、當歸80克、鉤藤100克 (後下)、炙甘草50克、熟棗仁100克、丹參100克,用水煎至一碗滿,一日分二次服。每日一劑。

如另配服蜈蚣末,每日二次,每次 3 克,則效果更佳。本病如用針灸治療,亦可見效。

備註:

(1)「主上部見血」:用之為使,亦能治崩。

(2)「周身盡痛」:徐之才曰:得蔥白能行周身。

(3)凡風葯皆能勝濕,東垣曰:卒伍年賤之職,隨所引而止,乃風葯中潤劑,若補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

(4)同黃耆芍藥又能實表止汗,合黃耆、白朮、名玉屏風散,固表聖葯,黃耆得防風而功益大,取其相畏而相使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