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古方治哮喘,一敷一貼間哮喘全無

唐代詩人張集《答鄱陽客藥名詩》曾有詩,「江皋歲暮相逢地,黃葉霜前半夏枝。子夜吟詩向松桂,心中萬事喜君知。」這首詩中,一共出現了「地黃、半夏、梔子、桂心」四味中藥,不僅令原本枯燥的歲寒時節變得意趣盎然,而且將詩人的心情巧妙委婉地表達出來。

一詩一情,一文一畫,早已成為一種民族文化,悄悄融入了中華五千年的文化血脈之中,催生出來的便是一種大氣、從容的民族精神。

這樣的民族精神,體現在東坡居士被貶之後的從容曠達,「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體現在易安居士經歷國破家亡的大義凜然,「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更體現在歷經數千年、經久不衰的中醫藥事業之中。

為了這種尋求真理,更為了普濟眾生的大愛,中醫在前人無數次失敗的基礎之上,經過數次修正,千百次親身試藥的危險中,最終形成了一套以《黃帝內經》等經典中醫典籍為宗旨的理論體系,所提倡的養生之道、治病理論更是傳頌千秋,影響深遠。

但是,隨著現代人逐漸摒棄了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取而代之為晚睡晚起的生活方式,長期對著電腦,白天玩命工作,晚上在外應酬,回到家裡,常常因為怕麻煩,從來也不做飯,湊合吃點外賣,以為這樣就可以無憂了。

久坐加吃飯不規律,造成腸蠕動減弱,消化液分泌減少,脾胃受到損傷,久而久之,抵抗力下降。人們能坐車便極少走路鍛煉,一兩公里的距離,卻硬是要計程車,也不走路解決。這種懶癌,不僅使自身呼吸系統得不到鍛煉,更使得城市車輛越來越多。是秋冬季節,氣壓低,大量汽車尾氣及工業企業汙染物排放物質久積城市中央,難以擴散到高空,導致PM2.5和PM10濃度居高不下,空氣汙染非常嚴重。

於是,在城市中便出現了一種越來越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哮喘」,據統計,我國目前的哮喘患者已經達到3000萬!

雖然哮喘的發病包括遺傳、環境等眾多複雜因素,但目前治療哮喘最常用到的是針對呼吸系統的抗炎治療。西醫通過對患者現有的治療級別進行評估,提出精細的治療方案,茶鹼類,激素類藥物的輪番上陣,效果依然不甚理想。

尤其對於免疫力低下的兒童和老人,常常是反覆治療,反覆發作,病情不僅得不到控制,反而愈演愈烈了。

眾所周知,西醫抗生素藥物的濫用,會引起身高抑製、骨質疏鬆,甚至產生藥物依賴、免疫系統失衡等嚴重後果,身體抵抗力下降了,人體自帶的循環系統得不到恢復,身體隱藏的內症得不到根治,自然就形成了葯越吃越重、病情越控制越嚴重的情況!

在文初的《答鄱陽客藥名詩》中,地黃、半夏雖一寒一熱,藥性不同,同時入詩,卻毫不違和,反而彰顯了中醫裡辯證統一方法受到古人的廣泛推崇。

中醫素有「人體的陰陽平衡是生命的根本,應與四時寒、熱、溫、涼的變化相適應。」而現代人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喜涼貪葷,作息不規律,造成了身體內部的陰陽失衡,無疑為疾病發作提供可乘之機。

中醫對哮喘的辯證治療,不僅體現在藥性的寒熱搭配,根據病症發展的不同時期,又將哮喘分為發作期和緩解期。發作期以呼吸急促、喉中痰鳴有聲,胸膈滿悶為主要表現,又按照病因不同以寒、熱區分。

寒哮:痰稀色白多泡沫,面色晦暗帶青,口不渴或喜熱飲,形寒怕冷,天冷或遇寒易發,色質淡苔白滑,脈浮緊或弦緊。

熱哮:痰黃粘稠,咯痰不爽,面赤汗出,口渴喜飲,不惡寒,煩悶不安,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滑。

緩解期,病症主要表現在機體肺脾腎正氣不足,伏邪潛而不動,身體表現為易感冒、易出汗、動則氣喘、身睏乏力等。

所以,中醫治療主要通過辨明寒熱,發作期以「伏痰」遇感引觸,痰隨氣升,氣因痰阻,表現為邪實之證,以扶正驅邪為主,緩解期側重對臟腑不足進行精準調理,稍有誤診,便可能差之毫厘,謬之千里。

中醫認為,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當哮喘病發作時,肺道不能主氣,腎虛不能納氣,則氣逆於上,而發於喘急。脾為生化之源,脾虛生痰,痰阻氣道,故見喘咳,氣短。因此,哮喘雖發病於肺部,但是病源卻與腎、肺不足息息相關,發病因素也表現出複雜多變的特點。

中醫理論認為,哮喘不僅有臟腑的虧虛,還與身體的「風、熱、寒、痰、瘀」相關。肺外合皮毛,脾為衛氣之源,肺脾虛不僅易聚濕生痰,阻塞氣道,身體就容易受外邪侵襲。

所以對於哮喘患者,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為顯症,身體肺、腎、脾失調是隱症,身體內環境陰陽失衡才是根源。所以治療哮喘在緩解期必須重視肺脾腎三臟功能的修復,同時也不可忘記驅邪治標。

明·張景嶽《景嶽全書·喘促》分虛實:「實喘者有邪,邪氣實也」,「虛喘者無邪,元氣虛也」。

實喘發病驟急,氣長而有餘,以呼出為快,胸脹氣粗,脈搏多實而有力,治療也以溫肺散寒、豁痰平喘和清熱宣肺、化痰平喘為主;虛喘時發病徐緩,氣短而不續,聲低息短,動則喘促,無明顯發作間歇,脈多虛細無力,治療也多以益肺固表、健脾化痰和溫腎平喘為主。

緩解期,病人可能無明顯癥狀,主要表現在身體抵抗力差,面色差,氣血不足等方面,在治病中也更加偏重於的益氣、固腎等五臟調和,配合以治標促治本,起到鞏固療效、強身健體的作用。

通過《黃帝內經》對經絡系統性的研究,內經記載人體穴位有160個左右,12條正經,條條經絡均與人體臟腑、氣血運作息息相關,缺一不可。中醫外用通過絡脈、經別、經筋等中醫理念,結合實際治療經驗,發現在治療哮喘中,中藥藥效可以通過肺俞(雙)、心俞(雙)、膈俞(雙)穴位關聯的人體經絡直接滲透,藥效將直接作用於對應臟腑,可以宣肺平喘、健脾息喘、固腎納氣的神奇功效。


想了解中醫外用古方治療哮喘的可以添加我們中醫院坐診中醫大夫的諮詢號詳細問診

中醫院診大夫的號:13140071593 (長按點擊複製添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