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貓眼上市了!“互聯網+娛樂”飛輪效應是如何煉成的?

2月4日,貓眼娛樂正式在香港聯交所主機板鳴鑼上市。上市首日,開盤漲0.14%,報14.82港元,市值達160億港元。

貓眼上市是中國泛娛樂領域的一個大事件,因為貓眼不是一家普普通通的公司,而是互聯網與泛娛樂產業融合的新物種,也是整個中國泛娛樂產業發展的縮影。

一個在線票務工具,如何逆襲成為”泛娛樂產業的BAT”

很多消費者接觸貓眼,是從網上買電影票開始的。2012年,貓眼只是美團的一個電影項目小組,主要的業務是電影在線票務。

6年過去,貓眼從一個工具應用,逆襲成為“泛娛樂產業的BAT”。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BAT分別解決的是人連接內容(百度)、人連接商品(阿里巴巴)和人連接人(騰訊),而貓眼卻以互聯網幫助消費者連接起娛樂服務的幾乎一切。

在電影在線票務這個老本行,貓眼做到了第一。據艾瑞谘詢報告,按2018 年前三季度電影票務總交易額計,貓眼是中國最大的在線電影票務服務平台,市場份額高達61.3%。

而且,圍繞著“人連接服務”,貓眼在兩個維度進行擴展。一個維度是服務的深度,比如現在給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在線選座”。王興曾經如此評價:“貓眼電影讓選座可以在網上進行,擺脫了排隊的麻煩,絕對是一個絕佳的O2O範本。”

另一個維度是服務的廣度,從電影票在線銷售,擴展到了各種娛樂的在線票務,同樣根據艾瑞的報告,以2018 年上半年總交易額計,貓眼是排名第二的在線現場娛樂票務服務平台。

貓眼還是“人連接娛樂內容”的平台,消費者可以在貓眼上看到最新的電影預告片、最新的娛樂資訊,甚至暢銷的書籍。截至2018年9月30日,貓眼平台的預告片已獲累計觀看22億次。基於此,貓眼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在線娛樂社區,成為基於娛樂的“人連接人”的平台,截至2018年9月30日,貓眼平台已積累1.580億條電影評分及7,060萬條評論。現在,貓眼不僅是中國最大的在線電影社區,更是成為中國娛樂行業的第一互聯網消費入口。

貓眼還是泛娛樂產業“人連接商品”的平台。打開貓眼,可以看到海王、大黃蜂、蜘蛛人、佩奇等電影IP的周邊正在火熱賣售。貓眼的招股書顯示,娛樂電商服務收入由2016年的0.16億元人民幣大幅增長到2017年的1.27億元人民幣,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九個月的貓眼娛樂電商服務所得收益高達1.60億元人民幣,比2017年同期同比增長83.0%。

從一個電影票在線銷售工具,逆襲成為泛娛樂產業的BAT,看似貓眼的擴張很激進,實際上卻是緊緊圍繞著用戶在娛樂上的需求這個核心,將各種娛樂消費端和服務端緊密連接起來。

從用戶的視角,無論是買電影票,看電影資訊,和看過該電影的人交流,以及購買電影相關衍生品,都是很自然的需求,貓眼盯著的是消費者的需求,所以能打破各種邊界,成為消費者獲取各種娛樂服務的一站式平台,也由此扎入到一個超過3兆的大市場。

產業互聯網的魔盒,如何打開更大的想象空間

如果將互聯網劃分為兩個大的階段,可以看到上半場是消費互聯網大行其道,下半場則是產業互聯網的春天。

過去一年,產業互聯網從未如此火熱,騰訊調整組織架構,百度聚焦在“AI+產業”,阿里巴巴也是要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賦能。

貓眼之所以能從一個在線電影票務工具實現逆襲,還在於打開了產業互聯網這個魔盒,讓自己的未來打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簡言之,貓眼將自己在消費互聯網上積累的能力、經驗和資源,開放出來,賦能給娛樂產業鏈各方,從而讓產業互聯網率先在娛樂產業蓬勃發展起來。

例如,貓眼目前已經成為電影宣發的主要平台,招股書顯示,其娛樂內容服務所得收益由2016年的3.37億元人民幣大幅增至2017年的8.52億元人民幣,增長幅度高達152.7%。單看2018年上半年,貓眼提供娛樂內容服務的電影約佔中國綜合票房的90%。

為什麽能做到這一點?秘密就是大數據。貓眼在全方位服務消費者的過程中,積累了海量的大數據,對消費者進行千人千面的精準畫像,由此可以幫助片方更準確地了解目標觀眾,通過更有效地的方式實現精準行銷、觸達觀眾。

以電影《羞羞的鐵拳》為例,貓眼主控宣發,讓這部電影一路熱映,最終成為繼《戰狼2》、《美人魚》和《捉妖記》後第四部票房超過 20 億的國產電影,成為當年國慶檔票房冠軍。今年春節檔,貓眼同樣為多部影片提供娛樂內容服務,其既是《飛馳人生》的出品、發行方,《流浪地球》《廉政風雲》《熊出沒·原始時代》的聯合出品、聯合發行方,《新喜劇之王》的聯合出品方,也是《瘋狂的外星人》《神探蒲松齡》的首席互聯網行銷平台。貓眼服務影片佔春節檔大年初一票房大盤的9成以上。

