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郭樹清兼任央行副行長 是英國雙峰監管模式的變通

  中國式金融監管: 銀保會主席郭樹清兼任央行黨委書記、副行長

  本報記者 張奇 北京報導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郭樹清引用魯迅的格言為博士論文《模式的變革與變革的模式》開篇。

  3月26日下午三點四十分左右,人群走出了央行北門,有參會人員在路邊探討著未來金融監管可能的改變,他們剛剛參加的一場會議,對未來中國金融監管改革影響深遠。

  會上宣布,郭樹清任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副行長,而在數天前,郭樹清剛剛接掌改組後的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銀保會”)黨委書記、主席一職。

  其實早在3月19日,易綱出任新一屆行長時,市場便開始關注央行黨委書記人選,此前慣例是行長兼任黨委書記。有分析稱,若打破行長兼任的慣例,則新任黨委書記也將在央行擁有重要的話語權。

  一位央行系統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在現行體制下不論采取何種方式,加強監管部門間的溝通協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從根本贏得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才是王道,這可能是今天人事任命的邏輯,即用人事安排來完善體制,也可以是部分人理解的實現事實上的“雙峰”。

  不論如何,這一任命讓目前的監管架構變得頗具探索性。

  郭樹清任央行黨委書記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央行司局級長官周日(25日)下午接到26日開會的通知。3月26日兩點半左右,大波人員從北門走進央行,臨近三點時,個別司局級幹部跑步進入。

  下午三點左右,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宣布了中央關於人民銀行主要長官同志職務調整的決定,並就人民銀行落實好中央決策部署提出了要求。郭樹清被任命為央行黨委書記、副行長,負責人事、黨務和改革等;易綱除了央行行長職務,還為黨委副書記,負責央行具體業務。

  易綱稱,全面擔負和履行行長職責,和郭樹清書記與黨委成員精誠團結,凝聚全行合力,共同開創央行工作新局面。郭樹清表示,全力支持易綱履行行長職責,緊密團結、相互信任,堅決貫徹中央要求,和全行同志一起共同應對挑戰,做好人民銀行各項工作。周小川祝願央行今後在巨集觀調控上更加堅定有效,金融體系更加健康穩定,金融基礎設施更加先進、可靠,更好地為中國經濟的現代化服務。

  一年之前,郭樹清再度回歸金融系統,他從山東北上進京,接替已年滿65周歲的尚福林,擔任銀監會主席一職。履新銀監會主席一職3天后,郭樹清亮相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他表示,(金融亂象)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是源於監管制度缺失,“牛欄裡關貓”。

  他說,“(要)盡快填補法規空白,及時更新已經滯後於業務和風險發展的監管規製,廢除不合時宜的規章制度。制度固然重要,但人的因素更加重要。即使築好了‘籬笆’,守護人員的巡邏和值班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緊接著,銀監會開展了“三三四十”、信用風險專項排查、“兩會一層”風控責任落實等專項治理工作。“郭式監管旋風”席卷銀行業,一名銀監系統人士坦言:“別說主席忙得沒空露臉,就是我們普通職員這一年來也是非常忙,經常加班加點連軸轉。”

  2018年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頒布,其中一項就是整合銀監會和保監會的職責,組建了新的國務院直屬部門——銀保會。3月21日,郭樹清被任命為首任銀保會主席。這意味著,到目前郭樹清同時擔任央行黨委書記、副行長和銀保會黨委書記、主席。這一任職框架頗具探索性,也讓原有的金融監管架構多了新的意味。

  有接近央行人士分析稱,人事任命有多方面考慮,從業務角度來說,更利於監管協調,未來央行與銀保會將協調得更好,從而有利於金融穩定。中信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明明也認為,這一人事任命有利於巨集觀審慎和微觀監管相互結合。“新的人事安排可能令協調更加通暢,有助於金融防風險。”

  在擔任山東省省長之前,郭樹清於1998年7月出任貴州省副省長,此後先後擔任央行副行長,建設銀行董事長、黨委書記(其間兼任信達資產黨委書記),證監會主席、黨委書記,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等職,任職經歷頗為豐富。

  一位銀行人士評價稱,郭樹清是一名強有力的行動者。“他是堅定的改革者,善於處理複雜問題,勇於嘗試啃各種‘硬骨頭’。上任伊始說的那些話,制定的計劃,一年的時間不動聲色地全部完成了,而且還非常平穩,並未給銀行業帶來大的波動。”

  郭樹清此番來央行搭檔易綱,兩人的互補效應顯著。剛剛接替周小川出任新一屆行長的易綱是名“老央行”,在央行工作已21年。有央行系統官員評價稱,(易綱)正直、善良、內斂,經濟金融理論功底深厚,熟悉央行業務且具國際視野。早在兩三年前,易綱已開始負責央行內部各項工作,位列央行副行長之首。2016年兩會期間,周小川介紹易綱,“負責人民銀行各項工作,主管貨幣政策、國際業務”。

  需要說明,2004年時郭樹清和易綱曾在央行有過共事。彼時吳曉靈、郭樹清、蘇寧、李若谷等人任副行長,劉士余、易綱、胡曉煉任行長助理,行長為周小川。

  中國式監管架構

  伴隨著機構改革、人事任命逐步落地,中國式的金融監管架構漸漸顯現。

  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出組建銀保會,不再保留銀監會、保監會。同時,方案將銀監會和保監會擬定銀行業、保險業重要法律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職責劃入央行。

  一位金融機構高層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之所以銀保監管合並,是因為銀行業、保險業都是間接融資,以資本約束為監管核 心,合並能增強監管效率。證監會是直接融資。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基因有差別,如果合到一塊可能會“打架”。

  分析人士認為,本次調整後,“一委一行兩會”的新監管體系正式形成,此前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穩委”)。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曾表示,金穩委應該在一行三會之上。周小川稱,央行將在新的金融監管框架中起到更重要作用。

  緊接著,一系列人事任命落地。3月19日,易綱成為新一任央行行長;21日,郭樹清成為銀保會第一任黨委書記、主席;26日郭樹清再出任央行黨委書記、副行長。郭樹清同時任職銀保會與央行,被認為有利於加強央行與銀保會的協調。

  亦有業內人士認為,郭樹清的新任職是對此前預期的英國“雙峰”監管模式中大央行角色的變通體現。“不論東西監管,改革迫在眉睫,(當前的任命)有助於防範金融風險共同作戰。”另有央行系統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兩會期間,英國“雙峰”監管模式頗受關注,央行研究局牛慕鴻等人撰文稱,本輪金融危機後,英國將英格蘭銀行改造成集貨幣政策、巨集觀審慎、微觀審慎於一身的“超級央行”,並構建起審慎監管局作為央行內設部門與行為監管局分別負責微觀審慎與行為監管的“雙峰”監管模式。中央銀行既直接承擔“雙峰”中的微觀審慎,又以巨集觀審慎統籌“雙峰”。

  周小川3月9日稱,機構改革主要還是依據中國國情,也參考國際上各種不同的金融監管機構設定,過程中也研究了所謂“雙峰”監管,但是,我們目前覺得還是要觀察一段時間,不是說就要採用“雙峰”監管的尺度。

  “我覺得總體上沒有照搬西方任何一種架構,而是結合了中國國情,是一種比較中國特色的平衡設計。”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稱。

  (本報記者楊志錦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