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麼脾虛總愛找孩子?兒科醫生:2個始作俑者,家長偏不在乎

一些數據顯示,「十個孩子九個胃」,現在超過70%的孩子有脾胃虛弱問題。兒科門診「熙熙攘攘」有因為這個問題頭疼的。育兒論壇上也有許多比較著急的媽媽問:如果孩子們脾虛怎麼辦?


我的侄女佳佳只有一歲半,她被脾胃虛弱所困擾。當開始添加輔食在六個月的時候,小傢夥拉肚子,便便又松又綠,味道很臭。一開始我嫂子不在乎。直到佳佳發燒,晚上哭了,我嫂子才急著把孩子送到醫院。全身檢查和退燒後,醫生告訴我們,孩子脾胃不好,體內積有食物。從他嘴裡的異味、舌苔厚、面色發黃、腹部腫脹可以看出,他還詢問了餵養情況、補充食物和孩子的排便情況。

現在生活條件更好了,孩子們吃得更「挑剔」。然而,食物更加多樣和複雜。一些新手媽媽缺乏經驗,不適當的餵養會導致孩子的消化不良和積食。父母應該知道兩個脾胃虛弱的罪魁禍首是:


1。脾胃先天不足,運化乏力作為嬰兒從外界獲取「營養」的渠道,脾胃之間的分工是明確的。胃首先接收和分解食物,從中提取營養,然後將能量從脾臟輸送到身體可以直接吸收和利用的能量中,並將其輸送到各種組織和器官。脾胃互補,協調運作。然而,中醫說「新生兒的胃又小又脆弱」。孩子的脾胃不成熟,尤其是懷孕期間不禁止母親飲食,喜歡吃冷涼的東西,容易導致先天性脾胃虛弱、食物堆積和便秘。

2、餵養太多、太好,腸胃難以負荷母乳營養豐富,也有利於嬰兒的消化吸收。然而,從添加補充食物開始,許多父母,特別是老一輩的祖母和祖母,都急於給他們的孩子補充營養。補充粥也是由雞蛋、魚和肉製成的。這種高脂肪和高蛋白食物難以消化,腸胃無法承受,從而減慢蠕動,導致食物堆積和消化不良。事實上,兒童的飲食結構相當「以肉為基礎」,難以消化。哄孩子多吃是脾胃虛弱,不能運輸和消化,積累食物的主要原因。


兒童食物積累的表現是什麼?

1.胃口不好,吃飯時要花很長時間磨蹭。

2.吃的不多就飽了,經常大便乾燥或拉肚子。

3.免疫力下降,感冒,反覆咳嗽,甚至肺炎。

4.精神萎靡、煩躁、容易哭泣、觸摸、睡覺時出汗過多等。

5.鼻樑兩側的皮膚是發青的,舌苔變得又厚又白。有時候,一個人走近時可以聞到嘴裡的酸味。

6.發育不良,面部發黃消瘦,小便短黃或清澈,大便酸臭或稀便等。


孩子們的脾胃虛弱怎麼辦?

首先,飲食療法調理適當調整飲食中魚、蛋、奶的比例,為兒童煮易消化的粥,定期補充多桿雙糖,多桿雙糖可以促進胃腸蠕動,清理腸道中尚未分解的食物殘渣,使兒童消化順暢,排便順暢,不積食,促進營養吸收,幫助兒童身體發育。

其次,兒科醫生建議按摩脊柱:保持嬰兒俯臥,背部外露。從尾椎骨兩側開始,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皮膚,慢慢向前握,直到到達背部上方的大椎穴,重複幾次。每天早晚堅持這種方法更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