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佛教美文:我在少林覺悟

禪宗祖庭少林寺坐落在綠意蔥蘢的嵩山少室山麓。少林,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代表,少林文化這一具有人類獨特價值的瑰寶,常使我心向往之。今年夏天,我隨家人又一次來到少林寺,內心充滿了久違的親切與歡喜。

記得第一次去少林寺是在1996年的春天,之後去過少林寺不下三次,卻一次也沒有留下筆墨。此番到來,心中卻湧動著想要寫點東西的衝動,也許是時間和年齡使然吧。歲月無痕,但它能使一個人的眼神更加清澈,那是一種明心見性的了然和豁達。遊訪少林寺,自然而然地從心靈深處湧現一種特殊的感情。

佇立在少林寺的山門前,心情也肅穆與莊嚴起來。入得寺內,紅簷綠瓦的方丈室呈現在眼前,只見上聯書寫“永遠繼承祖庭弘揚正法”,下聯是“信願勤修聖果普度群生”,頓覺這所佛寺的慈悲與莊嚴,感受到千年古寺的滄桑與深邃。四周樹木蔥鬱,虯勁蒼古,竹林茂盛,經聲迴轉。這裡的一磚一瓦是古樸的,一屋一簷是莊嚴的,一經一卷是精深的,一樹一草是通透的——穿行於少林寺碑林、藏經閣、大雄寶殿、千佛殿、塔林之間,感覺似穿行在千姿百態的歷史長河中。少林的禪醫養生、功夫拳術、碑銘以及大量各式各樣的建築、壁畫、法器,都具有無比珍貴的文物價值以及佛教學術價值。身臨其境,我不由得想起一句:“無常才是世界的真相,不要因任何境遇而困擾。”就如眼前的少林寺,雖歷經滄桑、興衰毀建,至今仍然神采奕奕,肅穆莊嚴。

寺院兼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也是傳統優秀文化得以保存的地方,是人類的精神故鄉。雖然少林功夫名揚天下,但最讓我感興趣的還是少林寺和禪。少林寺天王殿有一個匾額上書:“天下第一名刹”,其實就是依禪而立的。我國佛學大家趙樸初先生在遊覽少林寺時,曾走在立雪亭的面前作了一首詩:“大勇立雪人,斷臂得心安。天下稱第一,是禪不是拳。”從趙樸老這首詩裡,可以學習體會到真正的少林精神和厚重悠遠的少林禪宗文化。來自印度的高僧菩提達摩曾長期在少林寺後山修行和傳法,作為中國佛教代表的禪宗就是由他首創的。立雪斷臂人指的是二祖慧可。慧可原名神光,在寒冬大雪過膝之際,徹夜侍候在達摩祖師身旁以求教誨,自己砍斷了左臂,送到大師的面前,表示自己求道的誠懇和決心。最終得到達摩祖師認可,改法名為慧可,傳承禪宗法脈。

我們從立雪斷臂人的典故裡,可以感悟到一種道德的修行。斷臂人用自己的鮮血與筋骨書寫一個大大的“誠”字,給予我們現代人許多啟發,這是少林文化的精神內涵,賦予人們的是道德的力量和心靈的淨化。所以,我又感覺到宗教並不是迷信,而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文化。“它在解決人類自我認識、自我改造和加強人類自身建設上將會發出更大的光輝。”(趙樸初)

參禪也是覺悟的過程,一個沒有覺悟的人,他生活的心境往往是煩惱和困惑的。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需要不斷的自省、覺悟。孔子說:“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還有孟子說的“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這些學說與佛教所說的“自淨其意”是一致的,都是要遇事先檢查自己,才能自省、自知、自強,不斷超越自我,不斷取得進步。

訪寺的過程,如人生一樣,也是心智不斷成長、不斷淨化的過程。這些感悟,或許超越了普通層面上的認知,是人生閱歷由淺入深的轉化,讓我真切地感知到了少林文化,感知到了生命的自在與圓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