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又現產品募集失敗 年內3隻機構定製基金夭折

  自今年年初公募基金扎堆推出機構定製產品以來,截至5月22日,年內已有75隻定開發起式債基合約生效,但最近有一隻卻募集失敗了。

  近日,記者注意到興銀基金旗下一隻機構定製產品興銀瑞福定開債基募集失敗。據統計,這是自去年嘉合睿金定開基金發生首例募集失敗以來,國內基金業第18例新發基金募集合約未生效,同時這也是今年募集失敗的第3隻定開發起式債基。

  年內夭折的第三隻定製產品

  從今年定開發起式債基合約生效的情況來看,《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得出:1月份共有8隻生效,2月份共有10隻生效,3月份合約生效的該類基金最多,共有33隻,4月份共有18隻生效,截至5月22日,5月份共有6隻生效。其中,另外募集失敗的兩隻定開發起式債基分別來自一家小型公募和大型公募基金公司。

  據了解,國內第18隻募集失敗的基金興銀瑞福定開發起式在招募說明書裡提到,本基金不向個人投資者公開發售,同時這也是興銀基金募集的第一隻機構定製基金。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於2013年的興銀基金,目前旗下共有17隻基金(份額合並計算),一季度基金總規模為390億元,相比上期減少134億元,其中債基規模和貨基規模均在190億元左右,佔比超90%,另外5隻混合型股基總規模僅不到10億元,平均一隻規模不足2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興銀基金旗下還有一隻基金興銀瑞景靈活配置混合也在今年1月募集失敗。

  通常基金公司與機構合作能給規模帶來大幅增量,尤其對於中小型基金公司而言。同時根據新規,針對單一機構持有人新設基金,單一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比例達到或者超過50%,采取定期開放、發起式形式,不得向個人投資者公開發售。故而越來越多的定開發起式債基在今年一季度相繼被推出。

  半年內就有兩隻產品募集失敗,其中一隻還是抱以較大期望的機構定製產品,這對於權益類產品較少的興銀基金來說,似乎來了一擊當頭一棒。接下來,是否還會繼續推出機構定製產品,是否考慮將重心放在權益類產品上,截至記者發稿,採訪函暫未收到興銀基金任何回復。

  獨立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機構定製產品募集失敗的原因主要包括市場環境不佳,資金認購申購意願不大,也與基金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個性化定製產品有關;同時也與基金數量不斷擴容,基金產品本身缺乏核心競爭力有關。

  如何解決中小型募資難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5月22日,共有18隻基金募集失敗,分別是長信穩尚三個月定開債發起式、大摩多元安享18個月債券、國金鑫金、九泰銳興定增、九泰銳信定增、泰達巨集利創富混合、興銀瑞福定開債、興銀瑞景、中銀證券安頤定開等。從上述公司中可以看出,募集失敗的基金主要來自中小型公司。

  一位不願具名的公募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首先,公募基金目前面臨著銷量下滑以及行業價格戰;其次,當前市場較為低迷,基金業績虧損等影響都會給目前中小型基金公司募資帶來較為嚴峻的挑戰。

  郭施亮認為,當前公募基金募資面臨的問題,一方面是募資時所對應的時間段,如遇到募資低迷、市場環境低迷期,會產生一定難度;另一方面則是管道上、監管壓力上等因素,都會製約產品募資過程,中小型基金更應該突出個性化定製以及做精產品、業績為王的定位。

責任編輯:張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