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兒童缺乏維生素D危害有哪些?

喵~

o(=·ω·=)m

sparks fly來自人衛兒科00:0004:22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概述】

維生素D(vitamin D,VitD)是一組脂溶性類固醇衍生物,主要為VitD3(膽骨化醇)和VitD2(麥角骨化醇),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激發後可轉變成VitD3。陽光照射產生的VitD與來自食物的維生素D均與血液中的VitD結合蛋白結合而轉運到肝臟,並羥化成25-(OH)D,25-(OH)D是VitD在血液循環中的主要形式,可在腎臟以及其他組織中,再次羥化為1,25-(OH)2D。1,25-(OH)2D是VitD的活性形式。

VitD的主要功能是維持人體內鈣的代謝平衡以及骨骼形成。此外,由於VitD受體廣泛分布於人體各組織系統,VitD活性形式1,25-(OH)2D具有激素樣作用。VitD具有廣泛的生理作用,是維持人體健康、細胞生長和發育必不可少的物質,如影響免疫、神經、生殖、內分泌、上皮及毛髮生長等。

維生素缺乏性佝僂病(ricket)(簡稱佝僂病)為缺乏VitD引起體內鈣磷代謝異常,導致生長期的骨組織礦化不全,產生以骨骼病變為特徵的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全身性慢性營養性疾病,是VitD缺乏發展最為嚴重的階段。

據估計,全世界大約30%~50%的兒童和成人的血清25-(OH)D<50nmol/L(20ng/ml)。我國目前尚缺少較大樣本的人群血清25-(OH)D水準的調查資料。

【臨床表現】

VitD不足、輕度VitD缺乏以及佝僂病早期,可無特異性臨床表現,但也可出現低鈣抽搐、生長損害、昏睡、易激惹,少數患兒可能表現為骨折風險增加、肌肉疼痛等。

VitD缺乏導致免疫功能異常,急性感染易感性增加。而且VitD缺乏降低長期潛伏疾病閾值,導致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發性硬化、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神經肌肉疾病、腎臟疾病、皮膚疾病(牛皮癬)、腫瘤(白血病、結腸癌、攝護腺癌和乳腺癌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等易感性增加。

佝僂病是VitD缺乏極端範例,佝僂病發病高峰在3~18個月齡,佝僂病臨床表現包括一般非特異性癥狀、骨骼特徵性改變和其他系統改變。依病變程度分為早期、活動期、恢復期和後遺症期。

1.早期

多為2~3月齡嬰兒。可有多汗、易激惹、睡眠不安等非特異性神經精神癥狀。此期常無骨骼病變。血鈣、血磷正常或稍低,鹼性磷酸酶(AKP)正常或稍高,血25-(OH)D降低,1,25-(OH)2D正常或稍高。骨X線片長骨乾骺端無異常或見臨時鈣化帶模糊變薄、乾骺端稍增寬。

2.活動期

骨骼體征:<6個月齡嬰兒,可見顱骨軟化體征(乒乓感);>6個月齡嬰兒,可見方顱、手(足)鐲、肋串珠、肋軟骨溝、雞胸、O型腿、X形腿等體征。血鈣正常低值或降低,血磷明顯下降,血AKP增高。血25-(OH)D、1,25-(OH)2D顯著降低。骨X線片長骨乾骺端臨時鈣化帶消失,乾骺端增寬,呈毛刷狀或杯口狀,骨骺軟骨盤加寬>2mm。

3.恢復期

早期或活動期患兒經日光照射或治療後癥狀消失,體徵逐漸減輕或恢復。血鈣、血磷、AKP、25-(OH)D、1,25-(OH)2D逐漸恢復正常。骨X線片長骨乾骺端臨時鈣化帶重現、增寬、密度增加,骨骺軟骨盤<2mm。

4.後遺症期

多見於3歲以後的兒童,因嬰幼兒期嚴重佝僂病,殘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無任何臨床癥狀,骨X線及血生化檢查正常。

必須注意的是佝僂病的非特異性癥狀如多汗、易激惹、睡眠不安、枕禿等,很難同生理現象區別,僅作為早期診斷的參考依據,不能作為診斷的主要依據。乳牙萌出延遲(12~13個月齡後)、前囟閉合延遲(24個月齡後)不是佝僂病的特異體征,部分體征如方顱、雞胸有一定主觀性;下肢彎曲應與生理性彎曲相鑒別(依據病史、骨X線片與血生化等資料)。

