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維生素的生理學和新生兒需要量

脂溶性維生素(A、D、E、K)儲存在體內,大劑量攝入可引起中毒。水溶性維生素(B1212、H)不在體內儲存,過多的攝入可通過尿或膽道(B12)排泄。美國兒科學會聲明,足月的母乳餵養兒不需要在頭6個月期間補充水溶性維生素,除非特殊的情況;早產兒一旦他們攝入足夠量的配方乳或強化的人乳,也不需要補充水溶性維生素。脂溶性維生素缺乏對健康的人乳或嬰兒配方乳餵養的足月兒也是一個罕見的問題,然而,早產兒常常處於維生素A、D、E、K缺乏的危險。一、維生素A(Vit A)

VitA為合成視網膜色素和上皮細胞發育所必須,其活性類型為視黃醇,以與視黃醇結合蛋白(RBP)相結合的形式在血漿中運輸,RBP的合成通常發生在孕晚期,早產兒血漿中視黃醇和RBP的濃度都比足月兒低,因此早產兒VitA的儲存較低,處於缺乏的危險。VitA缺乏與組織纖維化(特別是肺和肝)之間的關係已在哺乳類動物中證實,人類早產兒中也注意到伴有臍血低VitA水準的RDS早產兒容易發生BPD。一個近來的Cochrane綜述證實,早產兒常規補充維生素A可降低CLD的發生率。然而,如果不常規監測血清維生素A水準,對所有處於BPD危險的嬰兒都用維生素A治療是不合理的,合適的方案是僅在低維生素A血濃度的嬰兒中給予維生素A治療。

二、維生素D(Vit D)

早產兒比足月兒有更大的VitD需要量,因為其出生時的儲備較低和較大的骨骼礦化需求。足月兒通常推薦的劑量是400U/d,早產兒的推薦劑量可多達800~1000U/d,3個月後改為400U/d。但是必須記住,在預防早產兒代謝性骨病中維生素D不是鈣和磷的替代品,應用1-25-OHD而不是維生素D看來是合乎邏輯的,因為在極小的早產兒中,膽鹽池小和脂肪吸收不良,VitD的吸收可能受損。

三、維生素E(Vit E)

VitE是一種強有力的抗氧化劑,每天補充VitE 5mg有助於預防早產兒溶血性貧血,特別是接受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或鐵強化飲食的嬰兒。關於在早產兒中應用藥理劑量的VitE預防或治療ROP、BPD和IVH均沒有顯示有益的作用,相反,補充後的高VitE水準可增加敗血症和NEC的風險。

四、維生素K(VitK)

所有的新生兒都在出生時接受VitK 0.5~1mg以預防新生兒出血症,VitK缺乏的發生率已經極低。然而,接受廣譜抗生素的嬰兒,腸道菌群明顯減少,應當額外補充VitK至少每周2次。母乳餵養兒在5~6周時也需重複給葯,以預防晚期VitK缺乏所致的顱內出血。

更多精彩,請關注

它,

不僅僅是一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