在專門推出的貓眼專業版上,影城和片方可以獲得很好的數據賦能。在這裡,秒級實時票房、人工智能票房預測、行業資訊資源對接平台“找合作”等功能讓傳統的娛樂產業看到了互聯網和大數據所帶來的新天地。而“每日真實出票量和行銷費用查詢”則顛覆了行業不透明的痛點,幫助片方及時了解影片市場反應,調整宣發策略。

電影院SAAS解決方案則是賦能電影院的利器,以貓眼影院行銷及數據魔術方塊系統為例,它幫助影院進行網絡行銷,影院聯名會員卡幫助影院運營會員體系,成為影院在互聯網大潮中更新轉型的得力助手。數據顯示,目前貓眼已經和5600多家影院合作開通了會員卡。

一句話,貓眼在服務行業過程中已經成為中國泛娛樂產業的水、電、煤,它在“互聯網+娛樂”上的拓展,充分展示了互聯網之於娛樂產業的強大賦能作用,以及自己未來的無限可能。

飛輪效應,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的互相驅動

在商業界,有一個著名的“飛輪理論”。

簡單來說,就是公司業務的正循環體系,各個業務模塊之間會相互推動,就像是咬合的齒輪一樣。整個齒輪組從靜止到轉動起來需要花費比較大的力氣,特別是最開始非常困難。但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一旦有一個齒輪轉動起來,整個的齒輪組就會跟著飛速轉動。

市值突破兆美元的亞馬遜,就是因為這個“飛輪”:在亞馬遜,因為能給消費者提供豐富的選品和便利,所以帶來了更好的用戶體驗,這種好的體驗會讓用戶為亞馬遜進行免費的口碑傳播,進而帶來更大的流量,然後會吸引更多的供應商進來,提升選品和便利,進而構成增長的飛輪。

貓眼是少有的同時跨越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不是孤立的,而是像飛輪一樣,咬合在一起,互相促進,最終讓貓眼高速運轉、強勁增長。具體來說,在貓眼,因為能給消費者提供多元化的一站式娛樂服務,所以帶來了更好的用戶體驗,這種好的體驗會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以及更強的黏性,而這會讓貓眼積累起更多的用戶數據,對用戶洞察愈發精準,由此能為娛樂產業鏈各方在製、投、宣、發、影院、票務、行銷等方面提供更好的賦能,進而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最終這樣的結果又會反過來促進更多消費者加入,飛輪循環不止,形成生態閉環。

飛輪效應給貓眼帶來營收的多樣化和更加穩健的營收結構,驅動了業績的高速增長。

在貓眼招股書中,可以看到其看家本領——電影票務收入在高速增長,但比重在逐年下降,從2015年到2018年前三季度,該項業務的收入由5.94億元增至17.81億元,在整體收入結構中的佔比卻從99.6%下降到了58.2%。另一方面,貓眼的娛樂內容服務收入從2017年的前三季度的4.11億元迅猛增長至2018年前三季度的9.10億元,在整體收入結構中的比重從26.8%上升到了29.8%。

這說明了什麽?說明貓眼消費互聯網的飛輪已經帶動起產業互聯網的飛輪,一個良性運轉的體系已經成型。

後記:做正確的事

貓眼上市,以及貓眼從一家在線電影票務工具逆襲成為泛娛樂產業的水、電、煤,到底因為什麽?

有人說,是因為股東的強大。這話也沒錯,貓眼最初脫胎於美團,在2016年與光線聯姻,又在2017年和騰訊旗下的微影時代合並。兩次重要的資本運作之後,貓眼背後站著的是光線、騰訊、美團三大巨頭。由此,貓眼獲得了光線在行業和內容上的核心資源,和騰訊、美團在流量上的核心資源,發展如虎添翼。

貓眼的崛起,更大程度上也源於自身。貓眼CEO鄭志昊曾經反覆說的一句話是:“貓眼要做正確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這句話是美團的座右銘,也是貓眼始終堅持的“初心”。

回顧貓眼的發展史,可以看到這句話的分量。在與光線聯姻中,無論是出讓控股權,還是估值的制定,都說明貓眼著眼的是長遠,而不是眼前,是做正確的事,不是容易的事;在票補大戰盛行之時,貓眼沒有一直去做砸錢票補這樣粗放型的事情,而是深度整合產業鏈資源,拓展泛娛樂的新空間,同樣是做正確的事,不是容易的事。

為什麽貓眼能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能形成高速運轉的飛輪?秘密也源於此。

上市儀式結束後,鄭志昊給貓眼員工發出公開信,再次重申貓眼的價值觀和企業原則:“能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作為“互聯網+娛樂”平台,貓眼要承擔起平台的責任,通過科技和創新的力量,讓娛樂更簡單;持續為用戶和行業創造長期價值。

是的,貓眼表面上看似四處擴張,在用戶端從電影票務到娛樂票務,到娛樂電商、在線社區……在產業端深入到娛樂產業鏈的製、投、宣、發、影院、票務、行銷等全產業鏈,但是都圍繞一個核心:創造價值,前者是為用戶創造價值,後者是為行業創造價值。

這就是貓眼的“互聯網+娛樂”的商業邏輯,當貓眼從“在線電影票務“業務空間躍升到“互聯網+娛樂”格局,就像是從一個池塘跳入到一個大海,一個充滿可能性的想象空間由此產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