【治療】1.維生素D缺乏治療

兒童輕度VitD缺乏及不足時,可給予雙倍劑量的VitD補充劑,即800IU/d,持續治療3~4個月,然後恢復400IU/d的常規補充劑量。

2.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治療

治療目的為防止骨骼畸形,治療原則以口服為主。VitD製劑選擇,劑量大小、療程長短、單次或多次、途徑(口服或肌注)應根據患兒具體情況而定,強調個體化。劑量為2000~4000IU/d(50~100μg/d),1個月後改400IU/d(10μg/d)。

口服困難或腹瀉等影響吸收時,可採用大劑量突擊療法,VitD 15~30萬IU或者每次3.75~7.5mg,肌注,3個月後VitD 400IU/d(10μg/d)。1個月後隨訪,如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均無改善時應考慮其他疾病,同時也應避免高鈣血症、高鈣尿症及VitD過量。

肌注給藥方法不宜應用於新生兒和小嬰兒,因其沒有足夠的脂肪儲存VitD,而且肌層薄、血管多,VitD油劑注射於局部後,由於吸收差,可導致局部肌纖維損傷出血。

3.其他治療

(1)鈣劑補充:乳類是嬰兒鈣營養的優質來源,一般佝僂病治療可不補鈣。如有鈣缺乏高危因素,骨量發育不良,可考慮補充鈣劑。

(2)微量營養素補充:應注意其他多種維生素的攝入。

(3)外科手術:嚴重骨骼畸形可外科手術矯形。

【預防】

維生素D缺乏及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發生與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因此,只要作好科學育兒和衛生保健知識宣傳,開展系統保健管理,採取綜合防治措施,維生素D缺乏及佝僂病是完全可以預防和控制的。維生素D缺乏及佝僂病的預防應從孕前、孕期開始,以1歲以內嬰兒為重點對象,並應系統管理到3歲。即做到「抓早、抓小、抓徹底」。

1.綜合防治措施

特彆強調VitD缺乏兒父母及看護人參與的重要性。利用各種宣傳形式,向群眾廣泛宣傳科學育兒和佝僂病防治衛生知識,克服不良育兒習慣,指導家長參與自我保健。

2.系統管理

通過婦幼保健網對孕婦、新生兒、嬰幼兒開展保健管理,定期訪視並按計劃進行VitD缺乏及佝僂病防治監測。

3.加強護理

指導家長做好兒童生活和衛生護理,定期進行預防接種,積極預防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瀉、貧血等急慢性疾病。合理餵養、平衡膳食、改變偏食等不良習慣對於預防VitD缺乏及佝僂病也是非常重要的。

4.母親孕期預防

孕婦應經常戶外活動,進食富含鈣、磷的食物。妊娠後期為秋冬季的婦女宜適當補充VitD 400~1000IU/d(10~25μg/d)。如有條件,孕婦在妊娠後3個月應監測血25-(OH)D濃度,存在明顯VitD缺乏,應補充VitD 3000~5000IU/d(75~125μg/d),維持25-(OH)D水準達正常範圍。如用VitAD製劑應避免VitA中毒,VitA攝入<1萬IU/d。

5.嬰幼兒預防

(1)戶外活動:指導家長帶嬰兒儘早戶外活動,逐漸達1~2h/d,盡量暴露嬰兒身體部位如頭面部、手足等。不主張日光浴及人工紫外線療法,以防皮膚損傷,特別是6個月以下嬰兒。

(2)VitD補充:嬰兒(包括純母乳餵養兒)出生數天后即可給予400IU/d(10μg/d)的VitD補充劑,並推薦長期補充,直至兒童和青少年期。

VitD補充量應包括食物、日光照射、VitD製劑、VitD強化食品中的VitD含量,如嬰兒每天攝入500ml配方奶,可攝取VitD約200IU(5μg),加之適當的戶外活動,可不必另外補充VitD製劑。

(3)高危人群補充: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雙胎兒生後即應補充VitD 800~1000IU/d(20~25μg/d),3個月後改400IU/d(10μg/d)。

欲了解全面內容請購買正版圖書

更多精彩盡在

「兒科疾病診療規範」叢書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購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