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債基募集難度增加負收益增多 基金發行失敗將常態化

  債券基金、定製基金越來越難募集

  來源:金證券記者 張賀

  債券違約、債基踩雷,資金愈發敏感和謹慎。《金證券》記者獲悉,不少基金將已經獲批的債基產品延期到下半年再募集,免得重蹈興銀瑞福定開債的覆轍。

  5月19日,興銀瑞福定開債發布了關於基金合約不能生效的公告,這是今年第10隻發行失敗的基金產品,而基金業募集失敗的產品總量也不過17隻。債基募集將越來越難,基金發行失敗將成常態,這已經成行業共識。

  近兩成債基今年收益為負

  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6日,5月以來新成立的15隻債券型基金平均募集規模僅4.93億份,創出16個月新低。5月發行債基規模為73.99億份,佔比降為26.29%,兩個數字均創下一年新低。近期,興銀瑞福定開債更是宣布發行失敗,這已經是今年第六隻發行失敗的債券基金。

  “違約事件頻現,債券剛兌被打破,部分債基跌幅比股票基金更大,受到市場冷遇很正常。”深圳一家公募基金人士對《金證券》記者說,其所在的公司已經獲批的債基會延期募集,因為在目前市場環境,如果硬上的話,成立的壓力很大。接受記者採訪的其他幾家基金也表達了相似的意見,認為上半年大概率還有其他債基踩雷,至少要等到下半年,機構避險心態不那麽濃的時候再募集勝算較大。

  債基業績不佳也是不受機構青睞的原因。《金證券》記者注意到,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5月29日,仍有174隻債基今年淨值增長率為負值,佔966只可比債基的18%,更有24隻債基今年以來部門淨值跌幅超過5%。

  基金發行失敗將常態化

  事實上,不僅債券基金募集困難,機構定製基金的發行也不容樂觀。

  數據顯示,自去年四月公募基金出現首隻募集失敗案例後至今,公開發布基金合約不能生效的基金已經達到17隻,其中10隻出現在今年前五個月。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這17隻發行失敗產品大多是機構定製。以興銀瑞福定開債為例,根據公告,其為發起式基金,基金公司利用自有資金出資1000萬元,發售對象為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可投資於證券投資基金的機構投資者、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發起資金提供方以及法律法規或中國證監會允許購買證券投資基金的其他投資人,不向個人投資者發售。

  “機構定製曾經紅極一時,是基金迅速做大規模的捷徑,部分基金公司嚴重依賴委外資金和定製產品,我估計這種發展模式快走到頭了。”上海一家中等規模公募基金人士對《金證券》記者透露,隨著政策的介入和市場的變化,銀行和機構資金在定製產品上越來越“強勢”,基金公司議價能力變弱。“基金從申報到獲批要花不少時間,拿到許可證後,如果市場情況發生變化,以前大家可能會信守之前的約定,但現在就不一定了,導致有基金費力拿到許可證,當初說好的資金卻抬腿跑了。”

  在採訪中,不少業內人士還表示,目前發行失利基本在機構定製或債券類產品上,但隨著基金實力的分化加劇,未來非定製的權益類產品也可能發行失敗,總之,發行失敗將常態化。

 

責任編輯:陶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